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说:“泰山不弃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直接地强调了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读书,就一般意义说,读的就是课本。再具体一点说,读的就是课文。可是,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很少有人能说清需要学什么和教什么。语文不像其他学科,学的内容是显明的,或公式、定理,或事件观点,或实验、结论。语文的内容“溶解”在课文里了。课文里有什么?生活和人生。  相似文献   

4.
倪庆中 《教学随笔》2007,(12):42-42
语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语言获得过程,必然经历一些认知上的反复行为,让语文劳动有时变得艰难、枯燥和单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要辅助一些手段,来达到强化、深入与促成的终极效果。甚至为了淡化学习过程中的辛苦,人们还会在语文学习进程中缓和语文认知矛盾的冲突,使语文学习这种止于静止的方式变得动感起来,活泼起来,快乐起来,让学生亲近语文,乐学语文,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说:“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小说命运尚且如此,说明、议论等体的阅读呢?由此推广到其他方面的语学习,下场更是可想而知。语确实陷入了这种尴尬的怪圈。以阅读为例,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读是语言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应汲取古典语言的精髓,借鉴传统语言教学的经验,将"读"贯穿到我们的实践之中.在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上下工夫.依据阅读认知的心理经历,这个"精读"过程依次包括五种功能的"读",分别为:辨识性的读、提要性的读、体悟性的读、表现性的读、欣赏性的读.我们应根据课文特征,正确选择读的方法,使"读"在范文教学中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多数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文情,适合朗读。所以,抓好朗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增加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也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新课程”也应该给语文课带来新的生机。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语文并没有多少起色。世纪末的批判还是语文的隐痛。少、慢、差、费的状况改变了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了吗?事实上,由于对新课程的误读,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语文教学质量非但不能提高。还很有滑坡的可能。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关注文本、能力训练三个问题略陈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积累和整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整理的过程即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隋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享受摇曳多姿的学习过程,是孩子的天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多元整合的学习方式,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近年来,在语文的教和学中都存在朗读的弱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注重了分析、讲解,而读却被忽视掉了,甚至范读也被取消了。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因此,要对语文素养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入手,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些对于学生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  相似文献   

13.
伴随课改一路走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语文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给传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十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的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广度,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都远远超过其他的教学样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因此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全新的亮点。但是,无庸讳言,当前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问题与成绩并存,困惑与实践共生。  相似文献   

14.
听来的语文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语的需要是联系语教学过程各要素的纽带;学生学习语的行为是语教学结构发挥整体效应的决定因素,因此,语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语教师主导下,在语学习实践中,逐步自主提高语素质,不断和谐发展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应该重视发现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喻大军 《教师》2012,(22):61-61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词语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发源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学习者词汇储备的多少——当学习者储备了足够的词汇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词汇的时候,也就为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为语文学习搭建好了脚手架。  相似文献   

18.
19.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链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依照<新课程标准>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综合素质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