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综合仓库政治协理员毕泗胜是1976年入伍的,在山沟一干就是20年,黝黑的脸庞,强壮的体格显示出他那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老山沟精神。他先后当过文化教员、保密员、干事等职,毕汹胜所在的仓库因精减整纪,现在是一座营级仓库。毕协理员走上领导岗位后,并没有因仓库小而忽视新闻报道工作,而是注意结合工作搞报道,培养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报道骨干队伍,活跃了深山沟里的文化宣传工作,多次被上级评为通讯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同时也促进了仓库工作的全面发展,仓库保持了建库28年安全无事故的好形势,1994年还被军区评为油库…  相似文献   

2.
今年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任同祥以其独有的方式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礼:他历经25年创作的三部影视剧作品以《侦察兵的故事》为书名由新华出版社结集出版,他的第二部新闻专著《拓荒牛》也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49年2月出生的任同样,现在是郑州市中原区宣传部宣教科科长,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他下过乡,当过兵,干过警察,管过户籍,任过派出所副所长,在郑州市中原公安分局当过秘书,还当过记者,任过广播站站长、新闻干事。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3.
林尚斌 《档案》2014,(7):48-50
黄文中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有感于国家衰弱,列强欺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探求强国救亡之道,暑假之暇,潜心翻译日本法学权威植原悦二郎博士所著《日本民权发达史》。书稿翻译完成后,黄文中便携书稿拜谒了当时也在日本活动的孙中山先生,先生欣然挥毫,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一幅蜚声寰宇的千古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示劝勉。黄文中先生回国后曾在兰州多所学校及地方任职,因具民主思想而有"民主斗士"之称;在南方游历期间在杭州西湖等地留有大量应景联语书作,而富有才名。抗战期间,黄文中先生在兰州一中任教,期间为一中师生撰写了希望青年"养成社会之中坚,复兴民族,还我河山",实现社会理想的校歌。  相似文献   

4.
冶铁遗风盘古韵,钢城新秀放异光。滚河两岸多捷报,浓墨重彩著华章。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舞钢市武功乡,至今还有春秋战国时期柏子国的冶铁遗址。战国争雄的厮杀声已杳杳远去,当时  相似文献   

5.
《世象微言》(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晏乐安同志出版的第三本书。他的第一本书是《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于1994年。第H本书《给“上帝”送去温暖》(通讯选),出版于1996年。作为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出版了6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足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的丰厚。如果说《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是晏乐安步入新闻专业理论阶梯的话,那么,《世象微言)}(以下简称《微言》)则标志着他攀上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个制高点。他写的这本书是报纸言论集(也称新闻评论),不论是思想深度,理…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回首新中国新闻教育历程,令人鼓舞;分析今天新闻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发人深思;展望新世纪新闻教育的前景,催人奋进。50年来新闻教育的历史回顾新中国新闻教育50年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八个阶段:1.1949—1957年,新闻院系调整和在在很大程度上搬用前苏联新闻教育模式时期。这一阶段,在承继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闻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党和国家对原有的新闻院校及系科专业做了调整,很大程度上搬用了前苏联的新闻教青模式。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  相似文献   

7.
冶铁遗风盘古韵,钢城新秀放异光。滚河两岸多捷报,浓墨重彩著华章。 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舞钢市武功乡,至今还有春秋战国时期柏子国的冶铁遗址。战国争雄的厮杀声已杳杳远去,当时风云际会的豪杰们也都消失在岁月深处。  相似文献   

8.
他的军旅驿站是在大漠和大洋,从此,他的目光就定格在浩翰的大漠和深邃的大洋。   捧读他即将出版的作品集《漠海苦旅》,我们深深地被他执著的精神所感动。 7年来,他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新闻媒体发表 900余篇作品,每年都有作品获奖。他先后荣立三等功 2次,年年被总装、基地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连续 2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   他就是总装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新闻干事邹鹏辉。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他带着憧憬从江西红土地来到了巴丹吉林大漠——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警备区,有一位多产的言论作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写的文章观点独特而鲜明,论述有力又有理,读来如三伏天喝凉开水──很解渴。他就是江苏省杂文协会会员、全国心理学会会员、上海警备区组织处处长顾亦兵,没有当过一天新闻干事,但他入伍24年来已发表作品1000多篇,尤其是言论,占了一大半,其中有4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举办的各类征文活动中获奖。说起写作的体会,顾亦兵深有感触地说:“写东西关键是要用心投入。”文章偏爱有心人不少人常埋怨:“没东西可写”、“无从下笔”,顾处长的体会却是:“文章偏爱有心人”,他说写…  相似文献   

