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亚泉在1911年至1920年执掌《东方杂志》期间,在对立宪、革命的结果进行冷静的反思之后逐步转向温和的调和论,他即以调和论为思想主旨,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派在《东方杂志》和《新青年》上展开了东西文化论战。由于当时思想界对激进、革命彻底产生了心理上的偏好,再加上杜亚泉在论战的布阵和论战的手段选择上的原因,这场论战最终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形式遮蔽内容的倾向,杜亚泉即被误解为那个时代的保守派。杜亚泉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文化调适思想和市民社会思想相关联,构成了他新闻思想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杜亚泉是我国近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民国初建,政治问题非常突出。杜亚泉针对现实,主张法治,拥护共和;反对集权政治,主张调剂集权与分权;反对官僚政治,倡导减政主义。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改革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之初,杜亚泉为革命的爆发而欢欣鼓舞,并对其进行热情宣传和介绍,颂扬、支持革命,但在短暂的热情之后,杜亚泉敏锐地发现革命后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杜亚泉这一"由热情而理性"的转变,是其认知水平逐渐提升的表现,也是革命本身不足开始显露的重要表征。更为可贵的是,杜亚泉能在短时期里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针对革命的先天不足,他试图从革命后续的建设中去努力,借此以完善与巩固革命。  相似文献   

4.
以知识分子情怀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来梳理、分析杜亚泉的科学传播实践,会发现映照其中的杜亚泉思想上的救国思路: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为国民普及通俗之科学,为民族引进先进之思想,完成对内忧外患的国家的救赎,以期实现国民的素质提高、国家的日渐强大、民族的生生不息。从杜亚泉的知识分子情怀来反观当今知识分子的信念与理想,并从他的科技救国思路来思考当下的科学与和谐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亚泉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他在国内较早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怀着科学报国的坚定信念选择教育以培养国民成为“科学的劳动家”,进而弘扬科技与道德相结合的现代文明。为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开展科学教育,其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既重视普及科学知识,又倡导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科学研究,还倡言科学理性精神,而他以科学素养来评析社会、关注人生,尤为与众不同。杜亚泉科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亚泉认为,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在于其未能像西欧那样由古代贵族阶级文化演进为近代财产阶级文化,以及贵族文化与游民文化的消长更迭,而财产阶级和市民社会的匮缺,正是辛亥革命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教育普及、中等阶级和妥协宽容,是杜亚泉民主转型论的基本要素.这些观点看似迂远,却切中政治发展之肯綮.亨廷顿关于20世纪后期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著名论断,可谓杜亚泉民初之民主转型论的世纪回响.  相似文献   

7.
杜亚泉认为,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在于其未能像西欧那样由古代贵族阶级文化演进为近代财产阶级文化,以及贵族文化与游民文化的消长更迭,而财产阶级和市民社会的匮缺,正是辛亥革命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教育普及、中等阶级和妥协宽容,是杜亚泉民主转型论的基本要素。这些观点看似迂远,却切中政治发展之肯綮。亨廷顿关于20世纪后期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著名论断,可谓杜亚泉民初之民主转型论的世纪回响。  相似文献   

8.
杜亚泉国民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征:国民教育为社会改革的根本;国民教育重在改造国民性,陶铸理想国民;国民教育应倡导教育普及和教育体制改革.杜氏国民教育思想深刻而丰富,对当前国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真共和",促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杜亚泉力倡社会改革.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的根本,要从国民性的改造着眼,推进教育普及和体制改革,培育自力、自治和具有"科学的劳动家"素养的现代新型国民.这种教育改革理念沿循"温和渐进"的路线,既不失为深邃的历史洞见,也未免有偏颇的思想成分,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可资借鉴与对照反思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杜亚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自然科教科书编辑者。讲求实学、救世济民的理想和对自然科教科书作用的认识,是他编辑自然科教科书的动因。他提出了选择教材的"四要件"思想和应处理好的三对关系,并贯彻和体现在其所编辑的自然科教科书内容中。他编辑教科书的思想与实践发挥了重要的启民智、育新人的历史作用,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放眼世界,实现了中西文学的融合.回国后,他在与胡适的争论过程中,“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学思想日臻形成和完善.研究梅光迪的文学思想,有助于文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多元的文化视角,实现文学思想的中西融合.文章主要从大量的史料和重要的论文来分析梅光迪文学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安导演的电影,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感受。其早期作品"父亲三部曲"的三部影片从不同角度逐级深入地表现和阐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在此后的作品中,李安继续着他对于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思考,极力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其美学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出色地运用到电影拍摄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受中国和谐文化影响最深,和谐文化在杜甫的思想与诗歌中有强烈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杜甫精神主要指他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自觉的社会良知与社会道德情感,在杜甫理想的社会蓝图里,始终贯穿着社会和谐思想观念。杜甫咏怀诗透视了他的精神主旨,探讨杜甫咏怀诗与中国和谐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冰心的新“良妻贤母主义”的内涵及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部分趋同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真实地表现出在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的“五四”时期,我国女性意识不断嬗变与发展前进的历程。文章从婚姻家庭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文体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冰心独具时代色彩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二女一男"的婚姻爱情原型模式。这种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两性观。阎连科在其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和《受活》中,连续探讨这种模式,形成了自己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两性观。文章运用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两种方法分析阎连科对这种模式的继承与革新,从而考察阎连科的两性观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孤独情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主题。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柳宗元的《江雪》代表着三种典型的孤独情感体验类型。三种情感体验在外在形态上各不相同,陈子昂展现一种英雄式孤独,杜甫流露出流浪者思家忧国之孤独,而柳宗元显示出隐者清高避世之孤独。不同孤独的外在形态下深藏着三类文人在困境中不屈的救世济民之理想,他们的孤独感由此而升华让后人感动、景仰。  相似文献   

18.
李白咏赞襄阳的作品,大都是借襄阳山水人文来书写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适情任性生活的思想感情.李白《赠孟浩然》第一次将孟浩然定位为隐士高人形象.杜甫对襄阳怀有别样的深情,他多次想到襄阳居住.杜甫《解闷》用“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为后世诗论家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杜甫没有隐逸思想,但对杜甫的诗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杜甫也存在一定的隐逸思想。文章从集中体现杜甫隐逸思想的四个时期的作品入手,全面阐述了杜甫隐逸思想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和历史归属感,余光中以特定的视角,在《湘逝》、《不忍开灯的缘故》与《草堂祭杜甫》中,为杜甫塑造形象。余光中造像时,特重杜甫的内心世界;其《湘逝》一诗,更以第一人称的"独白"方式叙述,与咏写其他诗人用示现呼告——以"你"直呼——的"谈心"方式不同。这种更贴近余氏自我的手法,隐约有说杜甫就是谈自己的意涵,更显示杜甫对余光中的意义非凡。余光中用杜甫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加以点染转化,为诗圣塑像,因为这些诗句就是杜甫的"符号",最切合杜甫本人。杜甫暮年栖栖遑遑往来于山城、泽国间,余光中从情、理两端,设身处地去揣摩杜甫的心境,刻画非常细腻。他凭一样"向北的心情"(就是北望中原的思归之情),以"安史之乱最憔悴的难民"与"历史成就最辉煌的诗圣"之强烈对比为主轴,咏写杜甫,与一般添彩附丽的颂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