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明代西北官牧制度中的“马价”问题姚继荣明代马政按其牧养形式,一般分为官牧和民牧两个种类型:(1)行太仆寺和苑马寺所属官马,由国家划拨专门的牧场,抽调卫所军人组成“队军”,或发充有罪人犯组成“恩军”等,集中组织牧养,这种牧养形式称为官牧。南北两京太仆寺...  相似文献   

2.
随着明代马政制度的变革,南京太仆寺由官牧转向民牧,由有马无银变为有银无马,南太仆官员与牧养军马相关的职事日益减少,这为他们热心滁州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保障。南京太仆寺在营建景观、文学雅集、编刻文集及捐修教育设施等方面为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代,马政为一朝之重,因此明政府在全国采用官养、民养相结合的牧养方式。在辽东边地,则建立了行太仆寺、苑马寺等官方机构来管理这一地区的马政、孳牧马匹。但随着明代中后期马政败坏,明朝在辽东的养马方式、行太仆寺、苑马寺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明代西北马政是明朝政治经营西北特别是巩固西北边防的重要步骤,而仆苑官牧制度则是西北马政重要内容,这些制度及其演变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西北马政始盛终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疆域狭小、内忧外患较为频繁的一个朝代。为增强军事力量,统治者特别重视马政建设,出台了许多有关官马管理和役使的律令措施,对官马的注籍、烙印、养饲、医治、孳育、调习、差配、驿马管理和屠杀官马的处罚等十几个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为官营牧马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宋政府通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气候地理条件不利而造成的官马不昌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从马上得天下的,故人关以后尤重马政。“马政之得失,首视乎牧场”。清政府曾先后在沿边口外设置了诸多官马厂,主要有太仆寺左右翼牧厂、上驷院各牧厂等。本文拟对太仆寺左右翼牧厂的规制、盛衰和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研究清代的牧厂与马政。一入关前,后金、清统治者主要靠畜养、俘获、贡献等途径,解决马匹的来源。其时已经有了马厂。入关后,又沿袭明制设御马监、太仆寺等衙门掌马政。建立最早的马厂是兵部大  相似文献   

7.
茶马司,顾名思义,是专门管理茶马事宜的机构,最早产生于宋代。宋代置有榷茶买马司,元朝以提举茶事兼理了马政,遂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明朝设置茶马司,旨在便利与番族即以藏族为主体的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终明一代,蒙古北据给明朝边防造成了巨大威胁,出于抵御长于鞍马骑射的蒙古骑旅南下扰夺的需要,明朝统治者素重西北马政。明代西北边防所需官马,其途径主要是采取以茶易马的形式,也即是通常所说的茶马互市。所  相似文献   

8.
所谓马政,是指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业务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牧别群,则絷腾驹,班马政。”《周礼》中也有许多关于马政职官及将马匹按用途分类的记载。秦、汉以后。则规定以太仆卿管理马政,并逐渐设置完整的马政机构。“马者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行,而兵之所恃以取胜也。”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马政,明朝更是如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八  相似文献   

9.
明王朝自建国以来,统治阶级一直都很重视西北边境地区的治理,而马政的实施则是其极为重要的强边御虏手段之一,也是明王朝历代君臣所共有的治边观念。在马政中,官牧和市马两种方法并行不悖,一度使明朝边备充裕;而到后来,由于所用非人,豪强侵夺,马政遂而衰败。马政制度从确立、实施、发展再到完善和逐渐衰败,既是明朝边疆安危的变化表现,也是明王朝整体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唐代国家监牧养马之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民间养马业也曾得到充分发展的事实,却被忽略了。王应麟在评论历代马政制度时竟说,“牧于官而给于民者,唐也”,根本抹煞了唐代民间的养马业。而且,对唐代前期有关民间养马的政策,连学问渊博的司马光也搞不清了,因而造成《资治通鉴》记载中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1.
罗东舒祠系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建筑,其平面布局主要由照壁、门垣、棂星门、天井、仪门、南北两庑、院落、享堂、寝殿、宝纶阁、女祠等组成,空间组织上则体现了布局形式中轴对称、“开-合”的建筑空间转换、不同时间的空间转换灵活的特点,是古徽州祠堂建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马政”是“掌王马之政”的缩语,出自《周礼·夏官·校人》。马,《说文》、《释名》均音训为武也,马与武事有密切关系,故养马用马被称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周礼》中有很多淡及马政的条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有关马政的制度。“天子有十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每厩为一闲。校人具体负责掌管马政,“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  相似文献   