10.
陶澍──一们从偏僻乡村步入清朝政治舞台的人物.他以一各秀才起步,几经奋斗而进入清朝统治中心,做过士余年京官,当过近二十年地方官,成为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他的周围,曾聚集过从多的能人俊才.受过他的培养,举荐事影响,相继出现了林则徐、贺长龄、陈銮、梁章钜、李星沅、...  相似文献   

11.
刘志武同志作为《承德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连续三届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深感“守土有责,责任重大”。为此,他在坚持提高引导艺术的同时,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具体稿件,都严把关口,绝不让有导向问题的稿件刊出。同时,他注重精品写作,自1985年以来,他采编的稿件有68篇  相似文献   

12.
出版著作三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次,有100多篇新闻作品获省以上新闻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0多篇200多万字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20多年取得这点成绩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索新闻改革的新路,使湖北、武汉人民更多地了解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祖国的壮丽河山,武汉晚报青年女记者范春歌一次又一次地只身背起行囊,艰苦跋涉,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精心采访,写出了大量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范春歌首次远行采访,是1989年6月1日至8月29日,她骑着自行车行经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5省区的54个县市,全程4075公里。为此,武汉晚报为其开辟了一个新闻专栏“八千里路云和月”。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精神和体力的双重磨难,沿途发回稿件34篇。“八千里路云和月”系列报道在新闻界和读…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会严重损坏。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群情义愤。国内众多媒体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最显著的版面、最大的篇幅对这一突发事件给予了充分报道。在这一重大的报道活动中。《人民日报》作为最高级别的党报,始终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除了告诉读者事件的发生经过以及各界的强烈反应外,从5月9日至5月16日,《人民日报》连续刊发了《强烈谴责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罪行》(5.9)、中国人民不可侮》(5.IO)、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6.
她的履历很简单,“档案”二字几乎可以概括她工作的全部历程。她是一个执着的人,干上档案管理工作后就再也没有“移情别恋”,档案伴她渡过了整个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青岛第二疗养院,政委翟永勋惜才、爱才、育才、设身处地关心报道人员的事迹,被大家传为佳话。4年前,翟尔勋从某分部政治部副主任的位置上来到青岛:二疗任政治委员。上任伊始,翟政委发现院里报道工作虽然活跃,但报道人员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办公设备比较落后。他许下诺言,今后不但要改变新闻报道工作的现状,争创后勤先进,而且一定要改变现有条件,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倾斜,下大力气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在军内外树立二疗新形象。翟政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年多来,他从未为自己的事找过上级领导,却把报道员的甘苦时刻挂…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人看来,人至老年,其日常生活无非是养养花鸟,搓搓麻将,打打牌,聊聊天。然而,青岛警备区离休干部李治亭的生活情趣却是舞文弄墨写文童。近几年来,他的署名文章频频见诸报端,其作品有言论、论文、散文,也有大块的回忆文章,他精心撰写的(毛泽东心中的雷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历史的军人)、(普通一兵)等文章,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68岁的李治事,14岁入伍,戎马生涯近半个世纪,是一位从战争烽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我军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曾任鲁中军区前卫报社、第八纵队前卫报社记者,济南军区前卫报社…  相似文献   

19.
一位资深老记者,几年前曾发过这样一番感慨:一个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如何,关键是在于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此,青岛一疗报道组的同志深有感触,因为近两年来,该院被济南军区后勤部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都与政治部主任张磊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灯光与眼光1996年初,时任军区后勤部秘书处处长的张磊调至青岛一疗担任主任职务,当时这个单位新闻工作一直处于后勤系统的下游水平。为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张主任对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还颇费周折通过上级单位联系调来一名报道骨干。灯光与眼光就是被广大报道员传颂的一例。一个风雨交加…  相似文献   

20.
一个灰头上脸的邋遢老头,黑乎乎的手向你递上一支检自垃圾堆的皱巴巴劣质香烟,你抽不抽?──回答多半不抽。然而我抽了。那天晚饭后,我偕妻在雅安市青衣江边散步。走到中桥下时,我瞥见桥洞里有个邋遢老头。是乞丐?是疯子?还是落魄之人?为什么栖身桥洞?好奇心驱使我上前看个究竟。桥洞里用3块卵石支个别人用来熬药的砂罐,煮着一块捡来的猪心肺,地上放一个酒瓶,一个酒杯,两个破碗加一双筷子。破席子卷着一团破棉絮,大概那就是睡具了。老人仰起股十分紧张地望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蹲下身子,和蔼地问他河风吹冷不冷,他答冷。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