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西堂  孙平  葛春林 《体育学刊》2013,20(1):139-144
运用三维测力台(Kistler)和红外光点自动捕捉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排球队9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摆臂纵跳和抱头纵跳的测试,结果表明:摆臂纵跳蹬伸过程中最大力值大于抱头纵跳,但是由于蹬伸后半段时间的延长使后半段蹬伸力的梯度值没有明显增加;落地时地面最大冲击力与纵跳高度无关;摆臂纵跳的冲量值大于抱头纵跳,但研究结果发现纵跳高度与冲量并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肌内效贴贴扎小腿腓肠肌对纵跳动力学特征及小腿其他肌肉活动的影响,本文对10名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运动员进行无、有贴扎纵跳实验,每组5人随机进行纵跳实验,重复3次,选择最佳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肌内效贴能够提高纵跳高度(P<0.01),增加最大蹬伸力和最大缓冲力(P<0.05),对蹬伸时间和最大蹬伸力梯度也有影响(P<0.05);同时,在蹬伸阶段,肌内效贴贴扎使双腿内侧腓肠肌积分肌电(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增加(P<0.05),使一侧胫骨前肌iEMG和RMS减少(P<0.05)。但在缓冲阶段,对小腿各肌肉IEMG和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肌内效贴使部分纵跳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对小腿内侧腓肠肌肌肉活动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拍摄和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研究原地连续纵跳动力学信息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缓冲结束瞬时力值、蹬伸力峰值、蹬伸平均功率和冲量都随着原地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P<0.05);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60次/min频率作用下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明显大于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P<0.05),而起跳效果却较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差(P<0.05);3种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过程中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都大于1.  相似文献   

4.
蹦床运动     
G838.146.6 20034786女子单人蹦床着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ouching net technique ofwomen single-trampoline[刊,中,A]/罗炯(韶关学院体育系),周继和(成都体育学院生物力学教研室),刘剑荣(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32-34 图6 参2(SJ)蹦床//女子//单人项目//网上技术//力学分析对2000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女子单人决赛前3名运动员完成自选动作的着网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冠军运动员每次跳着网前身体姿势较好、着网缓冲与蹬伸压网时间比例较合理、对“最佳蹬伸瞬刻”的把握较恰当,且其压网深度曲线呈现高、低、高的总体变化趋势,这与蹦床女子网上单人世界水平相一致:与冠军相比,亚、季军蹬伸压网与着网缓冲时间曲线存有较大波动,说明其着网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入网缓冲阶段3名运动员普遍存有蹬伸压网过早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运用录像拍摄与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其研究发现,不同频率作用下的时间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纵跳频率的增加,时间参数都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贽.同一频率作用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支撑时间逐渐增人.蹬伸力峰值随着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缓冲冲量和蹬伸冲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也都呈现出明显的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人于1.  相似文献   

7.
G804.6 9804055利用平衡板测人体运动环节重量和重心位置方法的理论推导=Tneoretical deduction of methods formeasuring weights and their center of gravity ofmotor seyments of human body by applying relationboard[刊,中,I]/金季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2).-1-7图12(YVW)运动生物力学//重量//重心//位置//平衡板//测量//环节分析技术人体运动环节重量和重心位置是运动生物力学定量计算与分析的基础材料,如何简便、迅速地计算出受试  相似文献   

