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遇是客观的,但又有其主观性,面对机遇如何去把握其为自己所用,对个人、国家、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抗战胜利后面对相同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的不同选择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机遇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冯兵 《历史教学问题》2013,(4):88-91,33
战后惩奸为南京国民政府重要政治抓手,意义不仅在于惩戒邪恶与民族气节之保持,亦关系政府威信树立与民心向背。战后政治态势、舆论监督、经济利益促使国民政府将惩奸工作纳入政治进程。惩处汉奸主要包括刑罚与财产没收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青岛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但受形势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困难重重.布局的失衡、政策的失当和流亡学校的干扰,都制约着当时基础教育的发展.不过,灰暗的岁月中,有识之士的坚守、教学内容的改进和私立学校的办学经验,都足以成为后世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5.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绥西县级民意机关——县参议会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国民政府基层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基层社会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基层社会与国家政权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社会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6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一致对外,共赴国难,英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军,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开辟了道路.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层出叠现。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东北、台湾地区等日籍技术人员分布较多的区域,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的研究明显不足,呈现出研究内容好大弃小、研究资料过于薄弱、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三个特点。从战后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留用日籍技术人员两个视角出发,对学界关于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推动后人对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抗战胜利纪念在传承国耻记忆、奋争记忆、和平记忆等历史记忆;进行政治动员,动员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献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塑造国家形象,强调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协调各方关系,中国与世界、大陆与港澳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战胜利纪念的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主义者,游走于学问与政治之间,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张君劢的宪政思想有一个前后演变钧发展过程,抗战胜利后,他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国家,而他所说的民主是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统一。本文着重阐述抗战胜利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力求分析出张君劢在抗战胜利后选择的政治路线与时代背景及他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战争的胜利使世界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中国暂时呈现出三大政治势力鼎立的政治格局。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大政治力量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对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国民党集团、中国共产党以及中间势力三大政治派别的历史发展情况、现状以及战后主张等方面,分析其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初期(1945—1949),新闻界举办各种庆典和仪式活动,纪念“国定记者节”,表彰报界先烈,提升职业形象,保卫新闻自由,新闻职业化水准明显提升。借助记者节及其年度盛会,民营报刊和政党报刊表达了政治意味浓厚的职业规划,彰显职业节日和媒介的政治化倾向:《大公报》《申报》和《中央日报》等运用“社会责任理论”,设计职业前途;中共报刊则提出“人民新闻事业”,主张“彻底改造新闻事业”。新中国成立前夕,全面改造新闻事业和新闻记者成为中共报刊在记者节的主要职业言说,这预示着新闻政策的彻底转型,新闻界被完全纳入政治轨道,新闻事业社会主义改造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共同组建“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一政治主张是中共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各种情况后提出的正确的政治主张,是中共废除一党专制、坚持多党合作、实行民主政治等一贯政治主张的反映。实际上,中共主张的“联合政府”也是一个由国民党领导的、各党派联合的、五权分离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取消了一党独裁,实行了民选的五权分离的“内阁制”,具有很强的新民主主义成分和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抗战文化盛极一时,抗日救亡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报刊突出抗日宣传,书店传播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呈现繁荣;怀化是湖南战场上继长沙抗战文化兴盛之后的一个中心;怀化抗战文化运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反映了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怀化抗战文化还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诸多因子,为以后怀化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渠长根 《红领巾》2005,(4):34-3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作为侵略工具的20多万“满洲农业移民”及其他非武装日本人开始了无秩序的大逃亡经历。他们当中的很多妇女和儿童因受到中国东北当地民众的救助而得以活命。人数众多的儿童被中国民众救助后,有的顺利回国,有的留在当地融入中国家庭及社会,被称为“中国残留孤儿”。本文通过亲历者的口述,还原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众对日本儿童救助的史实。  相似文献   

19.
五十前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确决策,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地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这是一场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正义战争。回顾这场战争,总结其经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为全民族的英勇抗战和共产党领导成为中流砥柱,其领导能力得到充分实现、迅速拓展和根本性升华。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为历史悲壮性与现实残酷性所使然,亦是党有效的政治动员与组织的结果;党的领导能力的充分实现与升华,既是党的先进性的逻辑体现,又是党的革命性在伟大斗争生成的结果,源于全民族的伟大抗日斗争,又指导全民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