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能判断平年、闰年 ,记住大月、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会正确列式计算全年的天数 ;指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类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首先 ,学生听儿歌《太阳、地球、月亮》 ;然后 ,计算机演示“三球转动” ,教师讲解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板书 :年) ,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月(板书 :月)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板书 :日)。接着 ,教师指出 ,年、月、日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它们和以前学过的时、分一样也是时间单位。新知学习学生学习年、月、日可由下面三步进…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有重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抓住重点。教学方案抓住了重点,教学就有了主心骨,这才有可能圆满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小学高年级课文思想内容渐渐深广,语言文字也逐步繁难,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尤需注意抓住重点。下面第七册讲读课文的几则简案,是笔者抓住重点定方案的粗浅尝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太阳》,是一篇按问题为纲简介太阳、太阳和地球的关系的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逻辑归类,引导学生学习按问题来抓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教学步骤是:先由学生初  相似文献   

3.
一、激趣引新1.教师引导学生边拍手,边唱儿歌《太阳、地球、月亮》.2.揭示课题.多媒体投影屏幕显示: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  相似文献   

4.
在统编小学自然第五册教材中,有《探索月亮的秘密》、《日食月食》两课。为了便于任课教师理解教材,教参出现了有关“朔”、“望”、“晦”等知识。在此,笔者愿粗浅地作点解释,供教学时参用。朔:夏历每月初一(叫朔日)。这一天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从地球上看不  相似文献   

5.
《太阳》一课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结构关系教学,使学生不仅领会本课的训练重点,还掌握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深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课中的实验课应该如何去做呢?简单地说应该是“准、新、活”。 准,就是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的操作要准;实验现象显示要准;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的结论要准。要做到这三“准”,教师应该在课前试做课堂实验,试做无问题,然后再进行课堂演示。这样,教师就能保证课堂实验演示的准确和实验现象的可靠,就能心中有数。 新,根据内容特点和课堂实验教学需要,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以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如《日食和月食》一课,课本上写的是:用灯泡当太阳,小球当月亮,学生的头当地球来进行的。这样虽然简单  相似文献   

7.
施光平 《江西教育》2002,(17):27-27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愈加感觉到小学自然课的艺术教学十分重要。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而添加了艺术情趣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是不一样。譬如,在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用学生的形体形象地演示出浩瀚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时,请一名身穿鲜红衣服的胖女生来扮演“太阳”,找一位蓝衣衫的瘦个男生扮作“地球”。先叫瘦个男生原地以自己身体为轴转动,我就向学生讲解这是蓝蓝的地球在自转;接着让瘦个男生在自转的同时再围绕着胖女生转圈,并向学生讲解这是地球在围着鲜红的太阳公转。演…  相似文献   

8.
张溪梅 《广西教育》2008,(32):50-50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里对上好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艺术略谈一二。 一、设计好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地形、地势、气候时,可以这样导入: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案例及问题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叫它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稍一迟疑间,已有几位学生在下边抢嘴:"地球自转"。老师点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生: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做一回主持人,让学生来讲,会给课堂注入一种新鲜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在教学《太阳》一课,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对同学们说:“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太阳的认识,要大胆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拘束。”立刻有的学生说太阳给地球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光明;有的说太阳是无私的,把光芒奉献给人类。我站在讲台一侧,边认真听边不住点头称是。这时班里素有“与众不同提问者”之称的田俞说:“夏天太阳放出强烈的光芒,烤得大地…  相似文献   

11.
教学简笔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门课堂教学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那么,如何借助简笔画来优化课堂教学呢?一、借助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太阳》一文中,“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句,对小学生而言实在抽象。为使学生了解这一抽象语言,可在黑板上画出太阳、地球。讲解时,依次画出表示太阳与地球间的线条、步行的人、飞行的飞机。根据课文内容标出有关数字。画时,充分使用各种彩…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学科所学习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日月江河、地形地貌、地球组成、浩渺宇宙、风土人情、物产运输等等。知识组成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利于实施情感教育。地理知识中既蕴含着很多朴素的生活知识,也隐藏着大量的未知之谜,只要教师能以此为契机进行情感渲染,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学习《太阳和太阳系》内容时,引进历史典籍《汉书》中关于太阳黑子的  相似文献   

13.
理解并掌握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理解和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则是达到该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点。 要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变化,关键在于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又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如果学生能全面准确地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一内容,那么接下来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就轻而易举了。否则,将给后面内容的学习带来重重困难。教师在该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常感到难以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尤其是在没有直观教具(如“三球仪”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投影仪一台、投影片四张、计算用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 (学生口述故事。) 师:后羿为什么要射掉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呢?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怎样的心愿?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1课,太阳(板书课题)。 评点:用《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导入课题,提问题,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陈颂 《中小学电教》2000,(12):22-23
中师地理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对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进行了描述,使学生获得了较为具体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其中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是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结构和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道太阳系各组成成员的特点。”而乡村师范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缺乏正确的天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是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的,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积极性。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决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案例说明:本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是学习完《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的意义”之后,为加深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规律而设计的。教师先通过一段有趣的资料吸引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解答疑惑。在教学过程中,从日出方位的变化,引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揭开了阿布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中———真切体验 ,多种考虑“教师与文本对话”乃整个对话工程的首要步骤。大凡名家上课前都非常注重与文本的对话。特级教师支玉恒把《太阳》上得发出“太阳”的光芒 ,是因为他在上课前与《太阳》对话了一个月 ,头脑中想了一个月的《太阳》。教师与文本对话时间少 ,课上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新的深刻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任务有二 :任务一———产生教学的思路。把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 ,就不得不依靠对话时所产生的教学灵感。教师与文本对话得熟练 ,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张建 《语文知识》2002,(9):36-36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第一册在简析课文《两小儿辩日》时说: “两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觉,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往往就很容易出错。其实,早晨和正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历年语文教学参考书也一直以为早晨和正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两小儿辩日》中提出的问题,本来不  相似文献   

19.
《地球真的不动吗》是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六单元,是本册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围绕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展开认识活动,分别承担了对原因、对结果等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二级目标的训练任务,力求达到“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的二级目标。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活动标题,分别是《白天与黑夜》、《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教材引领学生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只要活用课本插图 ,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循序进行空间思维 ,即可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准确理解和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的原因及规律。教学过程及步骤 :1 做图观察 ,归纳地球公转特点(1)学生做图并思考 :在课本插图“地球的公转图”上画出二分二至时的地球地轴。想一想 :①地球在二分二至时地轴间的彼此关系如何 ?②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是否垂直 ?(2 )教师归纳 :地球公转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