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把新闻写“新”写“活”,这是新闻写作者人入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把新闻写“新”写“活”,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选好新闻写作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几种选择新闻写作角度的方法。一、平中见奇法所谓平中见奇法,就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木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而奇特的事物则凤毛激角。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看你是否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东西来。1992年1月24日,《贵州邮电报规发了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2.
“仙逝”特稿待续篇公元1991年12月30日16时许。自隋文帝干斗举取士,一千四百零五年之后,中国末代秀才苏局仙.在他111岁生日前两天,寿终正寝。是夜12时,新华社用6种语言向世界各大媒体播发了这则由笔者独家采写的消息,海内外几十家新闻传媒竞相刊发。与此同时,香港《大公报》还不惜版面刊出了笔者撰稿的《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长篇连载;上海《解放日报》除元旦一版刊出笔者领衔撰写的这则本市报纸首家苏氏新闻,6日又刊出笔者采写的《苏局仙遗体解剖侧记》,10日该报则让出第七版整版地位,以“专稿特稿”形式,刊出了又是由笔者采写的《盛世生居万事足——追记已故‘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独家长篇通讯。拥有百万读者的《读者文摘》、《新华文摘》和《文摘月刊》国内三大权威文摘刊物也接踵而至,连篇累牍,历时半载。时光,白驹过隙,老秀才作古的新闻已成旧闻。但无数读者在问:这个畴昔令人神往的“东湖山庄”从此就没了新闻?  相似文献   

3.
李峻 《新闻前哨》2014,(2):96-96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性的强弱程度是衡量一个通讯员新闻素质好坏的标尺。这一点对新闻战线上的新兵来说,还需要从思想和实践上逐步理解。 1992年8月22日,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村民杜战盟在渭河打捞了一个不明生物体,消息立刻不胫而走。张寨村距我所工作的户县涝店乡政府只有一河之隔,当时关于不明生物体的传闻在我们这里已是满城风雨,我却没有意识到它的新闻价值,没有去采访,更没有写稿件。后来,这一不明生物体被运送到西安,轰动了学术界,新华社为此发了专稿。一个极好的新闻线索就这样从我的手中溜走了。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  相似文献   

6.
在新华社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他带着微笑,招呼我们围着他堆满文件和报刊的办公桌坐下来,就热情地谈起了我们共同关心的新闻话题。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使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位68岁的老人,担任那么重要的职务,工作那么繁忙,仍在不断地致力于新闻业务的探索,并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见解。早在60年代,他就提出新闻要向散文式方向发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闻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8.
不久以前,本刊活叶版上曾对新华社在8月20日发的“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见8月21日新华社新闻稿)引起一些争论,这一次争论对我们到底该怎样识别资产阶级新闻是有益处的。这里,把这一篇引起争论的稿件和争论的过程与内容,向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 新闻的内容“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是新华社的编辑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一些材料摘编成的一篇消息。这条消息的全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1月1日播发的《湖南日报社设立举报电话欢迎读者监督本社采编人员》一稿,文字简洁明快,内容集中突出,是一篇颇受报台青睐的短新闻。这则新闻虽然以编发报纸内容为主;但是又不局限于编报的形式。它突出了湖南日报为了更广泛地接受全省人民的监督,从今年元旦开始设立举报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的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是一则会议新闻,却让人咀嚼再三,备受启发。这是两位新华社记者在一次普通会议上抓取的一条活鱼。从文中可以看出,记者于11月3日赴西南农业大学参加该校50周年校庆大会。校庆大会,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会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次会议上,新华社记者瞪大了新闻眼,打开灵感的窗口,捕捉了一条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校庆活动,千篇一律,很难发现新闻,写出来也鲜有读者。如果不是有名人参加或领导出席,原本发稿都难。可以猜想,两位被邀请到会的新华社记者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难之余,二  相似文献   

