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是长期以来酒主要是礼节的工具。到了魏晋,经过名士们的创造性发展,酒的功能极为丰富,其对于魏晋风度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酒”意象与传统酒文化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两者在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酒与浪漫主义,酒与作家、革命家、农民、“愤怒青年”等诸多方面有着种种因缘。了解这些,既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人人生观中的丰富意义,也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性格中的温柔敦厚与挥洒真情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久远的五千年历史中,酒一直是个好东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这杯中之物。酒更与泪一起流淌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酒的感觉既冽又辛更醇,从嘴里倾入。注入心田.涌起心灵的波澜;泪的味道既苦义成也欢,从心田流出。从心灵的窗口宣泄。南有《楚辞》,北有《诗经》,既是诗的源头,也是诗酒结缘的滥觞,从此“无酒不成诗,无诗酒也无”,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生死之缘:  相似文献   

4.
酒与文学结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了深刻的意境。酒启发文学创作的灵感,文学记叙了酒的灵动之力。酒不仅满足人生理上的陶醉,也满足人精神上的陶醉,难怪爱酒的文人在“酒文”中寄托了极其微妙的感情,并叙之以文,歌颂这位太阳神子——酒.酒与文学的关系被人称为,酒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辅助剂。酒在与文学的关系上还没有上升到神的位置,但是它对作家文思或诗兴的催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纷乱的时代反而给了艺术发展的自由空间.这时的酒无论从酿造到饮用也同样是自由的,自由的手工艺术与纵情畅饮结合诞生了诸多特色鲜明的酒容器.而在内蒙古地域,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一些独具草原民族文化特色的器型反映了这个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及共生,也是当时东西方文化通过丝绸...  相似文献   

6.
孙晓飞 《华章》2007,(9):176-176
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系密无间,以至于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酒与诗歌的结合,既是中国美酒的灵魂,也是中国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以阮籍和陶渊明为代表,魏晋诗人开始有意识地以酒入诗并在"酒"意象上寄寓独特内涵和诗人的主体态度。阮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价值信仰、生命哲学共通,但是对酒的态度不同。从阮籍到陶渊明,诗与酒的融合经历了由形神分离到浑然一体的艺术自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孕育了国之瑰宝五粮液,也孕育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红楼梦酒——等美酒的万里长江第一城,令人遗憾的是,一直尚无一本宜宾酒文化史,直至凌受勋教授的《宜宾酒文化史》的问世,才终于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宜宾酒文化史,历经先秦至现代,各朝代无一或缺,从《宜宾酒文化史》中可以看出酒都宜宾从窨酒、重酿酒、小曲酒、大曲酒,到现代红楼梦酒、五粮液发展的全过程,尤以宋、明、清、民国部分的内容最为详实.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10.
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酒的历史都可谓源远流长。中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夏商时代;而在西方,酒的历史的也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时代,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了。而酒因其气味浓郁,饮后酣畅舒适之感亦受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的广泛喜爱。中外文人墨客更是在痛饮之余,书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绝佳酒诗。笔者从酒文化谈起,重点谈论中西方的酒诗文化,旨在通过对中西方酒诗文化的比较,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同时也和读者一起再次感受和品味中国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人对酒情有独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酒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转折点,其生活分为美满幸福和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她的词及词中所写的酒的含义也因此分为两个阶段,本篇论文从"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两个部分对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涉酒诗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梳理和剖析,体会到其涉酒诗之"味"十分丰富:从表层观察,是酸辣苦甜之味的体现;从深层审视,它是人情味、政治味、社会味的反映。陶渊明在其涉酒诗中寄酒为迹,诗酒交融,诠释了酒与诗歌、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从传说中的杜康造酒至今有两三千年的酒文化。欢聚离不了酒,离别少不了酒,农人离不了酒,商人离不了酒,诗人更是对酒情有独钟,李白斗酒诗百篇,是酒成就了一代诗坛奇才——李白,是酒让他飘飘欲仙——诗仙。李白与酒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汉代酒杂识     
中国本土确有野生葡萄,但在葡萄酒传入之前未有以野生葡萄酿酒事,汉代内地葡萄酒有两个来源,从西域长途贩运或是来自中原经商的西域人在内地酿制。马酒是一种基本局限在宫廷中的奢侈食品;"苦酒"并非劣质酒;"旨酒"是对美酒的通称,而非专指某种酒;"恬酒"与"醴"是一种酒,酒味甜,酒有米滓,与今天的醪糟相类;"桂浆"就是桂酒,"椒酒"则是当时常见的酒类,都非普通饮料;"酴"酒之得名大约也与以小麦为酒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汉代酒杂识     
中国本土确有野生葡萄,但在葡萄酒传入之前未有以野生葡萄酿酒事,汉代内地葡萄酒有两个来源,从西域长途贩运或是来自中原经商的西域人在内地酿制。马酒是一种基本局限在宫廷中的奢侈食品;"苦酒"并非劣质酒;"旨酒"是对美酒的通称,而非专指某种酒;"恬酒"与"醴"是一种酒,酒味甜,酒有米滓,与今天的醪糟相类;"桂浆"就是桂酒,"椒酒"则是当时常见的酒类,都非普通饮料;"酴"酒之得名大约也与以小麦为酒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7.
酒名,凝结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作为北宋饮酒名人,苏轼笔下有众多饶有趣味的酒名。本文通过全面梳理苏轼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酒名,以期对宋代酿酒业本身、宋代乃至中国酒文化有所了解,特别是由此彰显苏轼的酒观念和饮酒背景,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位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匠。  相似文献   

18.
酒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于大自然之中,人类在发展中发现了自然酒,后学会了人工造酒。歌谣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随着人工造酒的出现,酒就与歌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依相长,这在中国文学中多有记栽。酒与歌谣紧密结合,是由酒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也是由歌谣的特点决定的:酒能助歌兴,酒大大推动和提高了歌谣在民众生活中的多方面作用;歇能助酒兴,歌谣促进了酒的发展,喝酒时唱歌谣,有千杯不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酒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也是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是世界上独领风骚的酒文化大国,与文化结合最为紧密。饮酒既是一种物质享受,也是一种精神慰藉,它渗透在人民生活之中,倍受人民喜爱和推崇。汴宋文化中的酒、酒楼与酒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酒”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酒文化。酒与文化的结合,是美酒的灵魂,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宋代酒文化极为发达兴盛,蔚为壮观。本文以苏轼为例,通过对其“酒诗”的例释,旨在综观宋代酒文化现象之概貌,并阐述酒文化某些重要内涵及其对宋代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