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汉翻译最终是要追求两种语言对同一认识内容在内在本质上相通、相合的表达,这固然需要语言外在形式上的契合,然而由于两种语言自然构成和文化系统上的差别,达到其内在本质上相符的"神合"境界,必须以一定程度上语言外在形式的背离为条件.以"貌离"的方式达到"神合",是英汉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作出相反或相对的解释、说明或判断,看似矛盾、离奇,不可思议,实际上却含蓄隽永,更切合题旨情境,更能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阐发深刻的哲理。如: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例 1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小诗,诗人被贬谪岭南 (即“岭外”),一旦赦免,其归心似箭,急于与家人团聚的心情,自不待言。可诗人却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怎么会“近乡”而“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呢 ?这岂不逆情悖理 ?可仔细品味,又合情合理。诗人…  相似文献   

3.
英汉颜色词“红色”,虽然概念意义大体一致,但由于语言观、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引发了不同的联想意义,故而英汉民族对红色的语义认知存在差异性。文章首先阐述了词义分类与语义差异分类,其次通过实例从语义对比的三个方面:语义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对二者异同进行比较与探讨,最后指出不同语言交流中语义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原语和译语及其所处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笔者认为,这种不对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名称;2.禁忌;3.典故,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作者指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着自身特色的语言载体,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作用只能是对此作出受限制的"文化补偿",也就是尽量保留和再现原作中的极易失去的"灵气"。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语义、句法等体系与建构,两种语言之间语言规则及言语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几乎是没有的.尤其是英语与汉语。而把英语作为目的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往往借助于母语的语言结构规律及化习惯来进行交际.从而造成严重的语用错误.导致交际失败。迁移理论证明,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相对应时,而学习若还试图借助母语而学习目的语.母语对目的语的掌握会产生很大的负迁移。依次可以看出,揭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的不对应现象极为重要。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不对应现象比比皆是.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6.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7.
安秀兰 《考试周刊》2010,(42):142-143
时间副词是韩汉两种语言非常重要的聚合类之一,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和研究,本文分析了韩国语时间副词“ ”、“ ”的语义特点,揭示了这两个副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同时还归纳了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  相似文献   

8.
对“X长”与“X员”存在的不对称现象进行考察。首先,从形式对称与形式不对称两个角度描写构词中不对称现象,并从类词缀虚化程度和表示复数的能力出发描写句法中的不对称现象。然后,从语义源流以及认知理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凸显原则的角度出发对不对称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滞留语义特征来源不同是造成不对称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成语“望其项背”的运用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不对称现象。其肯定用法趋于萎缩态势,否定用法则呈相对活跃状态。此外,“望其项背”有表示“赶不上”意思的新型用法,这种变异用法多出现在肯定句,可以看作平衡肯定与否定的一种自然生态调节。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注重形合,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前后对应,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汉语语言注重“意合”,借助语言意义传达句子意思。所以在解单项选择题时。学生经常按照汉语语言表达习惯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解题,与英语的“形合”特点发生碰撞。本文从三方面分析汉语思维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对英语语言“形合”特点的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不准确便是有偏颇。偏颇会引发错误,偏得多了,就是错误。教学中的偏颇带来的是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有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学中的不准确现象。一、语言表述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结束了对相似三角形这一章的学习,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叫相似?生1:两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生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生3:应该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生4: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无人再回答)师:同学们,相似用生活语言理解是:形状相同的图形,用数学语言理解就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叫相似图形。【点评】强化记忆,巩固提高(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如图所示:如果△ABC和38  相似文献   

13.
"不"与动补结构的组合,一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教师如果单从语法上讲解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从语义背景上分析,可以很清楚地作出区分。"不"在动补结构前时,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色彩,"不"在动补结构中间时,常是客观判断或在心理上把它处理成从客观的规律或真理出发来给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胡少慧 《广西教育》2007,(6A):33-33
活动法是幼儿园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从性质看,它属于语言活动的范畴。作为语言活动,其重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幼儿学会说,学会交流。但是,我们在组织幼儿英语活动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着一个不被注意而又十分重要的现象——沉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幼儿对英语活动不感兴趣呢?或者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其核心作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而在教学实践中,表面上贯穿了学生的参与,但学生"被控制"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版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孙建锋老师是国内"对话教学"的提倡者和引领者,他的课给予一线教师很多思考和感悟。然而,笔者观察孙老师执教的《目送》,发现其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现提出来与孙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7.
大班的孩子观察力和理解力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而且逐渐变得有情感,有意志要求和独立个性,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尝试采取了一些方法,使自然角再次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