13.
韩真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23-126
福建民军的性质长期被认为是土匪,而未被认真讨论过。本从民军的起事、历程、活动形式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认为虽然匪性是福建民军的印记,但整体上的民军是“军”而不是“匪”。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幕府制度的起源时期。家臣制是幕府制度的发韧,具有幕僚制和幕友制的双重特点;养士之风具有幕友制的基本特征,所养之士由主人自己出资聘用,双方是主宾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战国时还出现了“幕府”这一名称,实际上指的是军府,这种幕府或军府具有用人自主权、财政自主权、赏罚自主权,是幕僚制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谈明代的卫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研究明代历史,特别是明代人物,不可以不弄懂卫籍。卫籍是明代卫所制度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户籍。它对于我国人口的迁徙和分布起过重大作用。有的学者曾经论述过明代的籍和贯并不是一回事,贯指乡贯,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籍贯;籍则是世代承袭的对封建国家应负的不同义务,如军、民、匠、灶等役,即在同一州县内“人户以籍为定”(《明律·户律·户役》)。这种解释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然而却不能用以说明卫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有关卫籍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13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祭祀文书,对察哈尔万户的起源与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察哈尔万户的一部分由汗廷怯以及汗廷所属部民组成,另一部分则由唆鲁禾帖尼别吉和阿里不哥的属民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部民也融入察哈尔万户中,大约15世纪上半叶察哈尔万户形成。  相似文献   

17.
西汉的南北军,是研究西汉历史和军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在前人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网罗有关史书记载,对此作一些探索. 《汉书·刑法志》说:“汉兴,……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云”。《汉书》无兵志,有关西汉一代军事制度,仅此寥寥数语.大抵西汉承秦遗制,实行征兵制度,分期分批在京师和地方(郡国)训练服役,在地方的称“材官”,在京师的称“南北军”.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实行南北分卷取士,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一种改革。这一改革的意义何在,具有什么政治内容和社会内容,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索。明代的南北分卷取士制度(以下简称南北卷制度),是在仁、宣之际确立的,但它的起因却是洪武三十年(1397)的“南北榜之争”。该年丁丑科会试与往年不同,入格的五十一名进士都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部落第。这就引起了北方举人们的强烈不满,声言“三吾南人(该年会试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刘三吾——笔者注),私其乡”(《明通鉴》卷十一、纪十一)。  相似文献   

19.
运河是沟通南北的经济动脉,明朝在运河沿线设置了一些钞关,对过往船只征收船料钞.但明代钞关税收的数额长期处于一种相当低下的水平,与明中后期商业的繁荣景象很不相称.究其原因,从通航条件上看,明代运河交通并非畅通无阻,存在一些危险或易拥堵的航段,有些航段适合通航的时间很有限.在明代运河的一些易拥堵的航段,在制度上和实际上都形成了贡舟先行,次则漕舟,官舟再次之,民舟又次之的通航次序.这种根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通航次序将民间船只边缘化,使南北方的商品运输依附于带有官方色彩的各类船只.这种寄生性的商品流动,虽然可以满足北方的物资需求,但严重影响了运河钞关的税收增加.  相似文献   

20.
《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时人称其为震川先生,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曾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讲学二十余年。嘉靖年间中进士,时年已花甲。曾任湖州、长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和长兴县)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明代后期的文坛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风曾盛行一时。李、王之徒极力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作品字摹句拟,古奥艰深。归有光则表示坚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