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山水自然观偏重阐释人化自然的伦理道德意蕴,包含三个层次:一、将自然山水人格化、道德化,在观山临水过程中体味人生智慧与从政技巧;二、将自然山水作为儒家自我精神独立的象征,赋予其永恒不竭、奋发自强及遁世无闷的超功利的内涵;三、在对山水自然的文学化表现过程中,多将山水意象作为寄寓兴谕的媒介。这三方面均在魏晋诗坛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认识上出现从阮籍、嵇康的"旧自然说"到陶渊明"新自然说"的嬗变,在诗歌创作方面则逐步弱化山水意象的兴谕功能,逐渐将其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来观照,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田园诗起源于魏晋,到唐为极盛,而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则以王雏为代表,其诗色彩清淡明丽,意境深远自然,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既概写雄奇壮丽的景物,又有细描自然的情态,表现了诗人隐逸恬静的心态和闲适自足的情怀.王雏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一般的风景诗;二是以田园生活为背景的田园诗;三是以描绘祖国山河为题材的山水诗.艺术上色泽明快,意境清幽澹远.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山水诗<百步洪二首>其一,既摹写山水飞动之趣,又寓奥妙的禅意哲理于其中,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沉的人生感喟相融合,典型地体现了创作主体在山水审美的同时又实现了对山水自然的升华和超越.苏轼在自然山水的审美愉悦中提升自我,在人生实践中发展自我,从而使诗人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实现主体的复返和回归.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在山水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山水景物诗,比之谢灵运、王维,风格独特,而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诗塑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世界.本文试就他的山水诗构建的人化自然世界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齐己的山水诗作有的形神兼备,超越了前人,推动了山水诗作的发展;有的诗画融合,取画法之长,补诗法之短,使诗歌成为了反映自然美的手段;有的则诗禅结合,将禅理通过对山水自然景物的感应和心理上的契合加以表现,使描绘的对象带着一种哲理或者禅趣,充分显示出自然的妙谛.  相似文献   

6.
将自然、山水、画家放置于云南地域景观的统摄之下,其山水意象所负载历史的、人文的、美学的多种因素,在绘画语言上呈现出较为独特的存在与显现方式。现实中,它既是从丰富的自然山川和现实生活中提取的艺术理想,也是构成山水创作重要的美学趣味;既是中国艺术审美内核趋向上天人合一的发展导向,也是在艺术实践中蝶化为七彩云南之山水意象的广泛探求。  相似文献   

7.
唐代山水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回溯了唐前山水艺术“自然”精神的贯注历程,并以唐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尚自然”精神在唐代山水艺术的艺术展现和唐代山水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作.他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写景多用白描,笔下的山水景物极具神韵,色彩鲜明优美,而且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色和音响变化,这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画交融的美.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90):11-1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操守与人生理想。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是合情,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合了诗人主体的情感需求;第二重境界是寄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操守寄托于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为,道家自然人格理想和儒家伦理(道德)人格理想相对而立.魏晋士人发现了自然山水,从而救治了先秦道家人格理想在践行过程中的“病态“.也促成了自然山水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大安顿现世人生的精神家园.这一点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涛对自然山水美质的理解非常深刻,主要包括山水的相生相通性,山水自然本身的丰富形质等内容。这些审美思想在相当程度上与存在主义美学的相关论述达到了共鸣。  相似文献   

13.
盂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深受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上,倾慕名士风度,赞美隐逸,并且喜爱游赏自然山水;在精神境界上,崇尚自然,追求人格完美和个性自由;在诗歌创作上,深得陶渊明神韵,浑成自然。  相似文献   

14.
晚明文人好游风潮是中国文人登峰造极的好游典型.晚明文人对山水的欣赏观呈现三大特点:其一,对山水的喜好上升为一种癖好;其二,晚明实学思潮激荡下,欣赏方式上出现了“因人而景”到“因景而人”的转变,不再简单地狎山水娱己,而是平等地与山水交流,以山水为主,我为宾,情随境迁,语因情发,或喜或悲,或歌或泣,任情而发,喜怒哀乐之情自然流露,甚至出现了以徐霞客为代表的以身许山水的新型山水科学考察观;其三,晚明佛教龙象的复兴与转向,使得晚明文人山水欣赏表现出典型的佛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自然山水自六朝以来一直被文人视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晚明文人出于对自然山水与自我心理感受的纯粹关注,开拓出藉由山水通往主体心灵自由的审美路径。其中,公安派袁宏道的山水文学将庄学与“性灵”文学相结合的尝试更是堪称典范。袁宏道凭借对庄学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在审美视角、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上别出机杼,远契庄学精髓又不失公安派“性灵”之内质;既是庄学的赓续,更是对庄子审美境界的超越与创新,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越现代化,人们对自然山水便越向往,自然山水的审美活动便越发凸现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简谈自然山水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强 《科技文萃》2000,(5):29-30
山水城市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1990年提出来的."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触怒权臣高若讷,被贬夷陵.此时的唱和活动与唱和诗作明显减少.夷陵唱和在内容上,以歌颂友谊为主;其次是关心民生疾苦;再次为歌咏自然山水.沉沦下僚的生活,使唱和诗作内容现实性增强,袁枚说:"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以阅历增."这一评价极有见地.  相似文献   

19.
《尚书》中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史料,它不仅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以自然山水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体现人类在审美上更大的自由性和情感性;还出现了自然比德观念的萌芽,为后世的自然比德审美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维有着"诗佛"之称而突出于盛唐.他有一颗追求进取的心,这在其边塞诗中表现突出.他笃信禅宗,能融铸文艺、宗教于一体,开盛唐山水田园诗之捷径.其山水田园诗,在诗语之运用方面,能极画、声、光、态,表现出诗中有画之能事;其禅味诗,脱俗且爱自然,与自然合一,因而与其山水田园诗有着较多的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