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过苦痛     
有一段时间,似乎是我人生的低谷,各个方面都不顺。我不停地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公,有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如:我们为什么要活?为谁而活着?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这种状况下,我遇见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细腻、生动的描写,真挚的感情,深沉的调  相似文献   

2.
沈中 《语文知识》2015,(5):53-55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提到他与地坛的缘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在教学散文《我与地坛》时,课前要做哪些预备工作,课上、课后要生成些什么结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大散文,内容丰富、深刻,好多老师对它是既喜爱又害怕。喜的是有东西可讲,怕的是讲不了。于是乎认认真真搜罗资料,踏踏实实写好教案,然后兢兢业业教授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主  相似文献   

3.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文章从各个方面写了他与地坛的关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将从静读生活、敬畏生命、走进心灵、无尽感悟四个方面对《我与地坛》进行解读,使读者真正走进史铁生,感悟他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4.
去过北京,并且痛痛快快地在那儿呆了一个多月,该玩的地方都玩过了,却不曾想到还会有一个地坛。若不是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我恐怕真的要将地坛错过了。 很喜欢《我与地坛》,也爱屋及乌地想亲临  相似文献   

5.
开学了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忙碌的生活就像齐步走——一、二、三、四!一、兴奋开学了!我起了个大早,好兴奋哪!可以和老师、同学见面了。一路上我在设计着各种相会的情节——我该怎样和老师打招呼呢?我该怎样向同学讲述我假期里的趣事呢?会不会有新同学加入呢?不知不觉中,我已来到学校。在学校门口,我看见好几个同学,他们好像都比过年前胖了、高了。我大声喊他们,可他们好像都不认识我了,只是微微地一笑,妈妈说我:“你太过热情!你认识他们吗?”  相似文献   

6.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69年去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生命好像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转了一圈回来,只给了他乡村淳朴的回忆,却永远地剥夺了他行走的权利。然而他是否也应感谢这个玩笑呢?身体的行走停止了,思想的脚步却愈发地快起来,深刻的思索和文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给了他的生命又一片飞翔的天空。《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本文集。主要收录了《我与地坛》、《我的遥远清平湾》等七篇作品。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没有帝王将相锣鼓喧天的祭祀,那只是一个园子,有一些路人,有一些不被重视的风景;它又不…  相似文献   

7.
在史铁生体证与探询生命的终极意义,寻找救赎苦难人生之路的静心之作中,《我与地坛》是绝唱。宗教、神性,或者说是在虚无中寻找意义,是人们在谈史铁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平素思想得最多并导引他走向生命更深处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阐发的核心话题,关于生命之起源与终结,以及连结这两端的“痛苦”过程的思考。在《我与地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宗教情思。他以“神性的思维”,通过自己在地坛那十五年里遭遇过的那些人和事,在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中,体现其“智慧与悟性”。因此,我认为《我与地坛》是一篇闪耀着宗教神性光芒的“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被选入中学课本后,博得了广大师生一致赞赏。几十年来,人们见惯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的课文,对这种以生命体验为内容的作品颇感新鲜,一下子为其对人生悟解的深度所震撼,所折服。史铁生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与人人有切身关系因而人人都至为关心,但却一直被忽略、被遮蔽因而几乎是视而不见的精神领域:人生。  相似文献   

9.
韦清 《教育文汇》2014,(6):36-37
《我与地坛》收录了史铁生三十余篇散文,其中很多篇章非常耐读。我最喜欢的《我与地坛》和《想念地坛》,堪称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生》2012,(22):52-5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随笔。其中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是史铁生独一无二的港湾,是他的世界、他的国度。在那似乎等待了他四百多年、与他宿命相连的地坛,满载着他的思考和他母亲宁静而厚重的爱。那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古园,似乎还留有他轮椅的印痕;史铁生坚强的生命气息,似乎还弥散在古园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1.
《我与地坛》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吟读的美文,史铁生以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由此,他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冯小亚 《现代语文》2008,(12):41-42
《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也是一则包含磨难、历尽沧桑、感悟生命的沉思录。它凝聚了作者史铁生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难言的感受。史铁生在生活的磨难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地坛里,把自己的思想和生命交付给地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活动于自然中的生命融为一体,从中感悟生命,升华生命。《我与地坛》同样也是一篇充满了美学意趣的散文,充满了对生命、对母爱的思考与情思。  相似文献   

13.
荆墨 《高中生》2012,(16):22-23
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2010年底,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我与地坛》再版了。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是史铁生的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是一种生活姿态的象征,更是一种测量社会的过程。现在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课文《我与地坛》比较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史铁生的宿命意识。有的地方说得很直接,比如在谈到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时,作者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的周围并不是处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我们的身边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是鲜花掌声、阳光灿烂,我们生存的客观现实是那么的朴素、普通与平凡。然而,在这实实在在的普通与平凡里我们该怎样用心去发现美丽、感悟美丽、欣赏美丽呢? “拖把,有什么画头?”这是《教室一角》美术课上一些同学的惊问。紧接着学生要求:“老师,给我们选个美丽的东西画好吗!”  相似文献   

16.
在《我与地坛》中,作家史铁生叙述了他十五年里在地坛流连的所见所思所悟,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死,是地坛这一荒凉而不衰败的地方启示了他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而地坛中行走的人,他们不同的遭遇使史铁生感悟出了个人对苦难的承受是为了保持世界的和谐。理性地解读了苦难的史铁生在爱的激励下展开对生命的突围,他用笔撞开了一条路。参悟了生死、苦难及生命的意义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感悟生命的路。这是一条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苦苦追寻的路。这条路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使人清醒,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7.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本真,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激励他好好活下去,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净化着我们那片幽暗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徐洁 《教育文汇》2010,(7):60-61
多次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当我的双脚在地坛上踏过,再次捧读此文更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是我的年龄与作者当时的年龄非常相近,还是其他原因呢?  相似文献   

19.
火养 《家长》2005,(Z2)
妈妈,今天学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我现在就开始写了。当我写完之后,您看看好吗?有些话我不习惯当面对您说,因为我知道您是不会听我的意见的。在您的理念中,我是小孩,您是大人,而大人又总是对的。所以,我想用这样的纸上交流向您倾诉。从小到大我都生活在您的宠爱中,以至于现在我有时都不知道明天该穿什么衣服。同学都笑我,说我整天生活在您的阴影中。我自嘲说,谁叫我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妈妈呢?可能您习惯了为您的事业安排大大小小的事务,所以您也愿意安排我的一切,哪怕费尽您的精力和财力。妈妈,我知道您…  相似文献   

20.
1997年,读《我与地坛》。2002年来清华附小工作,知道史铁生是清华附属学校毕业的学生——亲近之感,油然而生。《病隙碎笔》,新集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都收藏并且一一拜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