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哲学进行解释,并将中国哲学生命体证的方法同西方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对新理学方法的求证,提出了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哲学方法论。正的方法就是对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运用概念思维去把握世界;负的方法则是通过直觉与体认去把握世界。这两种方法结合才是他所认为的哲学研究方法。冯友兰的哲学方法并不相互矛盾,而是一个从正到负的过程,负的方法不仅仅是对正的方法的补充,也是哲学方法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类型。各类方法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方法。科学方法与生物科学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科学创造首先需要创造方法。生物学家在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了科学方法。这些科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因此,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方法在这里就是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和立场观点是有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立场,站在反人民的立场上、戴着反人民的有色眼镜是不可能真正掌握观察社会的科学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也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观点,如果用来观察社会、改造社会,也就成了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哲学方法,是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方法,这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告诉学生。一、用唯物的方法看社会  相似文献   

4.
苏州十四中学——苏瑞生说:看了贵刊88年第一期《物质的提纯》后,颇有启发。所谓提纯是指用一定的分离方法“除去混和物里的杂质,得到纯净的物质”。这里的“一定的分离方法”既有物理的方法,也有化学的方法,或两者兼而用之。文章所列举的各种方法,侧重于化学的方法。我想再补充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环境社会关系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法调整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传统法律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法律方法经过“绿化”仍然是环境法的基本方法。但是,传统法律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环境法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生态化方法就是为了弥补传统法律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环境法特有的调整方法,传统法律方法和生态化方法的组合和综合运用,形成了环境法特有的调整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6.
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的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科学心理学所运用的方法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特定的科学观的限定下,所谓的科学就是实证的科学。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传统心理学所运用的方法并不是实验的方法,而是体验的方法;所运用的方法并不是实证的方法,而是体证的方法。所谓体证的或体验的方法,就是通过意识自觉的方式,直接体验到自身的心理,并直接构筑了自身的心理。实证与体证在心理学具体研究中的体现,就是实验与体验的分别与不同。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教育任务的角度将思想和方法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显性知识,便于将基本的思想方法更早地分阶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任务分析法,提出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模型:新知探索阶段蕴含的思想方法;策略优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抽象的思想方法;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方法可以被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或手段。它至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教师中心的方法;(2)相互作用的方法;(3)个体化的方法;(4)实践的方法。教师中心的方法在采用教师中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最基本的责任是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师生的语言交流是单向的,即从教师到学生。在这类方法中,人们最熟悉的方法就是讲授,也就是一个教师直接给一个学生团体讲课,在认识领域的低水平(知识和领会)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12种,按照感官、思维等参与度不同,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感性方法、理性方法和创新方法。通过对生物学方法的系统认知和应用,可以有效建构生物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明确肯定形而上学方法的认识意义。感知方法是绝对的,形而上学方法和辩证方法都是相对于感知方法而言的,是相对的,是真理相对性的方法论根源。形而上学方法的成果被绝对化,才转化为形而上学世界观。思想方法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是人类共有的。反形而上学不辨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差异,辩证法被异化为变戏法与诡辩法,是极左思潮的表现之一。正确认识辩证方法与形而上学方法,是关系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人民的思想方法的大问题。改革开放需要深入到认识论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