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孚琛 《武当》2009,(10):45-46
历代内丹家多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内丹修炼中创造了丰富的理论。在此,我们概要地阐释内丹学的理论,并予以必要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运和道人 《武当》2014,(11):55-56
性命丹道修炼,分内丹外丹两种。采药物与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陈撄宁所指仙学,实指丹道学,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地元神丹和天元神丹归属于外丹学,为体外之物质化学;人元大丹之学归属于内丹学,为体内之神气化学。凡讲人体内部精气神的炼丹修持法门均为内丹学。白玉蟾说:“神即性也,炁即命也。”  相似文献   

3.
胡孚琛 《武当》2010,(7):48-49
一、取坎填离术。内丹学认为,后天的坎离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间的阴阳两爻互换位置造成的。《渔庄录》云:“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后,乾体破而为离,坤体实而为坎。故后天八卦,谓离南坎北,盖以离代乾,坎代坤也。”内丹学要从后天返回先天,变离为乾,变坎为坤。丹功修炼则要求将坎卦中的阳爻再抽回来,填入离卦中阴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10,(9):47-49
东派 内丹学东派开派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创始人为陆西星。  相似文献   

5.
李志斌  张涛 《武当》2008,(7):46-48
内丹修炼是道教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技术程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学最霞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在历史上,武术对道家众多的流派及学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或融合,但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这一派。  相似文献   

6.
李国兴 《武当》2006,(6):41-44
张三丰,元明之际著名道士。他不仅精通内丹术,又擅长拳术。太极拳即其所创。张三丰的内丹功法及其理论,具有极其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对我们了解内丹学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张三丰丹法的内炼思想,主要体现在《大道论》、《玄要篇》、《道言浅近说》和《无根树》等著述中。其阐述简明扼要,直接了当,颇具特色。现将其内丹功法的实际操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道文化是我国一支丰富的文化体系,本文简述了道文化的渊源、主张、派别,重点从南阳汉画像石“龙虎呼吸”图入手,详述其蕴藏着的道文化中内丹学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9.
王春华 《武当》2009,(1):44-45
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不断消除自我阴质的基础上,使自我纯阳化。因此,有必要对“神”(阴神和阳神)的概念与实质,有个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11.
武术内家拳与道教同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家拳拳理的核心思想即道教的"道"的核心文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练或研究内家拳,最重要的目的是修身养性,领悟经典传承。道教内丹之学,源远流长,其养生观是一个注重有机整体的体系,是科学的养生观;内家拳的拳理体现出许多道教内丹养生思想的生命观和修持观,其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内丹术延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探讨了内丹术延寿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元神、元气耗散原因和积蓄元神元气的重要性,并提示部分内丹家的养生长寿术及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内丹术是养生长寿术。  相似文献   

13.
张昌来  杨华山  李峻 《武当》2010,(7):41-42
道教气功三古图 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该图为武当道门历代秘藏的内丹功法图,非德高道深之当家道人不得窥见,并仅在该门秘传。该图为木版刻印,绘有人体周身器官、经络脉穴,配以太极四象八卦、阴阳五行、月象、节令等图标,以中医和内丹综合理论附文,旨在教人以后天返先天的抱元守一之法、周天运行之术,以便祛病延年,尽享天寿。  相似文献   

14.
李国兴 《武当》2008,(3):29-31
对我国传统武学的研究与考证,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这便是以《周易》为基础而建起来的气学文化,以及古人在人体生命领域反复探索和实践的结晶——仙道学术,古人为了突出传统武术的传奇性,经常将其说成是神仙之传。致使内家拳学的内功修炼,常与仙道的内丹修炼相提并论,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5.
道家中脉养生术,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哲学思想,起于道家内丹养生流派,集儒、释、道、医各家养生之精华,以追求生命的根本健康为出发点,是回春术、长寿术,是传统中医养生的组成部分,是中华养生文化的宝贵遗产。世界著名生物遗传学家牛满江博士,因工作繁忙导致身心状况日衰,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于1979年(67岁)在北京向华山派道长边治中修学中国道家养生长寿术,短时间即恢复健康,享年95岁。他曾说:"我学练这种功法四年,受益匪浅,真诚地希望此术能在世界开花,使全人类受益。"清代道家北宗龙门派十一代传人闵小艮创立"中黄直透法"(即中脉养生术),简化了修习程序,受到修学者好评。在《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中被誉为"仙家顿法"。书  相似文献   

16.
赵德贵 《武当》2009,(9):45-47
吕洞宾(755-?),生于唐末,中年于长安道中遇钟离权,受钟离权“点化”,得授内丹秘诀,终成一代宗师。 吕洞宾的内丹理法,独成体系,其精微透彻之处,达到了无上的境界,从而为宋元时期内丹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道教的发展,内丹学说后分为南宗北派。南宗张紫阳,北派邱长春,都得到了吕洞宾的亲传,皆崇奉吕祖为祖师。  相似文献   

17.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18.
王继普 《武当》2013,(6):50-51
丹道又叫内丹功或金丹大道,是我国固有的性命双修的修真大道。因为它同养生密切关联,被称为内丹养生学。学界也有称其为仙学和新道学的。丹道的派别很多,最主要的有东、西、南、北、中和钟吕派、三丰派、青城派、伍柳派、千峰先天派十大流派。各派均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吕祖为道宗。汉代魏伯阳真人,融大易、黄老、丹鼎于一体,著《周易参同契》,阐发修真之理,为丹道的奠基者。唐宋时,吕洞宾、陈抟、张伯端诸真人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他们  相似文献   

19.
张苏辰 《武当》2014,(3):49-50
炼内丹功,火候最为关键。炼丹必须掌握火候,因内丹是先天真燕,不得火候,难以烹炼成丹。  相似文献   

20.
谭大江 《武当》2007,(7):23-24
一、太极拳原本是高级的气功我们知道,太极拳最早诞生于中国道家的内丹养生术,是内丹养生动功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