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上,一家人围坐说起我们小时候赶庙会的事。每年庙会,家里总是破例给些零用钱让我们自由支配,那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候。这时弟弟突然揭露我说;那时钱全被你骗走了,你总说这不好那不好,不让买,其实你愿意拿我的那份钱去买书。然后他又得意地说:后来我不上当了,先买两包子吃下去,再买一大截甘蔗扛在肩上,这F保险啦,骗不走啦。在大家的笑声里,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确非常好读书。这大半受了父亲的影响和鼓励。父亲是拥有一大箱书的书迷,而且自认为受益颇大,最典型的一件事是他凭自学来的一点文化进了海军学校。从部队转业后他虽屡…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眼泪     
“记得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的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便会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位蜂农,和小蜜蜂一样,很勤劳,也很朴实。他没有传给子女什么家训,只是用行动,默默无闻地告诉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真诚待人,人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企盼     
仲秋之夜,孤寂中又翻起朱自清的《背影》来,掩卷深思之际,那浩瀚天宇中皎皎明月,不时浸入我酸楚的心。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想起了我的父亲……那时候,家里很穷,粮食常常不够吃。记忆中,父亲经常向生产队申请负责锄地里的玉米秆,山一样的玉米秸垛把父亲累得气喘吁...  相似文献   

4.
想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  相似文献   

5.
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二匐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很粗。不知道他这二十四五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儿,念叨一些啥儿。可是我,却在25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的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二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很粗.不知道他这二十四五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儿,念叨一些啥儿.可是我,却在25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的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撞头的故事     
1自从写作《在自己的树下》以来,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我时常会因某件偶然的事,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时的情景,并由此引出与当下相关联的"问题"来。虽如此说,我并非要纠正以前多次写过的和父亲之间很少说话的事实。我的父亲就像那个年代日本大多数做父亲的一样,在家里时话很少。但是回想起来,我还是得到过父亲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予我的,特别是通过母亲  相似文献   

8.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了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  相似文献   

9.
台湾散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他充满向往地说:“我想每天坐在家里,等着人给我邮钱。”一听他这话,父亲笑起来,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敢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钱。”  相似文献   

10.
金色的底线     
周六:上午完成学校作业,下午在家练习钢琴。周日:上午上舞蹈班,下午上书画班。这是我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制订的周末“课程表”。为这,女儿与我闹起了别扭,说我把她当成机器人了。近日她对我安排的事一律阳奉阴违、消极怠工。上周六,我上班途中回家来了一次突击检查,正碰到她在家偷看电视。我把她训得号啕大哭,并逼着她写出书面检查。我仍觉余怒未消,又没有别的地方倾诉,就回了趟乡下娘家。只有母亲一人在家,父亲挑水去了。我去迎父亲,父亲挑着两大桶水稳健地走来,身后留下一串细密的水线,还是那么均匀……我不由想起小时候陪父亲挑水的情…  相似文献   

11.
他是父亲     
“就让他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宿舍的七个姐妹说。“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刘老师说。“那又怕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是《聊斋志异》,是偷偷地从爷爷的小书柜里翻出来的. 听爷爷讲,我家祖辈是读书人,爷爷更是嗜书如命.我家里有一个藏书房,里面有很多书,但是在“四清”运动中,被思想进步的伯父、父亲一把火烧掉,留下硕果仅存的几本,被爷爷锁进一个黑色的箱子里.为此爷爷有些精神失常,逢人便说他的书被烧掉的事,像祥林嫂诉说阿毛的故事一样.他的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常常刚问完的事,一会儿又问了一遍,像是那些书带走了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短信     
那天,像往年一样,好几个以前的学生又送来了鲜花.还有的从门缝塞进了小卡片。我小心地收起卡片.卡片上的话读了一遍又一遍.幸福的感觉洋溢在我身体的每一部分。可是.总觉得少了什么。于是就想起我的老师来。那个穿得一尘不染清清瘦瘦的老师.这是二十年前他教我们时的形象,当然也是永恒的形象。老师不苟言笑,可是有几句话到今天越发让人感慨是“经典”。他多次对我们说要多读书,衣服可以不奢华.但书要多读!现在想来.这话分量好重!这不是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的关键词吗?可老师不是名人.只是二十多年前他常这样教我们。  相似文献   

