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个小女孩病了,医生告诉她,她的生命只有最后一百多天了。女孩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想,我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百天呢?小女孩的妈妈很难过,她对女儿说:“你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我带你到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去,你可以天天看到湛蓝的海水,这可是你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2.
同黎明的到来一样,生命也在很多时候经历着巨痛的“破晓”,特别是当其受到压抑的时候。唐弢先生的这篇《破晓》,便以一位“孤独者”的长夜思索历程,深刻而独到地阐释了生命之“破晓”,读来生动可感,值得细细体味  相似文献   

3.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形象地阐发了让生命在奋斗中闪耀光彩的哲理,歌颂了执著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高远的境界,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其实,作者就是一位努力抓住生命纤绳的强者。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在与病魔搏斗中始终笔耕不辍,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本质,演绎出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在平凡琐屑的生活中与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4.
台湾作家刘墉的《传家宝》以一幅古画为线索,用淡淡的语言把一个家族五代人在生命旅程中传承坚守这一“无价之宝”,用它支撑精神,穿越困境,熬过难关,走向灿烂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情感浓挚,委婉深沉,蕴意悠长。  相似文献   

5.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歌颂了执着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它既是作者的生命宣言,也是作者自我独立性格及人  相似文献   

6.
文字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所记录的540部汉字蕴藏着古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景象,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过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说文“示”部字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7.
小说《热爱生命》写了两个淘金者输掉钱后陷入困境,而主人公的朋友比尔贪慕金钱,背信弃义抛弃了他。比尔在金钱与朋友之间自私地选择了金钱。主人公则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在绝境中将生命延续,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累  相似文献   

8.
刘亮程.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新人奖,给他的获奖评语是这样的:“他的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独特的纯真和瑰丽。”然而当我面对这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时.令我同时感到“欣悦感”之外的.还有一种悟透人生的深邃与悲凉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陈国女 《语文知识》2003,(10):47-48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诗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金兵攻陷,徽宗、钦宗相继被虏,北宋王朝灭亡。他随父母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了童年。父亲陆宰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士大夫,和主战派交往密切。他的爱国言行,给予幼年的陆游以深刻的影响。中年时期,陆游前后共九年参加军旅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由于他坚决主张抗金,政治上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问句     
(对生命设问,大胆而又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写生命这样抽象的命题,以树为载体,用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具体化,表现出作者在写作上的造诣。)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家杏林子所写的《生命生命》主要描写飞蛾强烈的求生欲,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还有杏林子对自己许下的诺言:绝不让时间从自己手中流失。杏林子在12岁时,染上了  相似文献   

12.
示儿 [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悔报国心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临终前,情绪非常低落.旁边的人安慰他:你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萨特说:我知道我的影响,可是和死亡相比,它实在不足一提.作为一名哲学的外行,我很难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不过我想,如果萨特也读过陆游的这首临终绝笔《示儿》,一定会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险峰,散发出诱人的光辉,吸引着你徒步向上攀登……"看完了《热爱生命》后,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这样一句话。在生命的攀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不知疲惫  相似文献   

14.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生命是什么?一只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不停地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  相似文献   

15.
李勇著《生命的容颜》一书,从书名上看,像是描写和诉说生命的容姿与容色,其实却是一本美学专著,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示:"审美体验与人生境界探微"。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人生境界则是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议题。在著者的视域中,"生命"一词非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形式,而是从哲学和美学层面上提出的有关"生命"的范畴。在这里,"生命"所指谓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命和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生命,它凝聚出来的是"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6.
郁土 《新读写》2014,(9):34-35
我不懂诗。但却深为诗人的坎坷经历所感动——遗腹子,早岁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1948年随青年军到台湾,1955年退役,此后在台北市武昌明星咖啡屋骑楼下摆摊卖书21年,以94岁高龄辞世。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他的诗又如何呢?于是买来他的诗歌选集《刹那》。一读,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17.
有些书看了想哭,有些书看了想笑,有些书看了想骂,有些书看了想去做些什么。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就属于最后这种类型。捧着这本洋洋洒洒30万字的书,你会感觉到一种沉重,这种沉重不仅是它本身分量的沉重,更是它思想的深刻和厚实。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在贫病交加中走出荒野的唯一信念;生命,是一个被同伴无情抛弃的独行者在狼群中挣扎的全部意义;生命,是一个被饥饿吞没知觉的人吮吸狼血的根本缘由。生命,它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延续自身。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简述了一个粗犷的荒野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秉着对生命的无尽酷爱,战胜了寒冷,战胜了饥饿,战胜了死亡,获得了自身生命的延续。我深深地被这样一个故事震撼了,也被人“要活下去”的坚强意志吸引着。这种精神几乎渗透了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紧紧地缠绕着我人性深处对生命的理解。生命的意愿是活着,然而,生命又…  相似文献   

19.
<正>“俯仰”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书中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由此可见,“俯仰”一词,产生于“天、地、人”整体的关系中,“俯仰”是人与万物产生情感联系的基点,“俯仰”所呈现的视觉和心灵上的空间感和时间感,给了人情感衍生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20.
有人对微型小说的评价是:从一个螺壳,可以听到海上风浪的呼啸。《墓碑》替换生死这个“螺壳”演绎了什么“风浪”呢?让我们先来品读杨雄吧。在战友危急的时刻,他以身体掩护。“一块头皮撕去”,乃至当即粉身碎骨的后果,作为军人的杨雄本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可以肯定,他当时没有想,情势不允许想,这是军人品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