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谢飞 《考试周刊》2011,(88):216-217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共育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共同教育外来人员学生。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优劣。共同教育的理念是教师和家长交往合作的基础。首先,从促进外来人员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看,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扮演着相同的角色,是共同的教育者,共同担负着外来人员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其次,在人格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是天然的伙伴,因为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在青少年人格形成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最后,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根本目的和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受社会重托,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尽管家长的教育出发点不同,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不仅必须合作,而且要很好地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奕 《上海教育》2013,(9):76-77
家校合作在国外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在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共同进步、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谓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两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两种身份的教育者——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孩子发展。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有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和对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重视。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该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教师也希望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延伸到家庭,家长能够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双方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在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因为学生成绩不佳和行为不良而抱怨父母的倾向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育者,常常为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忧心,为走入家庭教育误区的家长担-心,更为孩子生活在焦躁不安的家庭环境里痛心。帮助并指导家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教育者不能推卸的责任。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如溺爱、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帮助家长认清问题的实质,笔者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家长改变...  相似文献   

6.
一、新时期家长工作与过去家长工作的区别1.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地位与关系发生变化。过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师是专家、是权威、是说教者;家长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是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上,答案是家长为幼儿园服务,为教师服务。现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同样是教育者,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平等合作者,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上,答案应该是幼儿园和教师为家长服务。2.教师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发生变化。过去,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或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出家长期望的人才,仅凭学校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多方因素,把学校、家长联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家长会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改革传统家长会,创新家长会模式,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家长会的定位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与家长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培养孩子成才,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教师必须重视与家长的双向联系。而在众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李树泉 《小读者》2012,(10):10-10
有的家长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任务,这种想法是不妥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家庭不积极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家长与孩子的亲缘关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共同生活也有利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9.
它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它并不必然是学校教育的镜式反映,家庭教育形式多样,有的采取和学校相一致的课程和时间表,有的通过非正式学习,积累生活经验,阅读和谈话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家长教育队伍参与班级管理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苗月仙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进行,而家庭与学校的紧密配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务必经常注意做...  相似文献   

11.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1):39-39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  相似文献   

12.
学校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完善教育的首要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而  相似文献   

13.
今年开学,我们将迎来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作为老师,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认同并喜爱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我有这样的体会:每个孩子不仅拥有自己的特点,更显示出他所在家庭和家长的特点。这一点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孩子会在初入学的时候显示出学习和适应性上的差异和差距,而适应学校生活的快与慢、心理反应的轻与重,与孩子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与家长是否能够积极配合学校,是否能够及时转变角色有很大关系。幼升小不仅依靠孩子改变和学校教育,更考验的是家长的成长和教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转化学生、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与学生、家长架起的联系与沟通的桥梁,也为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学生搭建了平台。做好家访工作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家庭和学校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共同教育好学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子女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而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家庭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绝不能低估它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教育者——班主任,更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理应与家长主动沟通,使学校、家庭紧密配合,只有坚持这样做,对学生的成长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方法、观察学习的角度与教师存在着种种差异,班主任与家长接触时难免发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班级教育任务的完成。为了妥善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沟通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也有部分家长是冲着民办寄宿制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良好的师资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也有的家长是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想让孩子在寄宿学校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生活,养成合作共事、善于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家园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教师在学校为传授给幼儿认知经验,教育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回家后家长对幼儿的知识以及行为习惯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家园共育家长工作的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但也不只限于学校教育)。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单靠学校不足以教育学生,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9.
罗志标 《教育》2011,(24):2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相依为命,相辅相成,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了解家长为了更好交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在家长身边生活,家长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经过耳濡目染,孩子都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或影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  相似文献   

20.
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是教育的最理想的境界.想让家长别输在品德与生活的起跑线上,主动的不是家长,而应该是学校.学校必须全面了解家长的特点,采取家长学校等措施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杜绝各种借口,帮助家长克服共同教育中的困难,让家长把对子女品德和生活教育作为一种责任,养成一种习惯.如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有效实施才能在家校联系中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