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说话训练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能力差,支支吾吾,不能流利地说话,连最起码的流畅、正确表达都很困难。这是由于传统教学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又整天往来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极少与外界接触,致使学生一习作就愁,让其讲演或自由发言更是犯难怵头,还有学生存在着会写不会说的现象。因此,教学中拓宽活动领域,为学生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新课标中把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历浅,知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语言表达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他们有时不知道如何说,从哪儿说起,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哪儿说哪儿。如何上好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会说、爱听、乐于表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口语交际课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关于口语交际,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交际也不会交际。老师因为选题难、组织难、评价难,上研究课大家都不愿意去涉及它。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本文认为必须让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想说、敢说、能说、乐说。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是"听话、说话"的发展,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多选用与生活相关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与积累,使他们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应该上好门语交际课,而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学情境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学生有了说话的欲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不雉培养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课要注重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以交际为核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叶圣陶语)。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有一次在采访山东一养猪分会的会长时,问了一句:你们这个分会辐射了多少农户?对方一脸迷惑,问道:对不起,记者同志,什么是辐射?敬一丹的尴尬让我们明白在说话时要根据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来说话。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词句,准确、恰当地表达。靳家彦老师的一次课前谈话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可是,平时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常常苦于无材料可交流。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恐惧的心理。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逐步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耶么,我们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呢?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新教材把原来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变化。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主要差别是什么呢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听话说话来区别。1 .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 ,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要适时接话题 ,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 ,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2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 ,形式多是当面交谈 ,与生活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如何让口语交际课的课堂活而不乱……这诸多问题都困扰着语文教师。以欧义赐老师的《敲门声响起》一课为例,从"巧用信息技术,营造交际氛围;妙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实效;活用信息技术,维护交际秩序"三个方面图文并茂地解析了如何上活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余永林 《小学生》2010,(2):17-17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时,在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围绕着说话主题,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在校园、在郊外、在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孩子们找到了发芽的小草、吐绿的柳枝、盛开的花儿……可是,几个孩子的发言结束后,学生就感到无话可说,教室里一下子冷场了。这可怎么办?这节口语交际课就此草草收场吗?可是,这样做显然不行。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课是语文科的一种新课型。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听话、说话有时是单方向的,但口语交际是双方互动的,它不但能训练学生听说技巧,更能训练学生灵活、机智的处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新,不断探索.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莫秋文 《海南教育》2009,(6):125-125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课是语文科的一种新课型。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听话、说话有时是单方向的,但口语交际是双方互动的,它不但能训练学生听说技巧,更能训练学生灵活、机智的处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新,不断探索.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时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单调、肤浅、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而有些老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轻描淡写",不够重视,更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一年级《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的口语交际课,对课标的这些理念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互动让这节课呈显出无限的精妙。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见多识广.加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大部分学生能说会道。但是很多低年级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口语交际课上。当老师试图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训练时.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积极有效地去参与交际。有的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课堂看似活跃,而学生说的却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时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单调、肤浅、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本文谈谈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丽梅 《教育导刊》2003,(8):118-119
A.接到任务 5月28日我校要进行科研成果汇报活动.我将要承担一节"口语交际"课.我很兴奋,能参加这样的汇报课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虽然口语交际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但我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和潘校长及同级老师最后商定口语交际课课题--《水果》.可是口语交际课到底怎么上呢?我请教同级老师,他们都认为和说话课差不多.接下来,我按照这一思想认真备课,准备试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 教学分析这是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到底是什么?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既感到陌生,又觉得新鲜。教学时,我们不能停留在概念上作过多的解释,而是要从教材给予的问题性内容提示入手,充分引导学生去说、去交际,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说话和交流中明白这就是口语交际,从而使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口语交际课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 ,它特别强调双向互动 ,体现(听话、说话 )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处世态度和待人能力。口语交际的实质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听和读是接受信息 ,说和写是输出信息 ,听说是读写的基础 ,它们缺一不可。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文语并重 ,扭转了“重文轻语”的教学弊端 ,强化了听说训练 ,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首先 ,教师要上好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课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利用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让学生说得好,说得妙,感受到“说话”的乐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几种形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