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理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中心环节 ,主要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 ,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道德概念、道德观点 ,学会道德评价。抓好这一环节对品德课是否成功很重要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抓好这一环节呢 ?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一、榜样明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对小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 ,通过认真分析与课文的道德观点有关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言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道德观点和道德概念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广西版第八册第四课《英雄战士———李向群》…  相似文献   

2.
一、易体感知明理.1.导入感知.如教《积极进取》时,我这样导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始终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谁的名言?你从这句名言中感到郎平具有什么精神(积极进取)?板书课题.2.审题感知.读课题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叫积极进取,为什么要积极进取,怎样做才能积极进取),这样学生的思维直入重点,带着问题读文.3.感知课文.引导学生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整体到部分了解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个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具体内容,分别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介绍10种方法。一、讲述法。有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插图或把插图绘制成幻灯片,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受到教育。如第一册《爱祖国》这课的插图,画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思想品德 课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性格、学校、家庭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一般分为“感知—明理—激情—导行”四个部分,而“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所在。“理”就是教材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 情、指导道德行为”,那么,如何提高道德认识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1.故事教学法 就是通过讲述故事,分析事例,寓理于事,启发学生明理。如教《坚持民族气节》一课,教师向学生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并配音乐,投影图片,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与故事中人物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苏武在敌人面前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英雄事迹的感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7.
8.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通向理想的桥梁。要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好学、乐学,就必须干方百计,激发其学习兴趣。这里结合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几点具体  相似文献   

9.
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行为是构成小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三种基本心理成分。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能把明理、激情、导行作为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主要环节,一堂课如果能按照“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感情→指导道德行为”的规律去进行,就能取得更大教学效果。一、明理明理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其知道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按照通常的说法叫“晓之以理”。要在“晓”字上下功夫。由“不晓”到“晓”·或由“口头晓”到“内心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引导“明理”初探○沈夫(江苏滨海县教育局教研室品德心理理论认为,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现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1.
品德心理理论认为,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现的道德观点和道德概念大多浅显易懂。然而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粗疏地讲解,仍然难以达到“明理”的目的。“明理”不是指简单的知晓,而是要透彻的领悟,要  相似文献   

12.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的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重视明理,落实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13.
明理,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是什么”和“为什么”。弄不清“为什么”,道德认识就提不高,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是什么”往往是课本上有的,“为什么”常常需要教师作补充讲解。讲清“为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学生介绍所要讲述问题的重要意义。如一位老师讲《要学...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开课揭题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开课揭题,笔者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十法: 1.讨论法。如教《知识就是力量》一课,教师一上课就问:“谁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运用讨论法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抢答法。如五年级《尊敬老师》一课,我编了几道题,早上上学遇到老师要说什么?学生抢答:“老师您早!”老师帮助我们解答了疑难问题我们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放学后离开学校要说什么?“老师再见!”……通过抢答,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为进一步学习为什么要尊敬老师作好了准备。 3.汇报揭题法。如《保护有益动物》一课,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或者询问家长:青蛙、黄鼠狼等动物的生活习性,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上课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他们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近几年来,我任教小学3—5年级的思想品德课,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注意发挥这门学科的教育功能,在“明理”、“激情”、“导行”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 悟道明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是通过对一个个道德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的。教师要抓纲扣本,根据教学总目的、总要求和学生接受能力,从一个个小道理教起、  相似文献   

16.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怎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做到知行统一呢? 一、情景置身法。当学生懂得了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道理以后,教师应根据行为习惯的实施范围设计出学生觉得新鲜但却是常见的情景。在情  相似文献   

17.
任菊英在1988年第5期《湖北教育》上撰文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理”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而道德认识既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又是道德行为的先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把“明理”视为中心环节。怎样引导学生“明理”呢?  相似文献   

18.
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理和行,明理是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直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  相似文献   

19.
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课堂导入语言的艺术,而新课结束语可以起到升华、点明主题的作用。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方法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20.
沈利华 《考试周刊》2010,(17):176-177
如何切实提高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本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遵循思想品德课教育学原理,从启发明理、培养析理、指导行动三方面着手,在突破窠臼、改进教学方法、追求实际教育效果上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