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当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个外国人形容改革中的中国说:“像一个喧闹的工地。”这话,很有几分道理。在这场改革大潮的喧声中,也包括有中国新闻改革的喧声。新闻改革的十年,是探索的十年,论争的十年,但也像一位同行说的:我们毕竟跨出了很大一步。中国的新闻业在改革的年代里是空前地兴旺繁荣起来了。中国社会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数量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中国社会也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  相似文献   

3.
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毅 《现代传播》2006,3(5):45-50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一个真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究其原因,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这项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未来进行展望;最后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敏感问题,是指"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1],例如灾难、事故、贪污、腐败、三农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住房改革、医保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解开了精神枷锁,开始正本清源,恢复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少数媒体"忐忑"试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敏感问题的报道突破了"文革"后一段时间的单纯的政治性揭露领域,更多地涉及到经济、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推进,媒体纷纷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的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更是在新闻的独创性上下工夫,深度挖掘、报道能迅速挑起受众兴趣的敏感问题.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序的提高和中国整个舆论环境的愈加宽松,敏感问题报道也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30年中,是一段难以忘却而又辉煌的历史.记载着中国改革之船破冰起航的历程.那时整个社会都燃烧着激情,也都在矛盾中痛苦地思索着、寻觅着.  相似文献   

6.
走近吴镕     
吴镕,曾任江苏省政协秘书长、江苏省委研究室主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农工部部长,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江苏省城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曾参与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编撰《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农村改革决策纪实》等书,并发表过《中国农村改革20年回顾》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出版了《村头闲话》、《乐斋闲话》等多部著作,近年来为粮食、农民工、农村金融等问题向决策高层进言献策并得到采纳,是一位在多方领域都深有造诣的学者型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阅读中国农村”(美)弗里曼 等著 陶鹤山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5月出版 本书以中国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为个案,以其领头人耿长锁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作者集中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以后在农村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从减租减息到互助组、合作社,再到“大跃进”时的人民公社,分析了这先后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一、策划选题的反复论证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在农村,村民依照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基层最广泛的实践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的一项伟大创造。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从80年代中期便开始致力于农村问题,特别是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为了从乡村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中提升出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他们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足迹踏遍了祖国十几个省份,并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一些村镇建立了长期实验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天地版块分三农新闻、乡里乡亲和新农村建设三个专版,每周七期。这是湖北日报第一次专门针对农业、农村、农民,涵盖现代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大版块,开启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三农、观照三农的一大重要窗口。三农问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尽管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起步,也最早从农业上取得突破,但三农依然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最难啃的骨头。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民依然是隐性失业量最大、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在首都一家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标题:《合作医疗让中国农民不再为看病发愁》,这则标题写得显然是过头了。这是不符合实情的,因为,现时的中国广大的农村,九亿多农民并没有完全达到“不再为看病发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那种认为“中国农民不  相似文献   

11.
一 我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嘉定县长征公社的回乡知青,俗称"74届".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谆谆教诲下,我也跃跃欲试,很想"作为"一番.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了好一段时间的忙碌,手中的这本有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书稿终于在春节前付梓了,怀着释然的心情,站在阳台上仰望节日的夜空浮想联翩。 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为宁可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和武力研究员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两套书做责任编辑,我从这两套书中和我自己几十年的经历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是人类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并且创造了数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时至今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工业化的改革与尝试,但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的现代化始终没有解决。非但如此,几乎每次工业化的尝试均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我一直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后难题,就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我们的农民不再是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的农民,我们的农业不再是小农经济的农业,我们的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出版界调整、改革的转型期。当数量、规模的迅速增长显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版业的繁荣时,如何控制规模,提高网书质量就成为中国出版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当整个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出版界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新疆人民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2006年2月9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10个感动中国的人,河南人占了两个,这就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和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此外,河南还有两位人物被列入候选名单,即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  相似文献   

16.
让中国的出版物走下去,提高农民的阅读素养、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中国出版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出版人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文章描述了我国农村出版物的现状、论述了开发我国农村图书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图书市场相对萧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稳,天下安;农民富,天下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滕州市在全面落实"三农"政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把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绘出了一幅农村改革发展的清晰亮丽的画卷,留下了一份份厚重威严的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始凭证.……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土地改革是各界关注焦点。据了解方案内情的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对农地确权和相关试点工作做出部署在放活土地经营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上有所作为,但在宅基地退出、征地制度等问题上突破不大,也不会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一个整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市场经济呼唤县级台的全面改革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迅速发展的可喜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发展。城市是这样,农村也是这样。以通州市为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具体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通州市共有耕地 15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0.
韩猛 《大观周刊》2011,(13):90-91
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和中国的历次重大改革一样,税费改革起源于基层。它对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分配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利”,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改革起到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农民负担反弹的问题。因此,要推进改革稳步进行,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关配套改革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