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远的情歌,是一份遥远的记忆,是一种远逝的感怀,是作者心灵上空的一支伴奏曲,更是用爱与真诚铸造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2.
《泰坦尼克号》是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影片,根据真实海难事件改编,是一部展现永恒爱情主题的作品。作品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不仅突出了杰克与露丝的生死恋情,同时还刻画出船上各个普通人的逼真形象,彰显出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性。  相似文献   

3.
柏雪  陈芮  李敏 《考试周刊》2014,(61):23-23
电影《泰坦尼克号》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讴歌和对人性的礼赞,特别在男女主人公冲破等级束缚决定在一起的时候;面对沉船不离不弃的时候;面对死亡从容淡定的时候……告诉观众,爱情不因死亡而结束,反而因时间的沉淀而愈加深刻。影片中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温柔有礼、从容不迫,不因对生的渴望变得卑鄙,而因尊重生命让离别变得温馨,让人性的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4.
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生存欲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人性内涵,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从而人性在此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教育观念下,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生命体验,深入挖掘潜藏在数学知识深处的数学文化,使数学知识闪耀出入性光辉,从而升华人的思想品格、释怀人的心理情结、透视人的生命哲理、观照入的精神自由.使数学教育在文化教育观念下成为一种启智、育德、化美、至善的人生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1,(Z3):60
当战火硝烟弥漫到利比亚时,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便沦为了人间地狱,战争让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战争带来贫穷、饥饿、疾病和呻吟……不论战争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了解服刑人员的人性观,为矫治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是以《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Wrightsman,1974)为主要的调查工具,对200名进监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进行人性的哲学的调查,并以80名在校大学生为对照。结果表明:服刑人员在愤世嫉俗因子上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大学生;在值得信任因子上,犯故意杀人罪、财产罪和盗窃罪的服刑人员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服刑人员与大学生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服刑人员对他人的行为的看法,一方面表现为偏激、非理性;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盲目信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苑瑞兰 《文教资料》2009,(17):21-22
陆川导演的作品《南京!南京!》公映以来受到很多关注。本文就影片中处于战争漩涡内的四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所体现的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灿烂千阳》内容简介: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先后嫁给中年鞋匠拉希德,共同经受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而后却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相似文献   

10.
导语:人之初,性本善。善是做人的底线。具有善念才有善行,给予爱才能收获爱。  相似文献   

11.
杨绛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诚实的老王面前,这种善良是多么的渺小苍白,与老王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相比,杨绛感到自己为老王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这也正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她勇于反思,对自己内心的不宽容,对灵魂的拷问,是她人性光辉的所在,也是这篇文章最富有内涵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张洁关注的始终是那个“大写的人”,她最敏感的,便是封建意识的非人道,以笔为武器,向陈腐的旧观念发动冲击,向阻碍社会进程的力量发动冲击,为人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漠视人的“整个社会里的旧意识”奋力相搏。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三年的高考全国卷,深深感受到高考作文题设置越来越人性化了。这表明。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民众的基本愿望,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更加突出考查真善美教育.更加强化考生的基本素质与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爱之链》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而文中人物的笑容传递温暖,抵达人心。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笑,传递的是正能量。一、消除冷漠,直抵人心的一笑通过文本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乔依的生活处境不如人意。刚刚失业的乔依,黄昏时分开着辆破  相似文献   

15.
对于同一法律问题,不同学者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阐述,可谓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论,究其本源还是因为对“刑罚的人性基础”存在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在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尤为重视道德教育。考察日本德育方针的演变 ,可见 :临时教育审议会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丰富的心灵”;第 1 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倡培养“生存能力”,特别是“丰富的人性”;第 1 6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力主充实“心灵的教育”,确定了培养“丰富的人性”的方针 ;教育改革国民会议强调培养“人性丰富的日本人”。如此 ,日本的德育方针貌似变化多端 ,实际上是以一贯之并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7.
人性善与恶的争论已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可以使人的个性尽情张扬,人性的善与恶会出现相互的转化。所以不能简单地界定一个人是善是恶,因为个体往往是善与恶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前导入我们学习过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老人桑地亚哥为了保住大马林鱼,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海浪已经平息,战斗已经结束,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宣言还回荡在我们耳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另一篇关于老人的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相似文献   

19.
"实践理性优先"的思想,把康德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向了道德领域。康德把道德存在的根据、道德律令的产生和执行以及道德最高理想的实现都归纳为人的理性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五四时期.新派人物陈独秀曾经和反对五四运动的旧派人物田桐等人在文艺思想方面发生过激烈的论战。为此,双方结怨很深。1919年6月.陈独秀在北京街头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释放陈独秀。其中,声援陈独秀的就有田桐.还有桐城派古文家马伯通和姚叔节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