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后"大学生关怀意识淡漠的现状需要高校德育有新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是指导"90后"大学生关怀意识建构的重要理论。在"90后"大学生关怀意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情感,学生应重视关心品质建构的自主性,学校应构建关心性体系。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了本院学生思想政治调研,根据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归纳总结了"90后"大学生的主要思想政治特征,并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相对淡漠的现状,经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分析,得出应当重视与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教育,并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对大学生法律维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大学校园,以新生代"90后"大学生为主体。了解分析"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对南京7所高校约1 0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现状问卷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倾向,如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识太强,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学习和为人处事方面有些功利;价值观念有很多冲突及矛盾等等。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教育理念和形式的创新性探索、构建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借鉴国外成功的道德教育经验等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90后"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已经成为传播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和重要的传播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出发,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分析在新媒体条件下对"90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采取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移动通讯等新途径,同时强调在"90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建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并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毕丽娜  柳敏 《教育与职业》2012,(26):179-180
文章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提出应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创新宿舍文化建设模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尊重个体,调动"90后"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人文关怀,增强"90后"大学生的适应性;制度改革,实行宿舍管理制度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缺失与以人为本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关怀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感化和教化的有效形式。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问题,过于依赖灌输式教育,忽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养的培育;道德实践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突破"灌输型"教育观,密切依靠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纯粹管理型"育人观,服务大学生,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破"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全面发展大学生,涵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强化感恩意识、营造感恩教育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90后"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感恩意识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基于工作实践思考如何对贫困生实施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已成为"90后"大学生必不可缺的交际工具。通过分析其思想特征以及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杀和校园暴力不断发生在天之骄子的象牙塔内,因此,对大学生这种生命意识淡漠现象仅作心理化的理解和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对生命缺乏尊重,生命意义缺失和生命关怀的缺位才是其深层原因,生命价值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和全人观念.提倡开设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和讲座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不利于人才培养。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随着高校的育人环境日渐复杂,媒介素养教育正成为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从"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看,还是从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看,加强"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开展"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开展"90后"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提高"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冯淑玲 《学子》2013,(12):93-94
道德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道德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民族未来的走向。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公德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90后"部分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结合儒家文化道德规范探讨“感恩”意识的来源和核心及我国特有的“感恩”意识实质。接着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与原因,并指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最后就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互联网深入大学校园,使得大学生可以享受网络带来的无限便利。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现,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把网络教育与心理调适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倾注人文关怀,切实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网络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6.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对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90后"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心态首先需要明晰社会心态的科学内涵,在思想意识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90后"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心理学的视野对"90后"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从了解世情国情、解决心理疑惑,坚定理想信念、填补心里空虚,提供人文关怀、抚慰心理无助,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焦虑等四个方面帮助"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25):150-151
网络时代信息开放、身份虚拟、文化多元的特征及其匿名化、平等化的社交特点构造出了具有强大影响力量的情境。如今90后的大学生自我、开放的特性,很容易受到群体心理及情境的影响,表现出个体道德意识淡化、易受暗示与轻信进而产生冲动、极端的行为等一系列网络"路西法效应"。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网络媒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且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如何消除网络中的路西法效应对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创新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成为高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借鉴先秦儒家思想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将有所启示.其人性可塑、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启示大学生德育也要从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出发,即实行人性教育;其高扬生命意识,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态度,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其所强调的"谦恭礼让"、"宽以待人"的观念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其内外皆修的德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观念、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上呈现出新的特点。造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有实践教育法、关怀教育法、信仰教育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90后"进军各大高校,成为高校的主力军,高校在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对高校教育和"90后"异常行为,社会舆论也向一边倒,指责声、质疑声音不断.高校面对新生代主力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显得异常的艰巨和重要.高校应加紧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结合人文关怀教育,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