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蒙期,这一时期法制历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西方法文化的不断输入,极大地冲击着封建法文化机制,引发了社会法文化观念的演变及其冲突。直到19世纪末也终未能在中国形成法制现代化的具体运动,只不过是为20世纪初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回顾近代中国的法制变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向现代转型、变革过程,既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历了一条充满艰辛、与众不同的道路。这并非仅是人为的决策,历史本身的抉择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示了顽强的力量。由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中国民心之所向。因而其导致了近代中国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并展现了世界法律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近代中国法制发展中的新旧之争,实际包蕴了中国法制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深藏着中国社会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也给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第三次法律革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它对于实现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意义重大。在这场革命中,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根据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对法制的需求,适时提出法制思想,以推进现代化事业。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时期党的法制思想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历史进程,但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力——义务本位因素、旧的经济结构、思想意识、制度原因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障碍性的困难,本文就是在分析了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来提出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传教士与晚清法制现代化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法律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传播的西方政法知识还是零碎的、肤浅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加紧渗透,中国封建法律思想营垒开始分化,导致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观念启蒙。19世纪60至90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脚步,近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也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并呈现出其独特的特征:法制创新与民族主义情绪的结合;政府的主导性;法制改革的被动性;法制现代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色彩;法律制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相似文献   

8.
考察西方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流变有助于廓清其内在理路,并为中国法制现代化事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西方早期的法律发展理论是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系统的法制现代化理论形成于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法制现代化理论受到了来自于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有力批判;在回应批判的过程中,法制现代化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一届三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来,就标志着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承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传统,迈开了新的步伐。但是,中国法制现代化面对着发展经济的内外压力,及面对着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起步阶段社会稳定问题,使这一过程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轨迹,在发展方式上有着政府主导性,目标选择的阶段性,价值取向的双重性,以及实现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非协调性的特点。对这些特征认识能在总结历史前提下,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尊重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学习外国,又不照搬西方。这是我们走过的路,也是既将走下去的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初到7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时期,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趋于成熟。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丰富,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民族法制的现代化.挖掘和借鉴民族法制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可以实现民族习俗规范与法制现代化的统一.民族法制的现代化发展是以冲突与协调为表现的更新和重塑.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国的历史化传统、动力机制和价值选择不同,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范型。当代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是在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跃进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鲜明特色,这期间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流,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改良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历经自改良派、革命派到民主派的相继推动,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礼法     
礼法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历经融合与分离,其内容十分广泛,独具等级森严,家族本位,互补合 一特征。礼法作为一种法律传统对中国法制现代化产生影响。我们对礼法应批判地继承,创造性转换,加速中国 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华诞60年之际,回顾法制发展历程,总结法制发展规律性,探讨新中国法制发展的特性,至为必要.新中国法制60年,实际上就是中国法律近现代化过程的继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制道路的展开,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广阔的历史年代中,实际上依然是一个法治的奠基,但是有了这个奠基,未来法治的道路却因此平坦得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中国法律系统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性跃进过程,中国法律明的百年现代历程表明,社会主体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法制创设活动的抉择是中国法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契机,外域法律化对中国固有法律明的影响无疑是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重要动因,但既不是唯一动力,也不是主要动力,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政治和化条件才是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主要根源,现代化的人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也应相应地向现代化类型转化。中国法制现代化应“以人为本”,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互融合的道路。以政府权威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时期,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趋于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为确认和保护他们的利益,与其之前的各派军阀一样,又祭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旗号,照例进行了一些点缀性的法制变革.<中华民国宪法>就是我国这一时期军阀文化精神的产物和集中体现.这些都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