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代"国学热"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结合调研、学习及教学经验,着眼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从建造国学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校园品牌;塑造专业国学教师队伍,优化儒雅课堂氛围;开展多彩活动,培育儒雅学子等方向入手,帮助学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打造属于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8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形成的《巴黎宣言》称:人类要解决21世纪存在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但是,生在中国的孔子及其儒学似乎还没引起更多国人的高度重视。当今时代,人们似乎更追逐一种时尚。古典文化的那一方天地逐渐被信息、技术等“一日千变”的“实用主义”所替代;而剩下的那一角蓝天,仿佛也被现代化的浓烟所污染。流长的渊源似乎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使那个锈迹斑斑的车轮行进得愈发缓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竟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今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小学都普遍开展了国学教育,但大多数只是单纯地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致力于设计、编写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特色校本课程教科书。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向深度和广度辐射延伸,有计划、有步骤地层层推进与实施,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国学的热情,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胡笳 《甘肃教育》2013,(20):54-55
一、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国学资源开发在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建设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建构.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新课程建设的目标,建构与学生兴趣及爱好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在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设置具有课程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努力构建一种切实有效的“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环境。但是,工具理性对语文教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  相似文献   

5.
孙娟 《语文知识》2016,(4):84-8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当前,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举国上下几乎每所小学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展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源远流长的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当前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人文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而国学教育不仅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加强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新世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创办特色学校,在建校初期,学校依托国学经典,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近年来,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诵读、撰写心得、交流感悟、讲故事、手抄报展评、征文竞赛、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实践证明,此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立志成才等方面的教育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确开展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养.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规范类、文学类、通识类三种;依据教学类型可分为诵读课、赏析课、通识课三类.提升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应重视在课堂上采取激发兴趣、注意积累、训练能力的策略,仔细设计教学过程.使国学校本课程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我校所开设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验已历时两年。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孩子们的进步,给每一个参与课程实践的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本人作为我校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的策划与实施者之一,更是感触良多。一、国学教育意义深远,促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为例,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讨。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采取分科课程和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按照模糊性、差异性、自主性、鼓励性、全体性、知行合一六大原则组织教学;以吟咏诵读教学、情境化教学、趣味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为其基本的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兼顾到教师的个人特征和内容本身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12.
在语文教学阶段,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中,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无穷的思想动力,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永恒的生命源泉。在教育领域,语文的教学应该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当前各所学校谋求自身发展、打造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和国学教育升温两个大背景下,于2001年12月启动经典诵读实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体系完善的少儿国学特色课程,促进了学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完成国家课程标准中的STEM教育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即进行STEM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当从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出发,探索STEM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途径、策略、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进STEM教育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6.
国学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延伸点,国学能够存在千年可以说一定有其存在的原因,国学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那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国学诵读理论知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刘洁 《上海教育》2010,(17):79-80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鲁琼 《湖北教育》2004,(5):14-14
“《传统文化》是啥课呀?”我第一天上班,从教导主任的手里接过课程安排表愣是一头雾水,我要教的科目是《传统文化》,这个从没听说过、师范里老师也从没讲过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明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集成和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X小学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开发投入教育实践全过程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为学校和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