14.
拆房     
英国有个政治家叫福克斯,在国人中享有言而有信的美誉,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父亲想把自家花园的一个亭子拆掉,当时福克斯正度完假期要返回学校。他对拆亭子很好奇,便要求看着亭子拆完再走。他父亲觉得不妥,便将拆亭子的事推迟到来年假期。可福克斯走后,他父亲又想“当年事当年毕”,于是,就找人把亭子拆了,在另一开阔处盖了一个新的。假期里,小福克斯回来了,看见这一切,不满地对父亲说:“父亲,你说话不算数!”他父亲原来认为孩子是一时好奇,过去就忘了,此时大为震惊,严肃地说:“孩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就改。…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因为淘气被父亲大声斥责了一番,父亲语气很重,我受不了,觉得很委屈,觉得爸爸很过分,便跑出家门,一路跑出很远,最后跑到一座小山上,我对着远方哭着大喊:“我恨你!我恨你!”结果听到远处一样传来:“我恨你……”我很奇怪,又喊了一声“我恨你!”结果又听到远方传来“我恨你……”那时候我还小,还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回声。正疑惑不解时,妈妈焦急地寻来,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每逢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就不自觉地想起父亲,想起那一次刻骨铭心的过年片段。父亲是一个瘸子,走起路来十分困难,靠修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车店就开在村口。我考上县中那年,父亲没有送我,他对我说,等你回来时,风雨再大,我也要去接你。这好象是梁实秋说过的一句话,小学水平的父亲居然也说了一句同梁老夫子一样的话。我鼻子一酸,知道这是父亲安慰我的话。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我很崇拜自己的父亲,觉得他无所不能。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那时,我是容不得别人在我面前说父亲的任何不好。我爱着自己的父亲,他是我年少时心中的神,是比“百度”还无所不知的能人。可是随着年纪渐长,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其实也很平凡,甚至只是一个平庸的中年人。他一样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甚至有些字不会写还得问我。第一次我对父亲的无所不能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8.
祖先的召唤     
与中国人接触是在我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我记得那儿的炸酱面很好吃。每到中秋,餐馆老板会送我们一种圆饼做礼物,红红绿绿的馅,非常好吃,后来才知道那叫月饼。奇怪的是,每次餐馆老板给我们家的月饼总比别人的高级,量还多。而我们并没有比别人多光顾他的餐馆。上幼儿园时,父亲带我去乡下。水库旁有一座大房子,管理员热情地领我们进去。房屋正中间有一尊坐像,父亲教我礼拜的方法,让我嗑四个头,然后他告诉我说那是孔子。这座大房子是父亲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  相似文献   

19.
与爱同行     
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曾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出头的样子,他向旁人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儿子怎样怎样,女儿如何如何。朋友觉得奇怪,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儿女呢?他笑着说:“告诉你吧,我有三十个儿子,十八个女儿,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听到这里,我很感动。就凭“我有三十个儿子,十八个女儿”这句话,我就对他肃然起敬。他说这话时,脸上一定挂着灿烂的笑容,心中一定是爱意融融。  相似文献   

20.
张硕 《家长》2005,(10)
1儿子张宇航小时候可听话了,我说跟着,他就跟着;我说坐着别动,他就一动不动,睁着大眼睛乖乖地看着我。可是现在15岁的张宇航跟中了邪一样,处处跟我作对。我说走,他就要歇着;我说那地方危险,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子就窜过去,还自以为是地向我撇嘴,炫耀他“武艺”高强。他把“我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