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于鲁迅先生提出的“三国气”和“水浒气”,王学泰先生认为是“游民气”,本文从人物的社会定位入手,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英雄,《水浒传》人物是豪侠,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所谓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实质上是“英雄气”和“豪侠气”。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因早期的小说被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小说集<南北极>所洋溢的并不是"都市气",而是浓郁的"水浒气".这与作者当时的写作语境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其中的"水浒气"表现的是末路英雄的反抗,描写了阶级对立,表达了穷人要翻身的思想,并反映了由个人反抗走向群体反抗的道路.末路英雄的语言暴力将这种反抗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墨家思想视域下元代水浒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思想是战国时代代表小生产者的思想,贵义利他,具有献身精神,为侠之起源。元代水浒戏由于时代与作者原因,梁山英雄带有墨家思想元素,富有墨侠精神;明代水浒戏则不然,梁山英雄被塑造成了忠臣义士,儒家观念浓厚,与元代水浒戏相比,侠义性质大变。  相似文献   

4.
倪廷瑞 《教学随笔》2016,(9):161-161
本文旨在探讨由无道秩序所引发的水浒英雄的暴力反抗,这种求生存的方式之所以受到读者认同,是因为水浒英雄痛快淋漓的惩恶扬善,维护个人尊严的信心鼓舞了读者的斗争意志,另外从文化角度透视水浒英雄的斗争壮美和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同时试图说明这种暴力反抗导致的杀戮所凝聚的强烈的生命力,这是作者夸饰的野性变态美,也是一种民族野性精神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由无道秩序所引发的水浒英雄的暴力反抗,这种求生存的方式之所以受到读者认同,是因为水浒英雄痛快淋漓的惩恶扬善,维护个人尊严的信心鼓舞了读者的斗争意志,另外从文化角度透视水浒英雄的斗争壮美和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同时试图说明这种暴力反抗导致的杀戮所凝聚的强烈的生命力,这是作者夸饰的野性变态美,也是一种民族野性精神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水浒英雄,人人赞赏”。如今是2005年,“水浒英雄”再现江湖,如想知道《水浒传》的续集请往下看吧!黑旋风凭着那魁梧的身型,黝黑的脸庞,一眼就知道是我们班大名  相似文献   

7.
本评价了江蛰君《论水浒戏》一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肯定江辨明了两类水浒戏曲彼此间对立的政治倾向;理清了水浒戏曲、话本与《水浒传》小说产生的过程,赞扬了歌颂起义英雄的水浒戏,批判了丑化农民起义的水浒戏,并对金圣叹腰斩《水浒》持基本肯定态度;与此同时,本作还对43集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一部带有粗豪、阳刚之气的男人书,又由于故事素材及题材演变的复杂,梁山人物在仗义复仇的同时,也伴随着“嗜杀”,但它并没有影响读者对水浒英雄的喜爱。这就在于作者从艺术构思、叙事技巧以及世俗认可的伦理观念等方面对“嗜杀”予以了化解。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是针对《水浒》七十回本的评论著作,在话语形式上,张恨水的论赞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话语有着自觉的继承,在评论方法、评点理论以及某些观点上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均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歌颂投降派的反动实质,从根本上批判了《水浒》评论中的种种错误观点,为我们正确地评论和讨论《水浒》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文化大革命前关于《水浒》的评论,几乎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其中一个主要看法:《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象”。文化大革命后的一些评论,虽然批判了宋江,指出他是叛徒,但仍没有把《水浒》当作反面教材,认为这部作品既塑造了一个叛徒、投降派的典型,也塑造了一批挺立梁山峰巅的英雄。究竟《水浒》是一部反面教材,还是半部反面教材?究竟应当怎样看《水浒》所塑造的各种农  相似文献   

11.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2.
《水浒后传》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它不再像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那样,为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夸张手法来塑造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类型化草莽英雄,而是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英雄观。具体说来,不再以夸饰笔法渲染英雄们的力与勇,而是侧重写其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他们不再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排斥儿女之情,而是变得更有人情味,对女性和婚姻采取了欣然接纳的态度。同时,其中的女英雄的性别意识也开始复苏。这些在海外建国的英雄们不再夸示武功,而是笃信儒家礼制,推崇文治。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塑造了108条好汉,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因此多少具有反叛性。但是,在所有梁山好汉之中,"黑旋风"李逵的反叛性格最强烈,他反对招安最彻底、坚定。笔者在此拟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李逵的出生与经历,以及李逵的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探讨其反叛性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它的忠义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反映了我国多元文化传统的影响。道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肯定对李逵等水浒英雄自由人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鲁智生这一人物形象又集中反映了《水浒传》的忠义观跟佛家救世精神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动作是人物的个性表现,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古典小说《水浒》擅长于把人物放在行动中描写,达到以动传神,动中见人,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梁山英雄好汉的艺术形象。《水浒》中人物行动描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说,生动传神的人物行动描写,是《水浒》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田美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66
《水浒传》和《亚瑟王之死》是中国和欧洲两部重要的古典文学名著,两者都塑造了一批英雄豪杰,但他们的情爱世界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女性在英雄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其次,英雄的贞节观和爱情观不同;最后,英雄禁欲的原因和后果也不相同。东、西方英雄情爱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两性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知"是"兵圣"孙武子《孙子兵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概念,贯穿《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即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之"知"。《水浒传》将兵书战策中深奥的作战原则、方法,形象生动地写进了一幕幕精美绝伦的斗智斗勇画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军事作战的诸多规律。那一连串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战役,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以脍炙人口的"三打祝家庄"为例,解读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的得失成败中所蕴藏的孙武子之"知"的精妙内涵。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塑造了108条好汉,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因此多少具有反叛性。但是,在所有梁山好汉之中,"黑旋风"李逵的反叛性格最强烈,他反对招安最彻底、坚定。笔者在此拟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李逵的出生与经历,以及李逵的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探讨其反叛性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作为一本表现我们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的作品,积淀和储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历史文化意识。对体现在梁山英雄思想行为中的下层俗文化意识进行研究,批判和摒除其消极落后的东西,继承和吸收其积极优秀的成分,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