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驱动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文章阐述了创造思维技巧,为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文章阐述了培养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教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还要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单一,教学形式过死,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即广博的知识面、精湛的专业知识、交叉的学科知识和先进的前沿知识。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素质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开阔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方法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进行创新活动过程中 ,创新思维对其起着指导、推动作用 ,可以说是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意愿和愿望。它是…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之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新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标准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应对新挑战胜任新课改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哈佛大学的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等重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创造能力以及怎样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是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目前的教育系统是属于"遗传"性的,把知识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与创新教育相距甚远。那么,如何从遗传型教育向创新型转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众所周知,在新的世纪里,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竞争将是新世纪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创造是人们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创新教育则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关键,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的是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教育是这个过程的源头和关键环节。因此,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自我发展能力,本源是健全人格,保证是创新人格,基础是创造个性,关键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培养和造就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独特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对于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创新是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必须要拥有的能力。本文基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结合艺术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独特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对于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创新是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必须要拥有的能力。本文基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结合艺术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因此,国家推出的《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具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探究问题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一个民族崛起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而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研究的基础,更看重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启发思维,进行活跃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想、多做、多看,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未来世纪的勾画要靠创造,未来世纪的发展要靠创造,未来世纪的资源也要靠创造,未来世纪的人必须要会创造。创新是一个国家、组织拓展事业、谋求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一个人拓展生存空间、择业、就业成才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创新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更好的…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科教文汇》2007,(9S):145-145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抒一虑之得、一孔之见。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在教师创新教育是发展个体创造潜力的教育。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的教与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只有造就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应具有现代观念和职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