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曲》称“神圣的喜剧”。但诗人的悲愤忧思之情流贯始终。它既是一部忧思录,也是一部指述救赎之作。《神曲》抒发了但丁三重忧患:党派纷争之忧、民穷国弱之忧和遭放逐之忧。  相似文献   

2.
对但丁《神曲》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探讨了其社会道德批判的主题精神,其批判的标准虽然受限于中世纪封建神学,但已带有清新的人文主义气息。本文认为正是但丁的旧的道德观,使他发现了人文主义的不足,因此,应该正确看待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涛人但丁·阿利格耶里(Dante Alighieri),于1274年与贝缇埘彩·坡提纳里(Beatrice Portinari)相遇。当时,但丁将近9岁,贝缇丽彩刚满8岁。9年后,两人再度相遇。这两次相遇,只算是惊鸿一瞥。然而就冈为这惊鸿一瞥,但丁不由自主地受到爱情的伟力推动,写成了名著《新生》(Vita Nuova)。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七十多年的《神曲》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其主题和二重性进行的社会学和神学的阐释,仅停留在西方十九世纪外部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但丁都是本民族最伟大的作家。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但在精神上却具有一致性。《野草》与《神曲》是他们的忧愤之作,凝聚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抗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探索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但丁在《神曲》中所描写的他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游历,实际上是一次“死亡之旅”。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场旅行呢?是因为身处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原有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危机,面对挑战,他回到生命的有限性这一人生最基本的起点,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对三界的游历,探索新的人生。这一“向死而生”的路径正是秉承了西方化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的传统,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神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但丁的《神曲》作为“中世纪的史诗”,无论在人类的文学史上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每篇的神学思想侧重点都不同,分别为罪(本罪)与罚、罪(本罪)与赎和永生与成圣。从宗教神学和哲学本体论的角度,依次对《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的神学思想进行较为具体和深入的剖析,突出其神学思想的中世纪特色和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神曲》对上帝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的欧洲,任何对上帝的诠释都是一件十分刺激和危险的事情。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模式、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不得不思考“上帝”给予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同时赋予“上帝”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10.
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展示了一幅人之生命沦落的图景,并把人的沦落之因主要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作用。但他并不因此而完全否弃自由意志,他认为人要获得救赎,既要依靠上帝的恩典和启示,又依赖于个体自我主动求善的意志。但丁对人的生命救赎之道的探究,对于人类生命诉求中的一些终极理念的肯定,以及他对自我的严格审视,都使他以终极性的关注和关怀超越了一般的基督教诗人。  相似文献   

11.
《神曲》与《红楼梦》同产生于封建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时期,但由于两部作品不同的化,哲学及社会背景差异和两位作家对学的不同创作态度,致使作品在取材,结构,色空对比等方面产生了种种差异,同时,但丁与曹雪芹毕竟不能摆脱其阶段属性,因而他们不能彻底地反抗他们存在的社会,只能走入对圣母之爱的信仰或轮回报应的虚无之中。  相似文献   

12.
但丁不仅是意大利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 ,而且还是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他的名著《神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类自我反省的精神 ;是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与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 ;既反映了时代要求 ,同时也预示着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屈原和但丁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的伟大诗人。比较他们及其主要长诗《离骚》和《神曲》发现,二者具有基本主题等6方面的相同处和总体结构等6方面的不同处。最后探讨了《神曲》揭示的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4.
15.
欧洲中世纪哲学诸位贤哲,针对理性和信仰问题,围绕是“信仰权威”还是“理性权威”、是“先信仰而后理解”还是“先理解而后信仰”和“双重真理论”等问题展开过旷日持久的论争.《神曲》以文学的形式回应了这场论争。它抛开了论争双方的神学指向性和宗教目的性.把理性和信仰先行引入到对人生幸福归宿的关注、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探求,肯定了它们在人类世俗生活中的作用.它们在摆脱苦难、认识真理、走向至善至美过程中的起始作用或前提地位;修正了把理性和信仰对立起来的做法,建立了其间的联系.阐解了它们各自的价值、存在的领域、理由及必要性,认为理性和信仰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强调了理性所包含的人的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性、信仰所包含的“上帝”对人类的召唤与慈爱和它引人向善的道德伦理作用,体现了有别于诸位贤哲的人文关怀,使我们看到但丁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有着独特性、贡献性和进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但丁在《神曲》中论述了他关于人的观点。他通过勾勒出一个尘世中的人在人类的精神净化与道德升华的艰难过程中所展示出的高贵品质,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它应该是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幸福之地。在此基础上,但丁提出了当时一直在困扰人们的问题:谁才是尘世生活的主宰?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探求一直是但丁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初瑶 《文教资料》2012,(33):131-133
一直以来对《神曲》创作手法、人物形象的研究较多,虽然也有很多对于《神曲》宗教思想的研究,但这一点对于中国文学影响的论述较少。在这里,笔者将从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宗教虔诚的情怀引申到但丁自身对灵魂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对现在中国文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现代读者的角色出发,审视《神曲》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联系,主要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为基本框架,从社会(时代)、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去诠释,力图从中寻找一种文学生产背景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浅论但丁《神曲》的创作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从但丁对祖国和人民的痴情,对爱情的痴迷,对知识理性的痴欲以及对宗教的痴从四个层次阐述了《神曲》的创作源泉,从而展示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