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听到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这个名字,还是十四五年前,我读到诗人王寅的一首名为《罗伯特·卡帕》的诗。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湄公河三角洲却一直在下雨 三周以后他就死在这儿 死在黑色的雨季 他的脸上从没有伤痕 没有 最后倒在芭蕉树下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宋好 《新闻前哨》2014,(12):89-91
著名的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因为你靠得还不够近。”这句话同他杰出的战地活动和珍贵的摄影作品一起,成为战地记者的典范。在后人把卡帕奉为榜样和经典时,有一位卡帕的中国同行却因为他无声的牺牲,险些被遗忘在历史的纸卷里。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方大曾。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圈里,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有个流传甚广的绰号——“唐老鸭”。《我从战场上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两本书详细记述了他的传奇经历。和许许多多读过这两本书的人一样,我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记者。 踏着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如约到了“唐老鸭”的家。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背稍稍有些驼,架副眼镜,乐呵呵的,很是憨厚。我与他相距如此地近—— 这就是“唐老鸭”? 记者哲学——忘了卡帕是谁 进入“唐老鸭”的家,我就开始在能看见的空间里到处寻找卡帕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6,(12X):22-22
名字来自于两部书稿 《卡帕记者丛书》名称来自于《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张力以及广西记者徐歌的书稿。张力的书稿是以他在台湾牢狱248天的亲身经历、体验写就的;而徐歌的书稿也是以他在南非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两部书稿都表现了作者非凡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了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出生入死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三、大美常在艰险处美,无处不在,永远也发现不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距离产生美,陌生也产生美。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自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许多艰难险绝之处,多有可遇而不可求的新闻故事。为摄影的画面和角度而奋不顾身的事例比比皆是。被称为“战争摄影之父”的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前线拍摄了著名的《共和国士兵之死》,展示了跃出战壕冲向敌阵之际身中数弹、即倒而未倒的士兵形象。画面显示,罗伯特·卡帕距离那即将死去的士兵只有几步之遥,他和士兵一样,是用生命进行“曝光”。卡帕不畏艰险、出生入死…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还不够近。”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话,激励着无数敬业的记者去义无反顾地追寻新闻的终极规律:真实性与时效性。但是,这也无可避免地使记者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离炮火越近,也就是离危险、离死神越近。卡帕本人生命的终结,就是因为他在战地采访时踏响了地雷。据美国一个名叫“保护记者委员会”的民间组织前不久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2002年,全世界有19名记者在执行采访、报道任务期间遇害,另外17名记者的死因虽未完全调查清楚,但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采写的报道招致报复…  相似文献   

7.
在诺曼底登陆 60周年和罗帕特·卡帕在越南触雷身亡 50周年之际 ,本文从宏观上再现了这位“伟人”摄影家的复杂人格和传奇人生 ,缅怀他对人类历史和新闻摄影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6,(36):22
名字来自于两部书稿《卡帕记者丛书》名称来自于《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张力以及广西记者徐歌的书稿。张力的书稿是以他在台湾牢狱248天的亲身经历、体验写就的;而徐歌的书稿也是以他在南非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两部书稿都表现了作者非凡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了自己所钟爱  相似文献   

9.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10.
刘欣 《新闻实践》2005,(6):29-29
6月7日,玛格南摄影展在北京开幕。这是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首次在中国举办大型活动。玛格南图片社是1947年成立的一家世界闻名的图片社,创始人包括著名的摄影师卡帕、布列松等。玛格南摄影师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用照片记录了众多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1936年,西班牙适逢多事之秋,由于法西斯势力猖獗,枪声打破了西班牙的宁静,战争开始了。西班牙内战是二战前欧洲最重要的战事。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苏联、波兰、法国、比利时、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的志愿者组成国际纵队,奔赴西班牙战场,支持共和军同叛军作战。两位富于奋斗精神的青年摄影家,罗伯特·卡帕和格尔达塔曼从巴黎来到了西班牙,去摄录受迫害人民的浴血革命。罗伯特·卡帕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用照片记录了人们在战争中喜怒哀乐的情绪。1937年12月1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两位摄影家拍摄的战争画集《死亡》出版。画集表…  相似文献   

12.
任悦 《新闻与写作》2007,(2):0002-I0003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罗伯特·卡帕对自己战地摄影工作的经典诠释,如今这句名言已经家喻户晓,尤其是对摄影记者来说,如果他们的照片缺乏现场感,那么必须参照这句话来找一找毛病。卡帕生于匈牙利,原名叫做安德烈·弗列德曼,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1933年当这个20岁的小伙子只身闯巴黎的时候,女朋友帮他杜撰了“罗伯特·卡帕”这个名字,宣称这是一个著名的大牌摄影师,高价兜售大师的独家照片,并且真的在媒体掀起了一个卡帕热。如今,弗列德曼这个真名已经被人忘记。罗伯特·卡帕倒真的成为一个伟大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新闻摄影记者是用相机讲真实故事的人。他有足够的幽默感、渊博的知识,庄重而不盛气凌人。他谦逊好学,率直真诚,是具有绅士风度的斗士。具体讲,真正的新闻摄影记者大体具备以下一些特殊的素质。一、酷爱摄影事业。他不是为了记者职业诱人而干这一行的。他的全部精力和乐趣在于整个摄影过程之中,工作是他最大的享受。象罗伯特·卡帕踩上地雷还不忘按一下快门,含笑死去。  相似文献   

14.
去年夏季的某日,在北大西门外的一个小书店里逛悠时,不经意间瞅见了《焦点不太准:卡帕二战回忆录》一书。时逢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高潮氛围,新书架上挤满了二战题材的图书,揭秘类的、实录类的、反思类的……琳琅满目,漪欤盛哉。不过,真正由战争亲历者把笔的著述却并不多见,所以涉足二战多个战场的罗伯特·卡帕留下的这本回忆录自然值得一读。而更让我愿意拜读此书的另一个缘由是:卡帕是新闻行当里“世界级”的大师,读读他在二战当中出生入死的采访阅历,对于未曾闻到过战争气息、但同样有着“军事记者”名号的我辈,多多少少能补…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罗伯特·卡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任悦 《新闻与写作》2007,(2):I0002-I0003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罗伯特·卡帕对自己战地摄影工作的经典诠释.如今这句名言已经家喻户晓。尤其是对摄影记者来说,如果他们的照片缺乏现场感,那么必须参照这句话来找一找毛病。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中国的年轻人,从小就十分优秀。他来到日本留学,在名校里一路过关斩将,是尖端科学界前途无量的尖子生。在今年,他遇到些挫折,随之轻生了。他的亲人不同意写进报道里,因为,在他的家乡,没有人知道他是自杀。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内蒙古40周年;今年8月22日,又是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谨以此文再次定格一代伟人在内蒙古留下的历史足迹;今天,我们饱蘸崇敬和爱戴之情,深深地抒写对他老人家永远的缅怀……  相似文献   

19.
他叫何美江,今年37岁。十多年来,他在档案这块田园里辛勤耕耘,倾注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执着敬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  相似文献   

20.
王月明 《青年记者》2007,(16):35-36
在新闻摄影中,对焦不实的虚照片大量存在,有些还成为千古名片,比如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诺曼底登陆,虽然对焦不实,图片发虚,影像模糊,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可信度,反而更能体现现场的气氛。但是,如果这个瞬间是摄影记者摆拍、导演、凭空捏造、篡改、误导出来的,即使它对焦再实,构图再完美,它都成为一个“虚镜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