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杨东莼大传周洪宇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有人说他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人说他是学识渊博、精益求精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有人说他是奖掖后进、育人有方的教育家;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折冲樽俎的社会活动家……他就是中国近现代传奇人物杨东莼!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他都得心应手,成就斐然。然而,在"被选择性记忆"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历史群体中,他犹如沧海遗珠,那跌宕起伏的"多面手"人生历  相似文献   

2.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114-123
<正>有位好莱坞人士死后来到天堂,他看到有人在高高的吊车上正操作着一台巨大摄影机,他疑惑地问:"詹姆斯·卡梅隆应该没有去世吧?"天堂里的掌门圣彼得回答:"是,卡梅隆还没有去世。那是上帝,他正把自己想象成卡梅。"在中国,他的拥趸们称他为"卡神"。  相似文献   

3.
勿忘人民1990年,我在翻阅《中国记者》第7期时,看到一篇《他爱那万顷麦浪》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是记述穆青对往事的追忆:"1966年初,他(穆青)曾去太行山区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同志,整天腹部捆着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  相似文献   

4.
我已经做了16年的电视剧导 演工作,当导演似乎成了行政职务. 每年你拨款,我拍戏,完成任务,单位养我理所 当然。记得1984年在深圳大学进修时,香港导 演徐小明讲课说:"在香港,一个导演,三年他的 作品在社会上无影响,那他自己必须主动离开 导演岗位,去做场记或其它服务性工作".我听 了这话,心里庆幸:"还是社会主义好".因为我 们的职务,只要是领学定了,自己不犯错误,那 一定是终身制了.1992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上 学,一个美国制片人告诉我们:"你们中国导演 太幸福,政府拿钱,…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5):39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叶永烈/著定价:48.00元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2013年4月他低调得近乎神秘,却每每在中共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奠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影响至今。"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就是陈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  相似文献   

6.
他,把一篇7000字的文章卖到了5万元稿费;他,用三篇特别优秀的文章换来一辆高档轿车,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轿车大奖的记者;他,就是特稿作者领军人物之一、《沈阳日报》特稿中心主任记者且被特稿圈内人士誉为"特稿大王"的李作明!  相似文献   

7.
谁要说中国的报业经营"一无是睑",那他肯定是睁着大眼说瞎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报业完全称得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报纸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为开启民智、促进民主、维护民权、改善民生鼓与呼,功莫大焉,不必多言.  相似文献   

8.
爱他的人千倍地爱他,恨他的人万倍地恨他,前者何只万千,后者寥寥二三。他,就是湖南衡阳日报社离休干部、主任记者李升平。在中国新闻记者群中,李升平以杂文式的批评报道独树一帜。他的文章富有激情,关注民生,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党风记者"、"业余纪委"、"反腐斗士"等等,这些来自民间的崇高荣誉,是他几十年新闻记者生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梦想中国"全国总决赛现场,主持人李咏为显示该节目的影响力,一番"诱导",使获得亚军资格的歌手海鸣威向观众道出了自己的"停车特权"。决赛前夕,节目组一位女导演开车送他回家,他坐在副驾驶,当车开至停车场大门时,保安过来按章收费,这时候保安认出了海鸣威,直竖大拇指,说他非常喜欢看"梦想中国",更喜欢海鸣威,鼓励他加油夺冠,然后手一挥,根本不提收费的事情,径直放行。听到这番话,再看李咏一副"沾沾自喜"的表情,我非但没有羡慕"梦想中国"的影响力,反而有骨鲠在喉的感觉。想那停车场肯定不是保安个人的,他对"梦想中国"怎么喜欢是他个人的事情,但用"豁免停车费"来表达敬意,就是对公众利益的侵犯。我们多么希望那位女导演能主动交费,遗憾这位女导演也"糊涂"了一把,误把"梦想中国"的影响力当成了自家的"特权"。也  相似文献   

