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992年10月15日,茫茫的夜暮中,我骑着那辆“飞鸽”驰进石河子市,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市区和闪烁的灯光,我禁不住心头一阵激动,“啊,玛纳斯河,我终于‘游’出来了。”至此,这次前后历时23天实际行程一千两百多里的古玛河之行终算画上了一个句号。我要了解“玛河”玛纳斯河,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内陆河,32年前,我随父母从阳澄湖畔来到玛纳斯河畔,逐渐感到了玛河流域的深沉感,脚下的这片土地,历史上不只是荒漠,也有浴血开垦。我在石河子垦区的136团采访,见到玛河旁一个个坟墓,那碑上刻写着逝者的姓名和籍贯,几乎来自大半个中国。今天,更多的玛河人,历尽沧桑,随着时代的脚步一同跨入改革开放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智晓婷 《今传媒》2016,(9):130-131
文章以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为例,通过生态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以滨水生态恢复为主旨,玛纳斯河流域为背景,结合河流所在地域特点,确定以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为主题。设计理念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更好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新疆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河流域,改造过程中运用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在景观恢复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格等,最大化地实现景观改造和维护。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我曾千里单骑走访过新疆北疆的玛纳斯河沿岸(见《新闻记者》1993.2.),在我的记者生涯中不仅留下了第一本14万字的《古玛河纪行》(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也使我更坚定了当一个“人民的记者”的决心,从那以后,我一直想走走河西走廊,那里有为革命浴血奋战的原红军西路军的老战士,他们的过去与今天,都是后人不应忘却的历史。去年金秋,我自费登上了东去的列车,从新疆的哈密出发,开始了一次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5日,石河子市新华书店为了配合新疆第三届"天山读书节"的顺利进行举办的历时7天的各项活动圆满结束。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5.
天山建设报是一张四开四版新疆兵团工帅党委机关报,面向新疆兵团建筑行业。1998年,找社在首发“新疆博格达峰发现”佛泺”消息和不发并核实“新疆博乐境内首次发现蜂鸟”一稿过程中,得到一个启示:对于新闻,既要以敏感和速度去发现报道它,又要有稳妥保真的求实态度对待它。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消息从手边溜走和错发一条新闻,都是失职。“蜂鸟”在本报折翅1998年“十·一”前夕,我们收到来自博乐一篇来稿,称那里首次发现了罕见的蜂鸟。蜂鸟应生长在热带,而在高寒地区被发现,无疑,这是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来稿还附寄了“蜂鸟”…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从乌鲁木齐到喀什2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后,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要上帕米尔高原了。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三大山系交汇处,由于世界上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都与帕米尔高原有关,这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因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陈钢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情结。  相似文献   

7.
承蒙《新闻知识》的厚爱,约我写篇《玛纳斯河谷的超生盲流村》的经验介绍。我是一个新兵,涉足新闻不到两年,哪里敢耆谈“经验”?盛情难违,我写了采访札记这个题目。拙作之所以能够侥幸获得1988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是由于它在选材上占着“新”和“奇”二字,而它的采写内幕,也颇为“新”“奇”的。去年10月,我报广告部的肖林同志向我和报社总编黄秉荣披露了一条社会新闻,玛纳斯大桥南侧河谷里发现了一座“盲流村”,“村民”都是从口内来疆逃避计划生育的人。我听了怦然心动:好题材!但由于一人编周二大报的副刊,不得脱身,秉荣便嘱咐肖林“新闻保密”,再不准告诉第三人,并指示我俩赶快去一趟。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大而全”的产品又多起来了,实在令人担忧和头疼。尽管编辑修改时费了好大劲,可编发后读者或听众又很少买账,影响了报纸、电台的宣传质量。如果把这些“大而全”的新闻比做是满满当当的“一河水”,那么“小而专”新闻自然就算清清亮亮的“一瓢水”了。作为一名通讯员,最好是少写“一河水”新闻,多写些“一瓢水”新闻。写好“一瓢水”新闻,一要善于发现“闪光”的东西,写好一个闪光点。1984年我县农村大面积搞起商品生产。我和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在霞港乡唐辛庄采访时,看到村里商品生产一片红火,搞什么行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杂志约我介绍如何采写《玛纳斯河谷的超生盲流村》。我乃新兵,涉足新闻不到两年,哪里敢侈谈“经验”。盛情难违,我只谈谈“新闻的背后”,因为拙作之所以能够侥幸获得1988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是由于它在选材上占着“新”和“奇”二字,而它的采写内幕,也颇为“新”、“奇”。去年10月间,我报广告部的肖林同志向我和报社总编辑黄秉荣披露了一条新闻线索:玛纳斯大桥南侧河谷里发现一座“盲流村”。“村民”都是从内地来疆逃避计划生育的人。我听了心里怦然一动:好题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兵团劳改队关押着内地一批杀人、放火、抢劫、流氓团伙中的反改造尖子。他们中有高干子弟、“文革”中“造反司令”,还有一些闻名全国的罪犯。中国西部监狱的囚犯已为中外读者所瞩目。 1984年,我调到以劳改犯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新生报》社任编辑。每年我总要抽2个月左右的时间,长途跋涉,赴天山南北的各劳改队采访。5年来,我走遍了天山南北,塔克穆库尔沙漠、巴尔鲁克山、  相似文献   

