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张作霖的评价,有人会说他好,认为他有才能、有魄力,为东北民众谋了很多福祉;也有人会说他坏,认为他凶狠残暴、狡诈阴险、穷兵黩武而使百姓生灵涂炭。尤其受影视剧“戏说”的影响,或把张作霖演义成一个身材矮小、满嘴“他妈拉巴子”的土匪形象,或是塑造成一个英俊潇洒、满腹韬略的大元帅形象,这些无不有些片面或偏激。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张作霖并非如此简单,是位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为他一时冲动,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近些年来,广大历史学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张学良的父亲是被日本人炸死的 张学良,字汉卿,奉天(今辽宁)海城人,人称张少帅.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奉军营、旅、军团长,参加过两次直奉战争.他的父亲张作霖是奉系军阀首领,人称张大帅,曾长期盘踞在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张作霖挥师入关,夺得北京政权.  相似文献   

3.
绿林学校     
张作霖名声大噪,成为奉系军阀首领以“奉张”称雄于北方,叱咤在民初的政治舞台。穷苦出身的张作霖最不愿意被人提及早年落草当“胡子”的经历。在袁世凯任总统时他是海陆军奉天大元帅,他身边的军官大多是名校毕业,随便谁拿出的文凭学历都叫得响,只有他是土匪出身。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宴会,一些军官便以文凭、学历来戏谑他。  相似文献   

4.
张作霖初领东北,金融紊乱,财政紧张,遂任命王永江执掌奉天财政,很快,奉天省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尚有结余。但经济的好转助长了张作霖的野心,连年的军备和战争每每让王永江的努力付之东流,最终,王心灰意冷,归隐回乡。  相似文献   

5.
张作霖初领东北,金融紊乱,财政紧张,遂任命王永江执掌奉天财政,很快,奉天省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尚有结余。但经济的好转助长了张作霖的野心,连年的军备和战争每每让王永江的努力付之东流,最终,王心灰意冷,归隐回乡。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张作霖要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典礼上致辞。由于张作霖不擅演说,参谋们便拟好一篇讲稿,请他背熟了去讲。  相似文献   

7.
庾莉萍 《湖北档案》2009,(12):35-36
1918年9月5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势力得到了北京政府的承认。此后,张作霖又兼蒙疆经略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视俄国十月革命为洪水猛兽。1921年,张作霖向呼伦贝尔地区派遣了大批军队.加强了一度消失的边境防务.对边境实行了戒严,严格盘查来往行人.不许苏联的华人越境回国,也不许无官方证件的入出境。  相似文献   

8.
<正>1916年4月17日,张作霖被特任为暂代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4月19日张作霖接任视事,从而执掌奉天军政大权。1918年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他兼并吉林、黑龙江统一东三省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19年张作霖借助宽城子事件统一了东三省,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相似文献   

9.
余阳 《中国档案》2004,(3):58-59
素有“东北王”之称的奉系军阀魁首张作霖,出身绿林,因投靠清朝廷而发迹。当他擢升为奉天省长后,常常因为自己文化不高,字写得不好而羞于书写或批示公文,对属下呈报的公文或下达指令、训令等都由政务厅长或其高级幕僚代为处理,甚至他的题词签名都由一些文人墨客捉刀而成。因此,世人对张作霖的亲笔墨迹,真可谓难得一见了。近日,笔者在查阅有关奉系军阀历史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20年代,张作霖崛起东北,叱咤风云,前后共十余年。“皇姑屯”事件,使这位显赫一时的“关外王”命归黄泉。从此张学良出现在内外交困、军阀纷争的政治舞台上。有论说,张学良自“九一八”事变后,接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失掉东北国土,受到国人的唾骂;又有论者说,张学良主政东北,为了祖国的统一,毅然改旗易帜,他整顿内部,锐意改革,兴办教育,稳定了东北政局,使中国出现了关内外统一的局面。纷纷纭纭,莫衷一是。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从足以亡国的内战深渊中挽转过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1.
张树纯 《档案时空》2003,(11):22-23
在世人眼里,张学良是将门虎子,天生的军人、少帅。其实不然,在张学良走上社会前,其父张作霖鉴于张学良瘦弱的身体和公子哥的性格,毫无信心把他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军人和接班人。张学良本人也没想当军人,只是阴差阳错,才走上子承父业的道路,继而成为东北军的统帅。“父亲一心想把我培养成文化人”张学良从小体弱多病,7岁时被送进私塾,从师于海城宿儒杨景镇。有一次,杨老先生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叫做《论民国之害甚于帝制》,张学良在作文里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论调,文章里指出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一席话把杨老先生惹恼了,立即找到张作霖辞职,说…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张作霖之孙、张学浚之子张闾实以台商的身份来到沈阳,他想在东北发展高尔夫球产业。但东北漫长的冬天里,球场都被冰封了,无奈的他坐上出租车,却听到了嗓音嘶哑的单田芳在播讲评书《乱世枭雄》。张闾实心里一动,因为书中讲的正是他爷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退居山海关外,宣布东三省"独立",为求东山再起。张作霖在东北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强自身实力,其内容主要是整军备战和为此而采取的一些经济文化措施,修建铁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当时日本的殖民机构"满铁"控制了东北几乎所有的铁路,因此,张作霖在修建东北自己的铁路过程中顶住日本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喻君 《兰台世界》2004,(11):39-40
张作相在东北统治集团中资历深、声望高、影响大。他忠心耿耿地跟随张作霖打天下,殚精竭虑地辅佐张学良主政东北,稳定局势,开创新局面。他以自己的忠厚、诚挚,赢得了高层的信任和底层的爱戴,颇有长者风度,虽身居高位,却丝毫没有野心,在东北统治集团内部是一个最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作霖作为东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其上任伊始就面对着十分复杂的政情民情。面对"人心浮动""、民生凋敝"之危机,张作霖以"安民"为核心的理政思想和施政举措逐渐使东三省摆脱了僵局,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政局较为稳定的区域。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张作霖任盛武将军署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按使,从此正式以东北地方军政实权派的身份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东北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上任后首年的言行对于我们研究张作霖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磊 《青年记者》2006,(23):33-34
几年前,在大学读新闻学课程时,我就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为新闻罹难的记,他的名字叫邵飘萍,用毛泽东的话讲:“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相似文献   

17.
"东北王"张作霖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研究张作霖的学者日益增多,研究的领域也日益深入,对张作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本文对张作霖的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历史的教训作一些分析,表明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隐语电报新闻顾执中曾担任过上海《新闻报》采访部主任。北伐军长驱北上时,他在北京获释奉系军阀张作霖将逃回关外,拟拍电报向上海报告这一重大新闻,但当地电报局驻有张作霖的检查员。在此情况下,顾执中机敏地及时发回了一则隐语电报: 上海汉口路274号陈达哉先生: 弟于×晚偕同小妾离京,所有家务,托郭务远先生管理。这是一份并非事先约好的明码密电。“汉口路274号”是《新闻报》的社址。顾哪有什么“妾”?“弟”乃指大帅张作霖也。“郭务远”则为“国务院”的谐音。于是,报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正式主政东北。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易旗帜,遵守三民主义,拥护国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1,(8):3-3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