11.
画家王兰来自于郴州这一"小地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美术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令后人敬仰的美术界"大人物",他那卓越的画技、高尚的人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注意杨洪祥,是因为《中国期刊的出路》这本书,它吸引我,不是因为它收录了60多位中国有名期刊的社长、总编及资深传媒研究专家的文章,而是这些文章没有套话,每篇都直截了当地探讨中国期刊界所面临的生存、发展的急迫问题。它提出的“经营期刊”的理念以及其中的不少见解,深深触动着同为期刊从业人员的我,这本书的主编,就是照片上的这位儒雅干练、慈眉善目的中年人,他的名字叫杨洪祥。于是,就有了两次讨教式的约访。去采访他的时候,他的桌子上堆了一叠书稿,那是他即将出版的4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经营期刊》。一次为期刊广告经营谋出路的论坛,扩展成了为整个中国期刊发展诊脉、开处方的盛会  相似文献   

13.
跟梁方仅有的一次接触,虽然时过境迁,想起来还是颇多感慨。 那是前年春天,他受《中国社会报》委派,从北京专程来杭了解一处公墓的情况,省民政厅领导要我作陪。我们知道他此行是专门来做批评文章的,不敢怠慢。我把情况跟他作说明,市里有关部门的同志也详  相似文献   

14.
导语无神论者从来不信什么鬼神,因为科学证明那是虚幻的; 但是作祟于人间的一些"神鬼",仿佛还真的具备了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他们的能量有时大得吓人……敬永祥,一位当年四川日报的年轻记者,便是因"神鬼"缠身而导致家破人散,终日惶惶。而立之年时,他写过一篇并不严谨的文章,当他发现必须为此而承担一部分责任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直面自己,直面社会,大声疾呼,揭露真相,反而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大小环境的无穷压力……从少年到白头,经历一场中国新闻史上罕见的10年官司后,敬永祥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尽管他现在还是一名败诉的被告,他已经不再惶恐与迟疑,因为"神鬼"终究是虚幻的东西,何况现在已到了与一切伪科学彻底清算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在古代很多朝代里,都有"以孝治天下"的帝王.宗圣曾子有"忠孝合一"的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顺父母,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他对国家、对君王、对朋友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忠孝合一.从这个基点出发,曾子认为国家选求忠臣良将,必须以孝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他出身贫寒,苦大仇深;他曾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为保卫领袖的安全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出生入死,历尽艰辛。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和中央警卫团主管领导的高度评价。他就是当年号称毛主席"马前卒"的八路军战士王振海。1922年初冬,王振海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大兴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苦难的童年,磨练了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亲人的教诲,造就了他嫉恶如仇的侠义精  相似文献   

17.
莫言在西方     
莫言是海外学界最熟知的中国作家之一,不可否认,对于莫言的获奖,众多海外译者、出版商、媒体和学者的"共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年届七十,瑞典汉学家罗得保还很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莫言的名字时的情景。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他朋友的家里住进了一位中国客人。罗得保曾在北京工作多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经常过去聊天。有一次问起中国最近有什么不错的作家,"莫言吧,他有本《红高粱》不错,"那位中国客人很简短地说。1990年,罗得保有机会再次来到中国。一到北京后,他就开始到处找莫言的小说。那位中国朋友所说的《红高粱》,还有一本《天堂蒜薹之歌》,当时也已经出版。他很  相似文献   

18.
杨舸 《声屏世界》2011,(3):61-64
在很多人眼里,他不知变通,短袖不舞,如同客户对奥美的玩笑——"傲"慢又臭"美",他会因客户的不尊重愤然主动停止合同,但喜欢他的客户一点都不比讨厌他的客户少。因为他中国式的忠厚、因为他那"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百年前哲学门的创立开启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片新天地。从那开始,哲学的理性、自由和批判精神真正与中国发生关联"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冯友兰曾在《三松堂文集》的序言里写道。"我们的大背景一直没有变过,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纠结。"如今,北大哲学系系主任王博赞成冯友兰的说法,他对《中  相似文献   

20.
内山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分为"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两方面,大部分日本专家对文献中没有记载,却实际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而他所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如实反映中国人真正的生活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