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劳动不仅是个体创造生活世界的实践手段,还是个体显现人的类本质、实现自我发展的实践途径。因而,劳动教育具有人之何以为“人”、人之以何成“人”的价值导向与综合育人作用。“职业人”是个体社会化的应然归宿与身份确证,劳动教育对职业启蒙的意蕴投射实为生活世界中实践导向的内在要求与社会需要。劳动教育应当回归人的身体意蕴,把握其真;应当转向人的工具意蕴,发扬其善;应当激活人的创造意蕴,实现其美,从而促使个体成为拥有完整主体生命、能过德性生活、能创造美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说 :“美术之目的 ,崇尚人之好尚 ,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品德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 ,是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而且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高尚的情操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意志。德为美之魂 ,美为德之神 ,“美德”既是指美好的品德 ,又是美与德的最高境界的高水平的融合。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就是要以美育人 ,育人以美 ,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其教育方法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寓德于美的渗透。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一、寓德育于作品欣…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学习需要整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建立知识体系,其是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或理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把Python程序教学与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展现程序中“顺序之美”“分支之美”“循环之美”“自定义函数之美”。跨学科学习能促进学生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们通过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 ,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 ,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 ,大大提高学习效果。1 挖掘、创设化学之美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教育活动的核心 ,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这“接受”似乎只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生在渴求知识的深处 ,隐藏着强烈的、作为深层动力和归宿的审美的需求。1.1 挖掘化学之美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注意”“注意”是学习过程基本的条件。无意注意的内核是好奇。好奇是对新鲜、突出事物的心理趋向 ,这种趋向正是审美状…  相似文献   

5.
杨志高 《甘肃教育》2022,(12):24-26+38
劳动教育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要,是人生的必修课,通过劳动教育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品格、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而不断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提升人的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新强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把“劳动素养”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发展的目标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文章结合实际就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美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会起到激励的作用。物理学中蕴含的美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物理美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以美启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习数学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智慧。作为获取数学知识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智慧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智慧课堂的操作模式:智慧导入,感受数学发展之美;智慧探究,驱动知识生成之美;智慧反思,发展学生素养之美。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有动力。兴趣越大,学习积极性越高。”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校不是别的,只是个“人园”,理想的教学,应当使“人园”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整体之美。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只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教学,了解数学,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数学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的效果呢?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镜头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成功的关键途径,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劳动教育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价值功能,能有效树德育美、增智强体。在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当下,教师应积极遵循《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深入解读分析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创新优化劳动校本课程内容载体的设计,强化对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开拓,充分丰富学生在劳动课程的过程体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基因”,通过构建全面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相融合,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促进全体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形式,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缺乏美感的…  相似文献   

12.
郑琦 《思想教育研究》2023,(10):137-143
“劳动审美”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马克思的劳动美学思想立足于实践论和存在论的维度,将“美”界定为建立在人的自由自觉劳动基础上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是一种高级、开放的“身—心”自由之美,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人的实践开辟了通达“自由劳动之美”现实历史路径。客观来看,马克思关于劳动美学的相关思想,为新时代劳动观审美向度的开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表征的新时代劳动美学。习近平关于劳动美学的相关论述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美学思想,而且在现实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社会风气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林景  杨彩兰 《新教师》2022,(8):39-41
<正>规定性知识因其“先天”的特殊性,导致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摆脱不了传授的属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知识本身的获得,习惯对知识进行掐头去尾,“庖丁解牛”般把自己认为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学生,那么让学生看到的就往往都是X光之下“白骨嶙峋”的数学,这样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涵养数学之智就强人所难了,形成核心素养也就只会是空中楼阁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看清知识的骨骼,还能发现知识的脉络与血肉,学习知识与温度并存、思维与美同在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发现”心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之养成自学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获取知识。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就是行动的动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已  相似文献   

15.
一、文学类文本告诉人要诗意地活着文学类文本的审美特性决定了它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让人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活之美的心灵。在文学类文本学习中,学生能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理的启迪。文学类文本教学能使学生成为富有审美情趣的人:站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想者》面前,聆听着贝多芬的交响乐、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能欣赏到艺术之美;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着奥妙无穷的未知世界,能体味到科学之美;欣赏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诗句,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6.
毛正花 《江西教育》2022,(36):65-66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五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等教学环节中渗透劳动教育,能丰盈语文课程内容,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劳动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智慧劳动教育已有兴起之势。为了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立足于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挑战,研究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入,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从教学环境、立场、功能和形式四个方面对智慧劳动教育进行剖析,揭示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劳动教育环境从传统课堂到探究社区,劳动教育立场从“固本培元”到“融会贯通”,劳动教育功能从“生存工具”到“自我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从“单一学科”到“教育生态”。研究剖析了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能为智能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劳动使人快乐 ,劳动给人智慧 ,劳动使人愉悦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劳力上劳心 ,是一切发明之母”的那样 ,劳动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载体。劳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实践的过程 ,因此劳动应该成为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杨薇 《江西教育》2022,(32):24-25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以大自然为教具,借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发展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悦心”的劳动教育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