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2.
一张高品位的文摘类报纸,并非人们想象中“剪刀加浆糊”的“作坊产品”。时政类的《报刊文摘》创刊27年.尽管每期仅4开4版,但其发行量、摘编内容、编辑水平及报纸影响,在全国同行和读者中有口皆碑——正如其办报宗旨所言“博采众家报纸之新,为读者提供方便”,其成功之处,除选稿的眼光独特外,编辑人员对新闻的再创作是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解决问题的一把利剑,《汴梁晚报》在民生报道中,注重强化报纸的舆论监督功能,抓热点,寻难点,急百姓之所急,忧百姓之所忧,出重拳,求实效,促进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敬振伦 《新闻窗》2013,(3):61-61
夜班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总加工、总组装和总把关的重要环节,夜班编辑工作很大程度决定报纸质量和舆论导向。而差错是报纸质量的大敌。一个差错见报,不仅影响报道质量,还会损害报纸声誉。在日报的采编流程中,白班编辑把记者和群众来稿(纸质文稿)编好后,送到夜班。夜班编辑,尤其是一版夜班编辑,除了要把白班编辑的纸质文稿对照电子文稿逐字逐句删改,处理常规稿件外,还需编辑记者的临时性重要来稿、急稿和领导活动稿。要按照值班老总的意图,根据当天的新闻内容和临时性来稿安排处理版面。  相似文献   

6.
《为您服务报》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下属的一份文化生活类报纸。它以“我们与读者共同营造生活”为宗旨,将为普通百姓服务放在新闻报道的首要位置。该报开辟了“百姓”版,设有《百姓故事》、《百姓热线》、《凡人琐事》三个各具特色的栏目。《百姓故事》栏目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亲可感可近;《百姓热线》栏目,反映普通城市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如马路变成污水河、谁来清扫马路垃圾等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凡人琐事》栏目,反映普通人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逛街购物、业  相似文献   

7.
专栏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栏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版面效果.《襄樊日报》各版都设有一些较具特色的专栏,而经济版的“农家百姓致富经”尤受农民读者的欢迎.在当前农村中,头等大事依然是如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作为一张城乡兼顾的报纸,理所当然地要想到广大农民读者,在多数农民还苦于致富无门时,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把为农民传递有效的致富信息,替农民寻求可靠的致富门路,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8.
时事新闻对于一张报纸来说.好比每天都有一个送上门的新闻超市,让编辑把最重要和最需要的商品留下来。选编时事新闻.通常是根据报纸的类别和版性进行取舍.即便如此,都是同源稿件,也难免会出现“干报一面”的局面。时事新闻要编出水平发出特色.除了运用前移、摘要、删改、综合等常规编辑手段外,重新制作标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茜 《新闻窗》2010,(3):27-28
一张报纸的时事新闻版以其版面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深受读者的喜爱。要想办好党报的时事版,首先编辑要有很好的修养和素质,这就要求时事编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修炼自己.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提升业务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10.
一张报纸的版面是否美观,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标题字体的合理选用起到举足轻重作用。要使一张报纸版面富有灵气,就要求版面编辑除了掌握组版技巧外,还要学习美学知识,使标题在版面中起画龙点睛之效,具体而言,以下三点需要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张市级党报,承担民生报道重任的《阜新日报》专门设立了民生部,开辟了民生版,力图求新求变,走亲民路线,倾力打造读者必读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存在,拉近了报纸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受到了百姓的青睐,使其公信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那么,怎么才能采写好民生新闻呢?  相似文献   

12.
章敏 《视听纵横》2002,(5):46-47
从今年开始《浙江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本报)扩为二十四个版,现在大多数的报纸都多于这个版数,但就本报来讲,是一个“量”的飞跃,作为报社的一名编辑,很希望本报借此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我认为简单地讨论如何安排这二十四个版的内容,是避重就轻了,本报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如何以质保量。本报在我省算得是历史悠久,但不客气地说,她与生俱来也有许多“硬伤”,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A、广播电视报是依托广播和电视的一张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在编辑工作上就处于一种被动的地  相似文献   

13.
马涛 《新闻窗》2005,(5):61-61
一张报纸是否办得丰富多彩,吸引读者,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这张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的协调统一,取决于报纸副刊版的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深入浅出地给予读者传递美的信息,使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真正达到“新闻引客,副刊留客”的效果。那么,在报纸副刊实际的编辑工作中,作为教育报的副刊怎样在体现党性原则及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特殊的版面优势,从而达到“留客”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这首先要明确它的版面功能和解决好副刊版面内容的选位。  相似文献   

14.
文摘版虽不是一张报纸的主角,但调查显示,读者对文摘版的阅读时间和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类版面,有的报纸文摘类版面已占到总版面的55%。文摘版吸引读者的程度,对一份报纸的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党报来说,如何办好文摘版,考验着决策层和编辑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对党报文摘版面的编辑工作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淮北晨刊》是淮北日报社创办的,以都市市民阶层为主要读者群的报纸。从2003年创刊之初,报纸就将民生新闻作为办报的主要理念。创刊六年来,民生新闻因其“说百姓事、为百姓言”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作为报纸编辑,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感知能使人心动的信息,从众多的来稿中选出最新、最实、最具吸引力的信息进行整合编发,让受众在第一时间看到有导向价值、新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东西。报纸编辑处在“集大成”和“总把关”位置。因此,提高报纸编辑的理论和业务素养是办好一张报纸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它关注民生,传递民意民情,聚焦社会热点,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百姓排忧解难。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新闻中你播我看的单向传播局面,将话语权更多地给了老百姓,营造了一种平民化、温情而人性的新闻气氛。  相似文献   

18.
办好一版昂起“龙头”大众日报编委会读者看报,一般是先看第一版,报人办报,也是把读者最关心、新闻性最强的稿件放在一版。一版是一张报纸的“龙头”,让这个“龙头”高昂起来,使报纸更加吸引读者,应是一版编辑追求的目标。自1996年夏至今,大众日报采编部门进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广播电视报的编辑,往往要承担一两个版的写稿、编稿、画版、校对等工作。原因是报纸规模小,人员少,不可能细化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因此,一位编辑一条龙地完成报纸印刷前的多项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因为这样,就编辑而言,既不是专门写稿的记者,也不是专门编稿的编辑;既不是专门画版的画版师,也不是专门校对的校对员。但是,这些工作又必须得做,还必须做好。因此,这样的编辑应该算得上是“复合型编辑”,或者称作“综合办报人”。然而,无论是“复合型编辑”,还是“综合办报人”,都要面对工作内容的不断转换,兴奋点不断调整这样的现…  相似文献   

20.
周志远 《今传媒》2005,(6):37-37
“民生新闻”一说往往较多用在广播电视新闻栏目中,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内容真正面向大众的“软新闻”的完善是新闻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在当下的确立,内在地要求报纸内容的设置必须以读者的阅读欲求为旨归,体现为新闻报导范围的扩大和真正的面向大众。一、民生新闻存在与之相应的采访形式“民生新闻”是一种软新闻,接近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采写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如何体现一般社会新闻的民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