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实话”栏目的编,几个月的实践,有感动,也有感谢;有感慨,更有感愧。  相似文献   

2.
于媚 《传媒观察》2006,(1):26-27
一调查性报道(1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美莱事件”、“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1975年由一批富有经验的记编辑发起成立了“调查性报道记编辑协会”(IRE),负责具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记是人,然而,姓“军”的记咋一个人了得。军事记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战士”。军事记的别名叫“战士”。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在奎西新闻战或深入开展“三十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生道德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许多新闻单位密切联系本地实际.开辟一些行之有效的专栏.如“记驻社区”“记多村行”“记驻厂日记”“记进农家”“记调查”“记感受现场”“记边界行”等,用这些专栏促记下基层。  相似文献   

5.
闲读偶记     
杨绛:《干校六记》“文革”十年,为患甚烈。浩劫过后,出现不少叙说“文革”的著作。我觉着,最值得一读再读的,一是巴金的《随想录》,一是杨绛的《干校六记》。《随想录》贵在反省、剖析、思辨,篇篇都充盈着作者的真诚。《干校六记》则以笔记小品的文体、娓娓道来的笔调、追忆干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后却使人感到沉甸甸的,并能引发出深长的思索。《干校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仅三万多字,薄薄的一册。既是“记”,当然就主要是叙事。当时的大事,主要是搞“运动”,大批大斗。“运动”的参加者,批斗别人的人和挨批挨斗的人,大多是和作者同样有名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这个只有4年职业记者经历的人来说,能获得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殊荣,我只想感谢评委们的慷慨。同时内心也有一种惶愧。 我的惶愧在于没有哪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当  相似文献   

7.
李文明 《军事记者》2004,(11):65-66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开始,全国新闻界配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开展,进行了持续三年之久的大规模报道,其广泛程度实属空前。“抗美援朝报道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题,军事宣传与政治宣传相结合,面向国内与面向国外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新闻单位最先派出记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采访,后又陆续派出多批记。1951年1月,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在朝鲜前线成立。  相似文献   

8.
丁龙江 《视听界》2005,(4):i009-i009
新闻评论栏目兴起之时,正是业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人素养及知识储备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日子。因而各地大多从记中物色人选或直接让记在自己的节目中“登台亮相”,这就有了在新闻评论型栏目中常说的“记型主持人”这一称呼。但这种称呼明显混淆了“记出身”的主持人与“记身份”的主持人之间的差别,强化了“记”这一概念而淡化了“主持人”这一中心词,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亲和力,不是记“写”出来的,也不是记“想”出来的,更不是记“装”出来的,而是记心灵深处真诚的流溢,自然的进发。先有“心”的亲和力,后有“人”的亲和力,再有“”的亲和力。只有在这种感觉、这种层面、这种程序中寻找和产生出来的亲和力,才是强大的、深沉的、久远的;才是读真正需要、记真正追求的。产生这样的亲和力,最需要、最管用的就是记有颗永远为普通群众而跳动、而滚烫的心。用句新话说就是:记,要让心灵与普通群众相融通。  相似文献   

10.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11.
常在报纸的娱乐版上读到“娱记”(跑娱乐圈的记者)骂明星“牛皮”的文字,实在好玩,有时喷饭。看一篇两篇之时,站在同行的角度,还替这个那个娱记“受害者”鸣鸣不平,然读得多了,便能读出其背后的文章来。娱记之骂中往往透露出这类遭遇的内在规律:曰“自找的”。 考这类“骂文”,大都是本也较为“牛皮”的娱记受到了更加“牛皮”的明星的冷落、白眼乃至戏弄;又考这类“骂文”,大都是娱记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后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乃至连“损”带骂,狠些的,甚至能揭出些对方“老底”,弄得那位得罪了这位娱记的明星叫苦不迭,恨…  相似文献   

12.
“深喉”费尔特成功隐身了30年,包括政府在内,从没人能确知他就是《华盛顿邮报》记的“线人”,这几乎得完全归功于记们的“就是不说”。对这种“有权拒绝透漏消息来源”的所谓“记特权”的法律争议,始终没停息过,但大约还是认同多。有意思的是,我查了一下,这个“就是不说”的“特权”,打从中国记远祖的时候,职业律条就曾经这么定过,原来并不是美国的发明。  相似文献   

13.
张洁 《新闻前哨》2006,(10):96-96
“J2J”是美国新闻基金会在全球创办的一个国际培训项目,意为“记教记”,两个英字母中间的“2”,是由“to”的谐音简化而成,项目全名是Journalist to Joumalist—the Global Media Responds to AIDS?(记教记——全球媒体回应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胡祥修 《青年记者》2006,(10):52-52
我们反对记“泡会”,但不能因此否定记参加会议的必要性和意义。事实上,在机关“听会”,与走下去调查研究,往往并不排斥。因为了解了上情,才能吃透下情。笔在记站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驻地记要善于“听会”。作为上一级党报的驻地记,对地方的会议一般没有报道任务,为什么还要“听会”呢?  相似文献   

15.
韩蓓 《青年记者》2005,(7):61-62
“娱乐记”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现在被简称为“娱记”,港台地区普遍称之为“狗仔队”,我个人认为后明显包含了贬义。事实上,大多数内地的娱乐记忌讳,至少是不喜欢此类称呼,尤其是那些专跑娱战线的资深记,因为十年前,他们和所有采访其他新闻的记一样,工作并无严肃或娱乐之分。  相似文献   

16.
一支规范和优秀的记站队伍,不仅是助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喇叭简”,而且是报社发展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但是怎么样建设和造就一个优秀的记站,一直以来是困扰各家报社管理的难题,也是许多报社驻地记站工作始终在不断探索的常新课题。笔以为,要搞好当前的记站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三个关系”,把握“三个原则”,运用“三个技巧”,做好“三个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媒体记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并由此引发社会各界、新闻学界、业界对记“采访权”的讨论。本试从学界对记“采访权”的阐释出发,结合有关事件和现象,对“采访权”内涵作新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19.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2):54-54
他她篇 健忘 张教授很健忘,一天,他躺在浴盆里,妻子奇怪地问:“你怎么穿着衣服洗澡?” 张教授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脱衣服.他刚想跳出来,又忽然冷静下来说道:“没什么,多亏我事先忘了往浴盆里放水。”  相似文献   

20.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