11.
时下,各类征文评奖活动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如何将征文评奖活动这一干瘪枯燥的消息写得精采别致,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近日读到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写的《民主兴杂文盛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佳作如林》的消息,深为作者驾驭新闻体裁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对于这类消息,让普通作者来写是很难脱于窠臼的。他们大概只会就事论事,按照新闻的五个要素,将这次活动的时间、收稿用稿及评奖情况叙述一番了事。而郭玲春同志对这则消息的写作,跳出了“正宗”的写作模式,独出心裁,把这则消息写得新颖别致,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14日晚22时25分,新华社发来了一条公鉴,“今发颜海霞将点燃亚运圣火一稿,请撤销。”新华社为什么要撤销这一稿件呢?据笔者所知,这是和本报对这一新闻事实的反复核实有关的。这里将经过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47年冬季,新华社豫皖苏分社曾经发过一条战斗消息,这条消息就是记述雪枫报社和新华社豫皖苏分社工作人员一手拿枪战斗、一手办报发新闻的真实情况。这条新闻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好稿,它却反映了解放区新闻工作人员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1947年秋季,我和王甸等一群人,从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派到豫皖苏根据地去作新闻工作。这个根据地是在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取得了光辉战绩的地区。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大别山区以后,  相似文献   

14.
《火车开到了延安》(见1992年8月8日新华社新闻稿、8月9日人民日报、获人民日报新闻特写征文一等奖)是一篇仅有630字的特写。它在向读者提供一个新闻事件的同时,又以鲜明生动的细节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传递出丰富深长的意蕴。使新闻得到升华。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散文化新闻探索的一个范例。火车开到延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陕北人民为此期待了几十年。西延铁路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于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几经周折,终于在去年冬天铺轨到宝塔山下。今年8月1日,西延旅客列车正式开通,老区人民为此奔走相告,欢喜之情不言而喻。对这一事件,全国不少新闻媒介都做了大量报道,包括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内,也几次发了消息。所以这篇特写,如果不是以其散文化的特色,不在写作上精雕细  相似文献   

15.
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儿子、儿媳对她总是看不上眼,虽说不是残酷虐待,但也总不那么孝敬。一天,全家人无意中都听了《王振廷残酷虐待父母被判徒刑》的广播,谁也没吭声。过后,老太太发现儿子、儿媳对待自己的态度变了,心里乐滋滋的,甚至连孙子叫奶奶的声音,她听了也觉着比过去甜了。上面提到的这则新闻是新华社八月二十日发的,是一篇写得较好的社会新闻。类似的还有河北日报八月十四日刊登的《虐待老人,法律难容——阜城县公安局依法逮捕倪寿深》等。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工作者解放思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期间,各新闻单位发了不少新闻报道,有些报道写得不错,但也出现了不少差错。比如,大会是去年11月28日开幕的,新华社和多数报纸部这样报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期间,各新闻单位发了不少新闻报道,有些报道写得不错,但也出现了不少差错。比如,大会是去年11月28日开幕的,新华社和多数报纸都这样报  相似文献   

18.
从程序性报道看新华社的消息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后进新华社的。在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进新华社后,先后从事过工业、文教、科技和中央政治新闻的报道,同时还在业余时间写一些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也写一点论文,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记得进新华社后不久,听人说到过“新华体”,当时并不怎么在心。在十多年的采编工作中,经常讨论研究新闻写作、新闻业务问题,倒很少听到有人议论过所谓“新华体”,或许真是应验了“当局着迷,旁观者清”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新闻评论才算是好评论?中国古代文论家把一切说理文字的高下归之于有无识见,有识见则自成高格,无识见则没有高格。其实,这一标准是可以推及到新闻评论的。署名评论要写得棒,必须道出个人的识见;官方评论要写得好,必须道出官方的识见。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言论一等奖的《“台独”即意味战争》,如果说有可取之处的话,就是它道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台独”的识见———“台独”即意味战争。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纸全文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  相似文献   

20.
林枫同志是新华社的高级编辑,中国新闻学院教授。1987年,本刊曾发表过他写的《新闻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文,被北京市新闻学会评为一等奖。近来,他对这一问题有新的研究成果,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