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高三也就开始紧张的高考备考,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有五个关键需引起我们的注意:增强学生高考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深入分析教材内涵;“与其授之于鱼,莫若授之于鱼”;制定合理复习计划,注意区分各轮复习的侧重点,力求实.不求快。集思广益,加强师生、师师间交流意识。  相似文献   

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外语教学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以鱼"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杜刚庆 《理科爱好者》2003,(24):51-51,53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充分挖掘,一题多解,可使学生思到数学的奥妙无穷,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现就高中教材中一习题为例,浅谈一些解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英国外语教学家帕默(H.E.Palmer)认为: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技艺(art),而不是科学(Sci—ence)。学习外语要靠多模仿,多练习,而不是靠多讲道理。J.A.Comenius提倡“实例先于规则”;H.spencer也主张“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自己从中得出结论,要尽量少教,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交际,而交际是一种活动,正如戴维托(DeVito)所说:“It(指交际)isanact,anevent,anactivity.”Skehen则把学习看做是‘做中学”(Learnbydoing;Learnbycommunication)的过程——即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通过实际参与而获得。丹麦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叶斯伯森更是大声疾呼: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学英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传统任务着手,结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传之于做人之道、授之于学习之法、解之于自身之惑的素质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参考》2008,(5):24-24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17日报道,英国教师资格与课程评审局将取消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GCSE)中的外语口试,以避免给学生带来“太多压力”,同时鼓励更多学生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9.
严俊 《考试周刊》2012,(78):136-137
课改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其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让学生带着感情进入课堂,在课堂中升华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授之以情,学之于情,学生就能在专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地理课堂中.环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许这一方式更容易接受,对他们的影响也更深远。在经济发展突飞的今天,许多人忘记了过去.忘记了自己所在的环境,而地球未来的生存者和延续者,如何能真正做地球的主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素质修养是关键之举,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更是肩负重任。在课改的形势下.作者尝试每节地理课堂都用情感教育.授之以情.学之于情,“激活”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激活自己的整个认知系统。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课标》在总体目标具体阐述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强调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他们由“学会”到“会学”的根本。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则是教师教给学生终生学习本领的两大法宝,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如下感悟。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可谓是学习的最佳状态,要实现它必须以“好之”为前提,即培养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机械的。只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学生(英语为外语)和外国学生(汉语为外语)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中外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显著,外国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2)中外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在了解老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监控与评估英/汉语学习过程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3)分别对高、低自主学习能力组进行中外样本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婵娟 《学周刊C版》2010,(12):177-178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明显感到了数学学习的压力,学习乐趣和信心也随之渐渐消失。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难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其次是在平日的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我就这两点具体来谈。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习对学生作为新世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础素质所提供的训练,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要教会学生会学习,即“授之以渔”,教学中真正让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让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本文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一、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二、激励学生,使他们有一个乐于提问题的“心”:三、引导学生.给他们一个善于提问题的“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师学习是一种识知(knowing)的过程,学生不仅对教师学习起着刺激和鼓励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外语教师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外语教师的日常学习,采用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以8位英语教师及所带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基于“学习者需求”的外语教师学习不但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延伸性,也是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行动学习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予其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授之于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教育口号与教育主张标志着教学过程正趋向于被学习过程所代替。"教为了不教","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等主张也强烈要求教者应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会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我们经过不断地学习、领悟、探索和实践,充分感受到要想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重新确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由数学舞台上的“主演”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导演”,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模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授人以鱼)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真正教会学生会学数学,学会数学.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入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0.
1996年,美国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以适应多元文化发展,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1999年和2006年,由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各个语种的外语教师协会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s: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1]。该标准将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为: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贯连(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和社区(Communities),因此简称为“5C”标准。“5C”标准中的5个“C”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体现了当代最新的语言习得理论,代表了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本文结合美国外语教学现状,以“5C”标准为指导思想,注重多元文化体验和交流沟通,探讨其在美国小学汉语课堂中的应用和实践,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