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能否组织好课堂讨论直接  相似文献   

8.
朱学艳 《成才之路》2010,(36):I0021-I0021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9.
讨论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学生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课上的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郑书兰 《考试周刊》2009,(52):164-16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使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田茹 《考试周刊》2014,(9):120-120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要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一、对命题技巧的研讨(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  相似文献   

13.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一、教师必须充分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比如,对高中学生则可设计侧重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评价及包容量大、角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讨论,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真理。  相似文献   

16.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讨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这一崭新理念。我们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观念,把探究式课堂教学作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口。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涵探究,即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围绕问题,通过自觉主动地探讨和研究,多方寻求答案,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使学习经验的形成,旨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机会。探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以知识接受为…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变过去“传道”为“导航”,变“灌输知识”为“问题研究”,在研究中完成学生知识的获得。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单纯地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  相似文献   

19.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其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这往往被人形象地比喻成“灌输式”、“容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让学生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