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日五觉     
色 花儿不再绚丽,嫩绿的果子却已探头微笑,在日月轮岗间,演绎着完美的嬗变,细述着由绿到红、到黄的自然童话;火红的骄阳已晴空高照,由温情转为热烈,催出了汗水,摇来了蒲扇;清凌凌的溪流热情高涨,不时激起雪白的浪花朵朵;多情的土地敞开胸怀,应时捧出多彩的累累果蔬;市井、乡野,相继飘来了色彩迷幻的短衣凉装,在澎湃的绿潮热浪中穿梭奔忙,激情编织着五彩斑斓的心中梦想。  相似文献   

2.
夜幕降临了,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晚风轻轻吹,树叶轻轻摇。小鹿陶米米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讲好听的故事。妈妈的脖子上,挂着一只铃铛项链,只要妈妈一动.那项链就“叮当叮当”地响,很好听。  相似文献   

3.
入堂理由:李安近年蜚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大西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所拍影片已获得奥斯卡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的人,他除了拍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也拍摄了《理智与情感》、《断背山》等英语片。  相似文献   

4.
移觉     
辞格之一,又名“通感”。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如朱自清的《绿》,形容梅雨潭的“绿”是“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视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触觉),让读者眼可见,手可摸,对醉人的绿有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瑞宣与觉新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宣与觉新分别是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和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的人物。类似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角色,使两个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相同的特点;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氛围,又使两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也使两者将相同的性格特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瑞宣与觉新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对两者的异同步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五觉赏秋     
奇文共赏之,三年级的黄顾竣同学在习作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秋天。  相似文献   

7.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8.
时间就像飞一样。中考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班里几天前挂出倒计时牌。班长妞妞负责每天调整日期。清早,妞妞第一个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9.
“慰慰,慰慰……”一向粗着嗓子嘎嘎乱叫的“鸭子”也有这么温柔缠绵的时候?我们都忍不住将头偏向她床的方向,然后抖落一身鸡皮疙瘩。被呼叫的王慰更是寒战地直打哆嗦,  相似文献   

10.
说"禅"     
罗朝英 《现代语文》2006,(8):121-122
今"禅"为一个多音多义字,"禅"的读音有三种:shan(去声)时战切、去、缐韵;chan(阳平)时连切、平、仙韵;tan(阳平).在<说文解字>中,只记载着:shan(去声);在<康熙字典><辞海>中,记载的读音为两种,一为chan(阳平)音,一为shan(去声)音;而在<汉语大字典>中记载有三种读音,一为shan(去声)音,一为chan(阳平)音,一为tan(阳平)音.  相似文献   

11.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巴金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家》写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一九三二年四月完成。用作者的话:“在这里所要展开给读者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一幅图画”,《家》所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就使《家》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家》中所描写的简直就是二十年代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胡勇  雷希 《现代语文》2007,(1):64-65
一 "区区"的语义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最近在教学时因为学生的发问才显现出来.我们看下面几个句子:(1)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2)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3)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过秦论》);(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相似文献   

13.
“聋婆子”是《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一文里.当贾政要打宝玉,宝玉在情急之下,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时,遇到的那个耳聋的老婆婆。一个聋老婆子怎么能跟汉初名将陈平放在一起说,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笔者这里并非要比较两人的身份、功劳,只是想浅谈一下他们分别在《宝玉挨打》和《鸿门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代"四大奇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都与历史献有关系,由于创作背景不同、取舍不同、处理方式各异,成就了各自的特质和奇观。历史献不等于历史真实。历史小说的伟大经典《三国演义》的极大成功在于它是“学”。而学也讲真,但主要是追求美。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号令三军不准踏踩青苗,违令斩,谁料自己的马受惊跑进麦田里,为了严肃军纪,他把自己胡须割去,算是以须代头,以明军令。”这段字山自2005年第1期《散选刊》(见该刊第29页),这里所说的割去胡须却是割错了。查《三国演义》七回写曹操率兵征讨张绣,时值夏四月,麦子将熟。行军路上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并皆斩首”。命令刚下达,  相似文献   

16.
刘定中 《教师》2020,(7):110-111
《心觉》是哲学家周德义的中国哲学专著,由商务印书馆于2019年11月出版发行。文章作者结合自身的人生体会,从良心善心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标识、修身养性是人之为人的朝圣之路、质朴清新富有文采是《心觉》的突出特色三个方面论述其对该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家》的巨大反封建性主题在作品问世之后就被文学界所认可,尤其是觉慧“离家出走”更是被人们视为具有反封建性的直接而有效的经验。然而,当我们用今天的语境,重新对“离家出走”这一行为本体进行现代审视时,其所谓反封建性的局限就显露无遗。从行为主体的本质看,它是喜剧,缺乏斗争的力量;从行为本体的文化特征看,它带有时代批判的局限性;从行为本体的叙事功能看,它仅仅是“是现实”的描摹,未能传达出人生的本质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同志电影”曾在两岸三地风行。《霸王别姬》、《喜宴》、《春光乍泄》等电影纷纷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诸多因素决定了“同志电影”在中国的兴起。这三部电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美学风格。新世纪初,新一轮的“同志电影”浪潮又在国内外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9.
晚清名家林纾的古文创作理论代表作?春觉斋论文?,在承续前人观念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体会,提出了以“读书”“明理”“宗道”为核心概念的古文理论,而这三者皆由“理”字贯通。 “理”在文中的内涵既表现为圣贤经传,尤其是儒家经典著述中的修身、知世、明道之理,也表现为人生阅历背后的世事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 另外,“理” 对古文创作既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作为文章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更是写作主体自身修养的重要内涵。 因此,以原文为本对“理” 做探究、阐发,对理解林纾的古文创作思想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