8.
不同膝角静态蹲跳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测力系统,对不同膝角静态蹲跳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着重讨论了最大力值、蹬伸时间、冲量值等主要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纵跳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周快速力量训练后减量训练3周人体下肢CMJ蹬伸力量素质变化规律。方法将31名大二男生力量训练6周后,随机分为降低训练强度(RTI)组、减少训练频率(RTF)组和减短训练持续时间(RTD)组,进行为期3周的减量训练。在训练6周后及减量每周后,测量大小腿皮褶厚度、原地纵跳值和Kistler三维纵跳曲线。结果经过6周的快速力量训练,蹬伸力量的各动力学指标值增加(P<0.05),大小腿部皮褶厚度减小(P<0.05),原地纵跳提升(P<0.01);减量1周时各组下肢蹬伸力量指标值均出现超量恢复;减量2~3周时不同减量方式其蹬伸力量变化出现差异:RTF组和RTD组与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而RTI组比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下降显著(P<0.01),接近参加训练前的水平。结论训练的良好效果RTF组和RTD组在减量训练3周内能够维持,RTI组则在2~3周内明显衰退,因此合理安排减量训练,有助于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及延缓力量素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 Hz、35 Hz、40 Hz、45 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 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 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 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11.
体育统计学     
G80-32 20034938研究结果三大评价指标的困惑与思考=Dilemmaand consideration of three indexes of researchresult evaluation[刊,中,A]/张力为(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11-217表3参32(LF)统计学//研究方法//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实验选择两个幼儿基本体操参赛队为样本。实验前对两组有关指标进行测定对比,未发现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组采用于了以下几种方法:连续高频提踵弹跳:实验初进行原地直膝高跳,重点体会提踵、脚前掌蹬伸弹起时用力部位、腿部肌肉感觉。注意加快频率及协调配合;连续蹬伸弹跳:双足并拢连续前跳,重点发展腿部肌群伸缩力和身体的协调配合。蹬伸时充分展髋、挺胸摆臂,落地后继续快速弹蹬;连续快速阶梯弹跳:用适当高度固定物,单或双腿不间断连续快速反复跳上跳下,腿充分蹬伸,逐渐加快频率;(4)连  相似文献   

13.
    
G823.114.6 20030867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Kinematicsanalysis of Zhang Li Wen's High jumptechnique[刊,中,I]/宋跃先,袁磊//四川体育科学.-2002(4).-21,29表1参3(TY)跳高//女子//技术//力学分析//运动学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文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若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文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若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因素。G823.114.86 20030868  相似文献   

14.
    
G823.114.6不同助跑速度对跳高起跳效果的影响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Biomechanical study on affecting mechanismof take-off effect at different run-up speeds[刊,中,A]/刘建(沈阳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90-92,110图1表5参6(SJ)跳高//助跑//速度//起跳//生物力学 研究表明:(1)随着助跑速度的逐渐加快,运动员下肢肌承受的冲击载荷也随之增大.当助跑速度所造成的冲击载荷在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时,运动员能够通过下肢肌的积极主动的退让缓冲来迅速平衡外部载荷,产生良好的缓冲和和蹬伸效果。(2)当助跑速度超出了运动员的适宜助跑速度的范围时,运动员不能通过积极主动的退让缓冲来迅速平衡外部载荷,缓冲和蹬伸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跳是跨步跳,跨步跳技术的优劣对三级跳远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是衡量三级跳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则是运动员完成跨步跳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跨步跳的成绩及三跳的总成绩还要从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入手。笔者认为: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包括下肢工作肌群的做功能力、单腿跳落地和起跳角度的合理控制及肢体摆动与下肢肌肉群蹬伸的协调配合。通过对以上三个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几个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体育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沙滩和硬地原地纵跳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从女排运动员弹跳力及下肢主要关节肌群肌力变化的角度发现沙滩排球训练对弹跳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沙滩和硬地的原地纵跳起跳用力方式相同,但主要动力学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这是沙滩排球训练后弹跳高度提高,弹跳主要关节肌群等速向收缩力有显著性增长的重要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选定进入201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右侧技术中,右踝关节蹬伸比较积极,右膝角幅度大整个右侧各关节伸展比较充分;左侧技术中,左膝角偏小,蹬伸幅度、左膝关节缓冲幅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特征技术中,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右髋速度、右肩速度都低于3位优秀运动员,而铅球出手瞬间右肩速度、右肘速度较强,另外最后用力出手瞬间,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都低于我国3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法,按原地纵跳能力把受试者分为优秀组和一般组,研究不同组间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和原地纵跳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相对跟腱长和原地纵跳能力成反比,组间只有大腿围、小腿围和原地纵跳能力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跟腱相对较短而腓肠肌相对较长者,有更好的原地纵跳能力;跟腱长Ⅱ相对长反映原地纵跳能力可能更合适;初级选材用形态学指标推断运动能力,可能只在特定的年龄、人群中适用,同时还要考虑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