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城武汉的数家报纸上,常能见到署名杨军的曝光类新闻图片作品。杨军是专业的摄影记者吗?他何以如此勤奋、高产,仿佛是不文明行为的“天敌”。据了解,杨军是个笔名,他大名杨永华,今年已经58岁了。祖籍山东的老杨,退休前是武钢集团钢丝绳厂的检验工。退伍军人出身的他,还是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老杨戏称自己是个“揭短专业户”,他几乎每天都要穿梭于武汉三镇,其“一日游”的主题便是寻觅曝光新闻。老杨的摄影基础,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打下的。自从1993年,在党报上发表第一张摄影作品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杨军家住汉阳的长江边,江滩上植有很…  相似文献   

2.
王朝武 《军事记者》2005,(4):F003-F003
2月22日,江南某机场雪后初睛。上午8时,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划破天际,两架“飞豹”战机编队腾空而起,直刺苍穹。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坚持训练高起点,依据未来作战需要开设训练课题,积极开展未知条件下的对抗训练。这是笔在训练现场拍摄到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3.
4.
5.
一、身入心入发现“亮点”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人。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持续高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到市区的街头巷尾去观察,接连几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闻点  相似文献   

6.
7.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第一次举起相机拍新闻照片,没想到在省级党报《河南日报》(2005年5月18日)和《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年5月17日)上了两个头版,这虽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笔者以为,拍新闻照片要有“三心二意”,才能拍出好的新闻照片来。“三心”即细心、耐心和信心;“二意”即吃透“党意”和“民意”。2005年5月15日是伊川县白沙乡集会时间,笔者外出时发现在白沙乡农村信用社的大厅里人山人海取款的情景,这使我想起前几天母亲拿的一个信用社的存折,存折的“注释”项为“粮补”。母亲还高兴地对我说,现在…  相似文献   

8.
从“图片回顾展”到“现场直播” 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已经是手提两只“鸡(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揣着一只“猫”(调置解调器英文monden),新闻摄影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其时效性的飞速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原来传统的胶片摄影,遇到远程事件性新闻采访从拍摄到冲洗胶卷、扩印出照片无论采取何种传递方式,到了报社已经落后文字报道好几天了,新闻照片见报与读者见面,最多算是个“图片回顾展”。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兴起对底片进行扫描,产生电子图像后,利用笔记本电脑连通电话线进行传真的技术。这一时期摄影记者异地采访负  相似文献   

9.
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促进下,许多报纸采用新闻图片的数量增多了,其中有的报纸刊用新闻图片组的势头,甚为强劲。 新闻图片组是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和作品形式,也是图片编辑或版面编辑用来调剂稿件样式和版面设计的一种方式。由于它在宜传报道和版面视觉上所造成的强势,能博得受众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图片新闻的阅读率。因此,就新闻图片组的作品特征、结构和编辑工作进行一番探讨,还是颇有意义的。 就报纸的新闻摄影实践来看,在报道重大主题、重大题材、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展示大型社会活动、地域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0.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数字化的概念逐渐走向大众。“0”和“1”这两个神奇的数字,被其独有的数字编码技术所支撑,将各种信息资源载入数字化的洪流,从而将传统转化为现代。随着大众传媒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本泾渭分明的各种媒体出现交汇和融合。信息渠道和传播领域被大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在报社附近的公共汽车站候车,报社老前辈蒋少武老师从面前经过,我正要上前问候,他看见我便问:“你带照相机了吗?看那!”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只见一个推车收破烂的男子正从一单位抱来一摞镶着玻璃镜柜的奖状往车上放……蒋老师说,这个画面很耐人寻味。我能品出他所指的“味道”。但我很遗憾地摇了摇头——没带照相机。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杭州《都市快报》摄影记报道的“宝来车溅人事件”引起全城哗然,新浪、新华等数十家网站对此事转载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和反响。报道刊发后第二天,那位司机就给报社打了电话,表示道歉。这件事情虽不大,但值得我们摄影记深思  相似文献   

13.
李田 《新闻前哨》2004,(1):38-39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快捷”是新闻的“生命”。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起来的电视新闻,恰在“真实”与“快捷”上大有用武之地。在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善于进行“抢拍”与“抓拍”,应是新闻记者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功。虽然抢(抓)拍的镜头从专业技术上看,常有不够完美之处,难以尽善尽美。然而,就其画面的真实感,冲击力和生动性来看却是多少摆拍出来的画面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照片是形象性新闻,具有群众性,最容易让群众所接受,是读者喜欢的一种宣传形式。怎样让群众接受这种宣传形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增强新闻图片亲和力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一般人可以不在意,作为记者,却要处处留心,要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找到新闻,在办公室里坐着空想是不行的,必须多跑,多深入。这一点,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一样,只有勤跑、勤动腿,才能熟悉和了解生活,得到生活的感受,才能得到生活的素材和积累。但与文字记者有所不同的是,除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李英杰 《新闻与写作》2005,(7):F002-F002
这幅图片没有运用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极其朴素地记录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人们讲述1943年,侵华目军在鲁西制造的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的罪行。图象信息可分为三部分:控诉中的老人:老人讲述的听众和经调查后记录日本侵略者当年所犯罪行的说明图。照片中主体是控诉中的老人,这位老人无论是从形体(经受历史苦难折磨清瘦的肌体),还是从精神(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向上握起的拳头)都极具典型性,当然,这“典型性”不是“伪装”和“挑选”出来的模特,而是在历史苦难中真实打造出来的不屈服的钢铁汉子。  相似文献   

18.
赵力 《新闻传播》2005,(6):40-41
一个瞬间,记录了一段历史,使一瞬成为永恒。沉醉于新闻摄影的张亮,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19.
新闻照片是运用造型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内容,是使版面富有特色的“形象新闻”。它具有现实美和艺术美两重特性。它与文字新闻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版面空间。没有图片的版面就像没有花木的花园,缺乏生气。因此“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一直是新闻界的共识和目标。 不过仔细地翻阅一些报纸特别是党报照片,也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是:1.对照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照片不该发表的发了,该发的没发。一些版面应用大照片发显著位置,反而尺寸放小发表在报纸边角了。2.照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