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对植物的顶端优势是这样解释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真的是由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引起的吗?查阅相关资料,事实并非如此。关于顶端优势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假说,但一般都认为这与营养物质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提出问题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植物的顶端优势是这样解释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顶芽旺盛生长时,会抑制侧芽生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一些侧芽就会迅速生长。自然界中,不同植物之间、同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以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均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1、植物报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的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A适应性B、遗传性C应激性D、变异性2、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主要的能源物质分别是A、水和糖类B、水和蛋白质C、糖类和脂肪以糖类和蛋白质3、顶端优势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顶芽见的阳光多于侧芽B、顶芽得到的营养物质多于倒芽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输送到倒芽,使例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D、顶芽生长素多而倒芽生长素过少,使顶芽较例芽生长快。1、蝶蛾类的幼虫对作物危害极大、为了减少农田害虫,用来处理幼虫的激素类似物是A性外激素以保幼激素C蜕皮激素…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教材在讲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时,是这样阐述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由于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生长素的其他运输形式,教学中常常有学生把生长素“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含义,误解为生长素只能极性运输,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中关于生长素的运输,只简单地提到了生长素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促进下部生长,而生长素的运输机理并未提及,许多师生因此而产生疑问。在此,笔者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方式及形成机理做一探讨。1 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比向光面生长快所致。究其原因是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个难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就会被这样两个问题所困惑:一是为什么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植株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二是植物水平放置时重力会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  相似文献   

7.
<正> 1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学生在理解极性运输的概念时,很容易误认为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一定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其一,植物体形态学上端、下端的区分:植物体内具有分生能力的芽尖、茎尖、根尖为形态学上端。也就是说,对植物体的地上部分而言,形态学上  相似文献   

8.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并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9.
宋静 《生物学教学》2000,25(10):19-19
1 教材分析1 .1 教学内容 据《教学大纲》和《会考考纲》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知识点为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2 教育目标 ①知识目标 :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合成、运输和分配 ;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掌握顶端优势的原理及生长素的应用。②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顶端优势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③德育目标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1 .3 教…  相似文献   

10.
1选题目的 扦插的枝条生根需要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促进.而生长素在植物茎内是通过筛管,由茎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的.那么枝条倒插时,枝条在土壤中的一端没有生长素,则不能生根,也就不能成活.但在农村常听说"柳枝枝条倒插可以成活".这使我产生了做柳树枝条倒插试验的想法,想通过实验研究柳树枝倒插能否成活,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加深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一、命题热点之一———胚芽鞘尖端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也是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1.基础命题例1把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切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图1)。用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块内的生长素含量将是A.左右相等B.左右均无C.左多右少D.左少右多解析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接受光的刺激,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向光侧少。生长素向下运输时,能渗透到琼脂块中,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向光侧少。【参考答案】C2.演变命题(1)演变方法之一———遮盖遮盖方式有:①全部遮盖或者…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这两个知识点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是个难点。如果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会经常被学生追问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两重性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二是植物水平放置时重力会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  相似文献   

13.
"生长素的发现"是必修3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重点内容,教材通过一系列实验层层探究,得出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运输方向和化学本质,突出了探究实验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对照实验法的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生长素是何时分离出来的?1教材如何叙述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生长素是在哪一年分离出来的?人教版、苏教版和中图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说法不一。人教版:"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  相似文献   

15.
围绕“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建构、模型变式等活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探讨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深化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结合烟叶的生产,聚焦顶端优势原理,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 生长素是植物特定部位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该激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课本对其解释是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在教学中,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必须对以下两方面有透彻的认识。首先,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正确认识。浓度的高低是以生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从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现象开始,到郭葛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历时五十余年,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篇章.它是众多科学家思维与智慧的结晶,所包括的一系列经典实验,不仅记载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72-73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一类很重要的激素,通过对现行主流大学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就其在维管束鞘中进行极性运输、在韧皮部细胞中进行非极性运输以及在一些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尖端、幼茎和幼根)进行横向运输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具有两重性,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曲线类型一: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例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光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植物的向光性只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B.根的向地性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没有体现生长素的这一特性C.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大量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