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试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建设公共财政和法治政府、推进宪政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深远意义.从诉讼法上对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主体资格、举证责任分配等作出特别规定,并赋予纳税人对税款使用的监督权利以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可以有效弥补纳税人权利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出台,我国实现了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但在加强国家税收征收权的同时,应顾及纳税主体的权利救济问题,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建立是其重要实现机制.从人权理论、纳税人的消费者主权以及政府信用和宪政建设的角度而言,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并可由此得出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3.
张甜甜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32-35,55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有着深刻的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理论基础,它对监督政府支出,建立廉洁、忠实、勤勉、高效的政府以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纳税人监督用税意识的淡薄和税收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保障。只有在立法上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才能切实保障纳税人知情权以此实现对用税监督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个人所得税自1994年实施至今已有10个年头,在纳税人的划分、课税范围、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计税时期及税收减免方面暴露诸多缺陷。重新架构个人所得税制关键在于要对纳税人建立个人所得税账户,要建立公民自行申报纳税制度,要使代扣代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人们对于现代税收的认识起步较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纳税人,更不用说具有健全的纳税人意识。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纳税人和纳税人意识的内涵,并对二者进行辨析,指出了纳税人是权利和义务统一体。在辨析过程中,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纳税人意识进行剖析,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公民的纳税人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6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该制度的施行有利于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和税收法律程序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立法上的缺陷,我国的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在对纳税人的保护上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从听证范围、主持人地位、听证笔录的作用以及申请人的范围和条件等方面修改与完善,以促进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1996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该制度的施行有利于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和税收法律程序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立法上的缺陷,我国的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在对纳税人的保护上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从听证范围、主持人地位、听证笔录的作用以及申请人的范围和条件等方面修改与完善,以促进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试论纳税人诉讼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纳税人诉讼中的“纳税人”,包括纳税义务人以及与纳税义务人地位类似的代扣代缴义务人、负税人,我国应确立纳税人诉讼制度,赋予纳税人通过司法途径监督税务机关征收行为和政府使用税款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是指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或者有关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在民主、法治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试在简要介绍公益诉讼的基础上,对公益诉讼的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充分认识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个税自行申报遭到冷遇的根本原因为纳税人意识问题。作为公民意识基础,纳税人意识基于纳税人权利本位及程序公正两大基石。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语境和制度跟进,当下中国纳税人意识呈现为“超前性虚置”,亟待重新梳理进而实现纳税人意识的“法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消极确认之诉具有提诉强制的机能,面临着对原告诉权之保障与被告防御权之保障的冲突.诉的利益是判断是否具有解决纠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概念,其有无是均衡原告、被告以及法院三方面利益的结果.诉的利益作为一种筛选机制,可以决定将哪些私人纠纷纳入司法救济体系,因此通过对诉的利益的调整,判断是否允许原告提起这种具有攻击性格的消极确认之诉,应当是可行的.当然,对于消极确认之诉,应当规定更严格的确认利益.  相似文献   

12.
股东诉讼一般分为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两种, 我国现行《公司法》只规定了股东直  相似文献   

1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又称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作为新《公司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适用尚待规范化、合理化,也面临着法律本土化的必然趋势。对诉讼的适格主体、诉讼费用承担等问题的探讨,必将对该制度的法律适用与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偷税罪犯罪主体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市场经济和刑法理论的发展,偷税罪的主体范围发生了变化;由纯粹自然人主体发展为自由人主体与单位主体皆可,并得到了刑事立法的认可。偷税罪主体应发展为一般主体,而不能再是学界通说所认为的特殊主体。而且,偷税罪主体只能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构成偷税罪主体。  相似文献   

15.
针对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说明目前小规模纳税人普遍存在的劣势,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可进行避税筹划而存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法律制度历来重视对"公"的保护而相对忽视对"私"的关怀,因此确立纳税人税务信息法律保护的基本价值时,就应坚持权利保护的基本价值取向,凸显纳税人税务信息权利的个体属性,定位于我国纳税人税务信息法律保护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没有明确检察权与法律监督的内涵,以及民事诉讼法把与本案有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单位排除在原告资格之外。因此,立法赋予个人或单位以自身的间接利益受损为由提起公益诉讼是解决公益诉讼立法空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