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处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包括染色体分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实际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知识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新课标教材《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内容,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进一步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讲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规律,同时也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以红绿色盲的发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探索精神,并通过对“问题探讨”“积极思维”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其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1.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  相似文献   

4.
车亚莉 《中学生物学》2012,28(12):28-30
1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中第二个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又有初中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伴性遗传这节内容既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又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  相似文献   

5.
1说教材1.1教材分析《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花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世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1.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2)基础知识目标:八、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B、以入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伴性遗传》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的内容。它主要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其实质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应用。本节课与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章中有着总结和应用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伴性遗传是继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不仅要求对伴性遗传和规律进行分析归纳,还要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进行比较分析,解决遗传图谱的识别和分析遗传方式的问题.因此首先应把教材中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自行总结出该类遗传病(伴X隐性)的特点,然后通过实例去比较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与伴X隐性遗传病,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科庚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4-25
高二《生物》第六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全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进入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有关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因而在接触新课时,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会将原有的解题思维带入新课,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节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本节(人教版新课程教材)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1 回顾实验,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习,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而果蝇体色的遗传是伴性遗传的一个典型例子,因此,在导人新课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作为引  相似文献   

10.
刘洪宝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4-24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节,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上,从染色体层次上论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以及性别决定的机理。对于学生而言,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心目中总有一种神秘感。本节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科学  相似文献   

11.
性别的文本和文本的性别--对三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的性别不一定等同于作写作时所采取的性别视点.而所谓女性视点则应该取决于是否强调了女性的自我与主体性,女性形象是否被放在“主体和看的位置”上,她是否是欲望和行动的主体。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女性的能动性,女性的情感、意志、能力、创造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03,(8):11
O n a small downtown stage, two men kisspassionately. Visitors to a nearby museumlook at provocative nudes on the wall, whilereaders scour(搜索) local magazines for thebest places to buy sex toys. Think you're inNew York? Guess again. This is Singapore, thefamously uptight city-state better known forbanning films like "Eyes Wide Shut" and"Lolita, " not to mention magazines like Playboy.  相似文献   

13.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cent controversy and confusion around sex education in Britain, I argue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boys and girls talk about sex and an awareness of the different and changing social worlds boys and girls inhabit, are crucial starting points for formulating sex education policies. Sex education is often embarked on without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context of sexuality an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sexual practice that have occurred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Drawing on interviews and group discussion with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I illustrate the difficulty boys and girls have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how for boys, to be intimate is to forego their dominance. I argue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ways in which the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can be addressed and the derogatory way menstruation, pregnancy, and girls are perceived by boys can b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的指引下,自主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此作者就“伴性遗传”一节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a year's ethnographic work at a West Midlands comprehensive school, which is described. The usual genderising pattern of subject choice and behaviour are identified, and used as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real and imagined,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nd their expectations of secondary schooling.

Having identified quietness as one of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girls at Cator Park school, I relate this to their own assessment of how they accommodate to the demands of school. This highly selective adaptation is suggested as one reason why the boys are puzzled by the behaviour of girls in school,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it allows the girls to retain their private identity outside school. The conclusion is that quietness is a successful adaptation to the situation of girls in school, and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 weaknes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现象也是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从语言这个媒介出发,探寻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同时从历史,文化,经济角度去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它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对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