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发”是各项游泳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速度在整个赛程中最快,利用下面被逻辑和实践都已证明了的技术来发挥“出发”的最高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出发是“一点”式入水。所以称其为“一点”式入水是因身体在起跳后至最高点时上体下潜,全身伸直如同矛头刺向水中的动作而言。入水后运动员由弓背变伸背做一个类似海豚式打水动作,使运动员获得水中的前进动力。完成“一点”式动作的难点之一,是身体在出发台上要向两个方向快速运动,即向上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少年儿童“压水花”训练方法开展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跳水动作由7个环节组成,分别是起跳、连接、空中翻腾、看目标、打开、打开后控制、入水;其中入水是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动作的最终体现.而入水“压水花”技术是运动员跳入到水中时没有水花溅起,能否压好水花往往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得分,决定比赛的成绩,事实上许多国内外的大型比赛中,裁判员也把入水效果作为评判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2)少年儿童运动员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对于倒置入水概念还没有建立,直接在水上训练用数量和时间来堆积,这样成效慢而且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入水“压水花”技术,采用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压水花”训练方法,可以使少年儿童运动员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压水花”技术,使中国的跳水运动技术得到稳固更快的发展.(3)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游泳学校跳水队6名运动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水“压水花”技术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动员“压水花”成绩大幅度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入水“压水花”这个技术问题,使参加实验训练的运动员比赛成绩明显提高,获得了四川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冠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抓台式”起跳技术和“洞式”入水技术是七、八十年代至今广泛采用的游泳出发技术。但究竟哪一种技术最好?本文认为“蹲踞平板式”是目前最快的出发技术,作者声称上述结论是唯一的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的。  相似文献   

4.
对短跑途中跑"屈蹬式"和"后蹬式"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分析了短跑途中跑“屈蹬式”和“后蹬式”技术特点,找出了“屈蹬式”技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及时掌握、合理运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5.
运用常规保护法与“钟摆式”保护法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双杠支撑摆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表明:双杠支撑摆动的教学,教练员运用双手同时扶持运动员的躯干定点部位进行保护的方法(“钟摆式”保护法),有助于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并提高双杠支撑摆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出发技术是游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游泳的成绩,因而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研究。近年来,继抓台出发之后,美国对出发技术又作了研究和创新,他们的运动员在1976年的国际比赛中已开始试用洞式出发。此后,这种新的出发技术在国际比赛中成功地被运动员推广和运用。洞式出发技术的要点是: 1、予备姿势与抓台出发相同。  相似文献   

7.
竞技游泳的出发台出发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泳出发台出发技术包括摆臂式、抓台式、团身式、洞式、鞭式和蹲踞式,分析其技术要领和各自的优劣,可对不同泳姿、不同运动员运用不同的出发技术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运用“黄金分割 (0 .6 18)法”理论 ,对浙江省部分少儿游泳运动员平时训练前的心率和出发入水点进行反复调控试验研究 ,寻找出了适合每个运动员的最佳心率和最佳出发入水点的个性特征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游泳运动员建立具有个性特征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统计学方法找出影响前倾式蹲踞式出发时间的主要水上及水下技术指标。选取山东省优秀游泳女运动员10名,运用2台陆上摄像机、1台水下摄像机与1台测力起跳台同步定机拍摄15 m 完整出发技术动作周期,使用 Kwon3D 和 Biowave 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解析,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对26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前倾式蹲踞式出发总时间受水下时间的影响;出发台上时间受后腿膝关节角度和蹬离时间的影响;出发腾空时间受起跳角和腾空高度的影响;水下时间受入水深度、水下打腿次数、入水角、水下水平初速度和滑行髋关节角度的影响;腾空时间影响入水距离和入水水平初速度;腾空阶段髋关节角度影响入水水平初速度;前脚水平蹬离最大力量影响入水水平初速度和水下水平初速度;起跳角和前后脚水平蹬离力量影响离台水平速度,离台水平速度影响腾空高度、入水角、入水距离。  相似文献   