11.
随笔     
媚俗的旅游 转眼又是五一了。自打发明了“旅游黄金周”的概念以来,人们“折磨”自己的方式也一天天花样翻新起来。 我一个朋友参加过一个“欧洲七日游”,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得很诱人,在7天时间里,让你马不停蹄地周游5个欧洲国家。结果我这个朋友回来之后怎么琢磨都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三月间,妻子从娘家韦楼村回来伤心地对我说,邻里韦学梦娶儿媳,汽车响器都用上了还嫌不阔气,又请了几挺“三响枪”,结果枪崩了,伤着三人,一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喜事倒成了丧事!我一思量,很有报道价值,对那些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就急急地从妻子嘴里“掏”得“五个W”,匆匆成稿,发了出去. 一个月后的一天,妻子举着收音机激动地向我喊道:“喂,广播了!”我仔细一听,懵了——咋成了别人写的啦?原来俺“学习班”里的学员郑朝广也得到了这一消息,他可不象我这样急燥,为采访当事人他跑韦楼、上医院折腾了几趟,写成以《说说俺花钱买苦头的体会》为题的来信,也投向了河南电台。虽说我发稿早好几天,但他的稿件角度新,情节生动,比我的强多了。  相似文献   

13.
从6月12日开始,连续3天暴雨,流经上饶地区9个县、市的信江河两岸就变成了一片汪洋,田野、村庄转眼沦为泽国,丰收在望的庄稼瞬间化为乌有。14日下午,上饶地区防汛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第二天,我就开始沿着这条长达329公里的信江河一路追赶惊涛骇浪,直逼鄱阳湖畔……虎形山上两腿发软6月16日晚,上饶县应家乡余家山突然“哗啦”一声,滑下几千方山土,冲毁了2幢房屋,好在村民早已疏散。然而,同余家山一河之隔的东山坞村虎形山却出现了更大的险情。6月18日,上饶地区有关专家实地勘察虎形山后,连叫了三声“危险”…  相似文献   

14.
稿酬,今天谁不知道就是人民币(?),可我有两笔稿酬却不是拿的“大团结”。那是1973年,我在下乡开门办学的空隙,耐不住寂寞偷偷写成一篇《鲁迅与体育锻炼》投了出去。那年头,斯文扫地,这种东西寄出去心里也就不惦着那么回事了.想不到这年11月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同教学组的一位老教师特地跑到我家,说他在门房里看见刚到的一期《新体育》上有我一篇文章,他不无怨怪地同我:“你怎么又……”不几天,校园里爆炸了一条新闻,北京邮来的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和一支光闪闪的英雄金笔,搁在我的办公桌上了。这在发表一篇文章只能收到编辑部“请”来的“红宝书”的年代,无怪乎同事们惊异得眼睛都发亮了,班上的同学也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一天午后,我从堆满一桌子的作文本里抬起头来,一位高挑个子、文质彬  相似文献   

15.
秘密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在我心里藏了很久的秘密,不过你要替我保密哦。来,把耳朵凑近点儿:“我长大了要做个基因工程学家。”那年暑假的一天,我被《科学画报》上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文章题为《生物的进化》,作者从地球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说起,一直讲到恐龙的灭绝。我好奇地问爸爸:“恐龙怎么会绝迹呢?”爸爸说:“你自己到书里找答案吧。”我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图书馆,好不容易才在一本《世界之谜》里找到答案,原来恐龙的灭绝是由于火山大量喷发造成的。书上说,同时灭绝的还有许多古生物呢。后来,我又从一本《科学新技术》里看到一则消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点33分, 在太空邀游了77圈共115个小时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主着陆场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飞船返回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作为中央台派往着陆场采访的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并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神六”报道:一场特殊的体检 2005年10月11目,在“神六”发射的前一天,我从北京飞赴呼和浩特,然后转乘汽车赶到了四子王旗,开始了“神  相似文献   

17.
追问个究竟     
一天,我在机关电话室,电话员说:“今天又接了一个假火警,差一点把车调出去,真气人。”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我急忙问个究竟。原来,社会上一些人经常乱拨火警电话,谎报火警,戏弄消防队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值勤.我又问电话员遇  相似文献   

18.
到九丈崖去     
有前辈言:新闻是跑出来的。一个“跑”字,最形象不过地说明了“深入”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我们平时也常将“捉活鱼”挂在嘴边上,可是,欲捉“活鱼”,须涉深水,这又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深入采访与写好新闻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所谓:其渊深者,其鱼美也。有一次采访,我至今难忘。1986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从烟台市委宣传部得到消息说,荣成县有两只渔船几天前在长岛附近海  相似文献   

19.
去年夏天,忻州日报社年轻记者杨社生历时25天,徒步走完了流经忻州地区境内最长的河流——滹沱河。有意思的是,这条河在山西忻州地区境内有260公里长,而他却多走了110公里。盖因为他寻访了河两岸珠玉般镶嵌的历史文化名迹。这路走得实在不算冤枉。既增加了这条河流的丰采,又增添了文章的厚度。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他走河消息的,孤身一人,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用脚板丈量一条历史悠久、耐人寻味的河流,这行动本身的勇气就让人赞叹。后来,陆陆续续在忻州日报上看到被冠名叫滹沱河纪行的文章,一组25篇,每篇约2000多字,总括有5万多字。无论是作为同乡还是作为同  相似文献   

20.
因祖父多年在地方武装部工作的缘故,我早就知道有份《新闻与成才》,但真正认识并深深爱上她,却是当兵以后的事。新兵入伍第一天,睡至半夜,一声“咣当”把我从梦中惊醒,窗子被风吹开又“嘭”地一声关上了,“哗啦”一下窗玻璃上出现一个黑黝黝的洞,刺骨的北风直钻进来,冻得我们缩成了团。班长闻讯赶来,用手电照了照那黑洞洞的“大眼睛”,转身出去,拿来一本杂志、一瓶胶水,他撕破杂志,我们七手八脚地把那吓人的“黑洞”打了七八层补丁。第二天训练归来,往床上一坐,“补丁”进入我的视线,我这才发现那个补了用的是拆散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