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项念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源于思想深处深沉浓厚的历史意识,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诗学的"诗史"精神,又将之与近代以新民为主旨的启蒙思想紧密联系,为新诗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他的诗学思想对近代诗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坚守诗性、存录历史两方面来窥探《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论诗论人。他所提倡的“诗界革命”,力求推动文学革命,以改变民族素质,使新体诗具有了特定内涵;诗话阐发梁先生所提倡的新思想、新文化;阐述诗话中知人论诗,缘事论诗的写作方法。本文在论述梁先生论诗方法的同时,探究诗中蕴涵的精神实质和至真性情。 相似文献
4.
李利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45-48
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作为“诗界革命”的理论总结,在中国古典诗歌解体和现代新诗产生的近代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饮冰室诗话》提出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思想是由《夏威夷游记》倡导的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兼长的“三长说”主张发展而来,对“诗界革命”的后期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界对其重要意义尚未充分认识,文章联系“诗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对“新意境”和“旧风格”的内涵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具体探析,以揭示这一重要诗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近代文学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与组织者,戊戌维新派的交易与哲学观、中西文化的浸润与影响是梁氏倡导文体革命的原因。他不仅对传统的陈腐僵死的古文体进行猛烈抨击,而且大力提倡一种词笔锐达、条理备细、平易顺畅的新文体。与此同时,梁氏还发表了大量的新型散文,梁氏新体散文加速了封建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周艳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3):105-108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周艳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3)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 ,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 ,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 ,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 ,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9.
10.
黄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对于国民素质的思考,可谓世纪话题。本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不知公德,是中国国运日替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力主“公德说”,旨在培养国民的国家思想。权利思想,这是一种建立在力本论基础上的、富有时代精神、充满竞争意识的道德论,以期培养一种以“合群救国”为理想的新的人格规范。由于私德不立,新学说的引进,也使得一些人挟之以行其恶。民德升降,实是国势、政体、战争、生计、学术多方面影响下的综合结果,故改造社会,应先于改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1.
左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27-32
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大胆地吸收西学改造思想,就历史观而言,一方面,以“不言《新学伪经考》”的新学术突破了早期所深受康有为影响的“三世说”史观,另一方面,他侧重用近代民族国家学说解释历史,建构了以民族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思想;完成这一转变的学理则是以“人群”的进化观念,改造康有为“政制”、“文教”进化“三世说”变革中国的历史观,并在建构中赋予了民族国寡为突出特征的史观,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史界之革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梁启超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他以"新民"学说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形成了他的新民思想。 相似文献
13.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在探讨艺术问题时,非常注意吸收、运用西方美学、心理学的知识去剖析审美创作现象,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心理分析法,特别是涉及了读者心理因素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读者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喻忠恩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14-17
粱启超是中国较早接触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他对社会主义以及在当时中国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基于宪政改革的政治立场,他没有真正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也坚决反对在当时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对于促动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深入探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贺利娜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6):34-37
梁启超在他的不少文章著作及演讲稿中,围绕趣味、情感、崇高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形成了人生、审美、艺术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出他作为启蒙主义美学家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关怀。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梁启超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外交思想,主要有民族主义、中日提携、均势主义、名誉孤立、开诚布公以敦睦谊等。他的外交思想具有极鲜明的爱国主义特性,反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梁启超过于重视国家层面的角逐和博弈,没有充分认识人民的力量,这是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8.
伍春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9-103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看到了中日两国之差距,随即找寻强国之路,著文办报,尤其分析“大和魂”的功效,进而探寻“中国魂”,呼吁国人重视历史教育,力倡尚武雄风。此等努力,理当肯定。 相似文献
19.
陈世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8-41
作为著名报人,梁启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对受众的构成、素质、角色以及传受者之间的调谐等方面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受众的理论。这与当代"受众中心论"不谋而合,具有理论上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