10.
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再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詹姆斯博士在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样的点:如果第一跳距离高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单足跳”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如果第一跳距离小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在这里詹姆斯博士把以前人们所称的“高跳”式与“平跳”式的技术分别改称为“单足跳”与“平衡”式。另外,他又提出一种观点:当第三跳距离高于第一跳距离2%时,这种跳法是采用了“跳跃”式的三级跳远的技术。并认为“跳跃”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可能对大多数三级跳远运动员是最适宜的一种三级跳远技术。此…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短跑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相对而言,短跑与人体形态指标相关较小,其决定因素取决于短跑技术。因此在我国具有较实际的研究价值。现代短跑理论对落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都主张和采用“扒地式”落地。就该技术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国内外学者已作过一些研究,但褒贬不一,尚无统一的确认,也少见较有说服力的论著。本文试图从力学理论上对该技术进行一些运动学、动力学的定性乃至定量的研究,以期能对教练员、运动员指导训练、改进技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双料冠军潘克拉托夫的蝶泳技术的确与众不同,其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他的出发“潜泳”技术,二是低位“侧呼吸”技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出发:枪响后8名运动员齐声入水,首先浮出水面的是7道选手,在他进行了2次划水后,其余6名选手相继浮出水面开始动作。而潘克拉托夫一直在水  相似文献   

13.
凌海婵 《游泳》2006,(4):38-39
少年运动员入水训练在竞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少年运动员入水训练的教学,研究,观察,发现正确的入水技术是动作起跳质量,稳定性的基础而全面素质训练是完美效果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4.
1、倒立训练在入水压水花训练中的作用 倒立训练首先能刺激神经系统,克服人体直立状态中形成的习惯性方位感的干扰,改善跳水运动员在垂直倒立姿势入水时的空间方位和身体下落速度的判断 能力。发展了专项所需的运动时空知觉。所以能提高少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控制能力及最后入水垂直效果,因而倒立辅助训练对压水花技术的掌握无疑是有益的。其次,压水花技术对上肢及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复杂运动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而倒立动作对运动员肩、腰、手腕及整个身体支撑的力量,以及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这种训练符合跳水入水和压水花的要求。再次,6、7岁儿童,由于空间方位知觉发展尚未定型。而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控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如果能对这些小运动员。及时地进行系统地倒立辅助训练,便能加速压水花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选择10名广州大学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力板、高速摄像机等仪器设备同步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资料,对游泳接力项目中常用的两种接跳出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更适宜接力项目的摆臂式出发技术对自由泳成绩最好的4名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接跳训练,籍以探讨两种接跳出发技术的优劣及摆臂式出发技术训练对接跳时间的成效.结果表明,摆臂式出发技术相对于抓台式出发技术具有较大起跳角度、垂直速度和起跳作用力,入水阻力小,在入水距离、出发10m时间具有较大的优势,更适合游泳接力的项目特点,更适宜在游泳接力项目中使用.实验证明,运动员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跳训练,采用摆臂式出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游泳接力项目的接跳时间.  相似文献   

16.
国家空中技巧滑雪运动员程爽bFdF水池动作运动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爱捷影像分析系统对国家队程爽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中高难bFdF动作进行技术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出台前该运动员动作就已经有了转体趋势,而且在空中雪板有交叉现象;从准备着陆到入水时间较短.落地前姿势调整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对“压水花”技术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压水花”技术的重要性“压水花”技术在当今世界跳水比赛中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流行技术。观众和裁判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水花的大小来衡量动作的好坏。当你以精湛的“压水花”入水完成动作时,观众会情不自禁地为你欢呼喝采,裁判员也会大方地给你举起高分。所以不掌握这种技术,要想在重大的比赛中夺取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跳水运动员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常用的一种起跑方式,运用得当,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体的最高速度。通过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分析以及技术问题,指出了蹲踞式起跑要合理调配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1 传统思维定势 自从罗马尼亚运动员索林·马泰以抱膝滚翻的新颖动作越过了2.40米高度,人们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突破燃起了新的希望,有人将其动作称为“马泰模式”。马泰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巧妙地体现人体空中动作遵循的动量矩守恒原理,充分发挥了人  相似文献   

20.
《水浒》一百单八将,人人有“外号”,个个有“绝招”,几百年来传为佳话。在中国,运动员的“外号”无不与“绝招”联系在一块,如“怪球手”、“铁鎯头”、“天安门城墙”,诸如此类,正反映了运动员各自的技战术风格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对于运动员来讲,“外号”在某种意义上概括了其本人的“绝招”,运动员运用“绝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然而,“绝招”要不断创新,才能产生技术上的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