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社会深刻思考的映射。体会文字的深层次内涵需要通过细致的精读,更需要读者需要去认真体会和感悟。捕捉文学作品的精华之处,是学生自我升华、形成品格的过程。在阅读体验中,精读文字,感受名著营造的意境,吸取文字的精髓,提高审美情趣,充实阅读体验是阅读审美的特征与实质。阅读原理就是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表现的那个时代、体验作者传递给世人的思想、获得读者自己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是作者以文字为媒介,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的一个过程,文学作品就是作者思维活动的结果.阅读是读者通过对文字的理解,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的思维过程,阅读与写作是逆向的思维活动,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思维活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知何从阅读教学中拟解决的问题入手,以强化阅读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研究,主要是关于文学阅读的理论。他把阅读过程作为文本与读者的一种活生生的关系来掌握和描述,认为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只是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动态地被构成的。文学作品有两极,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的一极则是由读者完成的现实,作品是本文与读者的结合,所以伊塞尔的理论就是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本文与读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晶 《基础教育研究》2010,(1):46-46,48
早在1964年,著名的媒介研究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宣告:图像时代已经来临……应和了文字人到图像人的变化。图像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图像阅读的兴趣大大超过了文字阅读的兴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建构他们的心智的主要资源。[1]今天,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学生就是  相似文献   

5.
阅读 ,从文本中获取信息 ,它的本质是吸收。但是 ,在吸收的过程中 ,读者绝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创造者 ,因为阅读就是一种创造 ,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美学这样描述阅读的过程 :本文 (作者完成的作品 )→传播(印刷发表 )→接受 (读者接受 )→创造 (读者的创造 )→变形 (读者对本文的超越 )。其中 ,“本文”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 ,而从“接受”到“变形”就是读者参与作品再创造的过程。真正的文学作品具有环境描写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情节结构的曲折性 ,现代派作品还往往留有作者无法解释的疑惑茫然 ,这就使文学作…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那么,怎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呢?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读者的眼睛和大脑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画面、场景、判断和推理,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沟通与共鸣,读者在文字中流连,在文字中不愿自拔。这就需要读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图画书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最好媒介。那么,如何在图画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文试图通过几个课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师生解读文学作品是有语文教学追求的。语文教学追求就是:透过文字体察生活,比作者更了解作者,比既往更懂得自我,比既往更通晓人生,比既往更洞察社会。文学阅读具有了如此语文教学追求,就能够凸显文学阅读的特色,就能够完成教文育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谈文 《现代教学》2008,(12):53-54
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字都是从图画符号演变过来的。文字由象形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字符号从图像具体、意义简单,到图像抽象、意义复杂,即图像的图像性减弱,意义性增强的过程。因此,早期文字形象的过程为当代的表情的形象化文字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作用,而后来积淀意义并抽象符号的过程又为表意的意象化文字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谓阅读,信息论认为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心理学认为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即作品,作品是作家创造的产物。而“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本身,不只是作者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而是也包括读者阅读过程中所增补和丰富的”(姚斯语)。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或作品本身所决定的,而且包括读者的阅读发现,可以说,阅读活动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2.
姜勇军 《语文天地》2011,(11):25-26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如果不  相似文献   

13.
图画书通过直观的图像和连续的画面展现优美精彩的文学作品,实现了图画与文学有机统一,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在幼儿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片面指导的现状,在整合观念下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密切读赏结合、推进读演互动等策略进行指导,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获得文学审美熏陶,提高幼儿自主阅读与欣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悟”与阅读教学苏州市沧浪区教育局教研室王喜华阅读,就是读别人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接触到的只有文字,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惰、意境、情趣等等,靠读者凭借文字去理解、去体会。这种理解和体会,就是“悟”。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学生“悟”,...  相似文献   

15.
王丽峰 《甘肃教育》2011,(22):90-90
阅读技能培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习语言知识、词汇、句型或语法知识,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或态度,达到与作者之间成功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绘本”这个名词带动了全国上下一股读书热。其实,绘本实质上就是图画书,但是它又区别于传统的图画书。它是集“文字”与“画面”于一体的一种图画书,即画面补充文字,文字补充画面,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性的关系,这也正是绘本魅力的所在。幼儿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地读,充分地读,把书真正读进去,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幼儿阅读中的一抹亮色、栽种进幼儿的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由多读到少的习惯作者把写作思路铺陈为文字,是由少到多的写作过程;读者把文字浓缩成作者思路,是由多到少的阅读过程。由多到少的思路概括是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是获得主要信息的重要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是复杂的思维历程,包括记忆、筛选、概括等思维,而且渗透读者经验和评价。也就是说,在记忆筛选概括等思维中,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经验为参照,是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8.
“读图时代”文学阅读方式发生了由文字阅读为中心转向以图像观看为中心的改变,文学类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者要充分利用音像媒介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音像媒介的运用要适当、适时、适度,要注重图文亲和性和整合性,注重音像媒介和文学作品相互阐发,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目标(一)学习观察画面的细微变化,能根据画面展开联想,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二)萌发对科学文学作品的兴趣.(三)把所认识的文字运用到图书阅读上.二、活动准备:图书 《一百牟后的世界》10本.三、活动过程(一)启发幼儿想象一百年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并引出图书,介绍图书的名称.  相似文献   

20.
众论     
《福建教育》2013,(11):9-9
正将识字教学融入看图讲述中,这种利用文学作品上的文字给幼儿一些书面语言的印象,让幼儿将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方法,不能忽略文字是来自画面的总结,也是对画面的说明,所以对文字的理解一定要回归到和画面对应的过程中。——泉州市鲤城区传春幼儿园庄春玉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所以在材料的选择、投放时,我们要先思考,所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