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按时间顺序列出了中国古代 (远古 - 184 0 )主要的科学成就 310项 ,并以“赋分”的形式对这些成果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哲学家在对宇宙的起源、结构、变化和本质等问题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中,形成道论和阴阳论两种主要观点,他们从整个宇宙的广阔角度来考察人生,揭示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和“天人相胜”三种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天人相分”,都没有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天人合一”一味强调人类必须顺从自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事事,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而“天人相分”则一味强调以人为中心,征服自然,虽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吸取两者之精华而摒弃其糟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古代科学 ,仅采用“截取——解释”的方法是不够的 ,还应采用“文化背景分析”的方法 ,二者有极强的互补性。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文化背景 ,具体表现为“人文”精神、治术精神和数术氛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现代科学的特点或性质为标准,与中国古代科学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主要在科学的主客体、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知识论特征、科学和道德的关系、科学和政治的关系、科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佚名 《教师博览》2004,(5):20-20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讨论首先得搞清楚科学的定义,否则就难免变成鸡同鸭讲。如果就狭义的科学概念而言.很难说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基础有二,一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一是艺复兴中发现的通过实验获得因果关系的方法。这是使科学有别于其它系统知识的特性。”而荣格的说法也值得注意.即中国的“科学”和西方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史,就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而言,儒佛道三家并驾齐驱,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天冬合一观念,由此出发.关于心理健康思想方面引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四大命题。本文以儒佛道思想为内容,以心理健康思想为目标,初步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以期丰富当今心理健康理论,以中国哲学智慧进一步阐释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也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实用科学和博物学传统而非纯粹数理传统角度看, 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 但在明末清初时终结了, 表现在: 此后的科学既未取得任何重大成就, 又无缘与近代自然科学衔接。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应从哲学、社会经济、科学传统等方面入手, 进行多维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认识中,科学历来就与验证、理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中立的特性。然而,在知识社会学的视域中,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本文即以这一论断为预设前提,着力分析中国古代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路径与范型不仅是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其根源亦在于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对于知识的控制和规约,而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不仅成为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由这种控制导致了自身的形态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在刘徽、祖冲之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人在微积分发展中建功立业.长期的封建专制和闭关自守政策,束缚了科学的发展.在外国人心目中,古代中国巳从一个文明古国变到了科技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游记》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为“天人同构”观念支配下“尚三”思想所导致的三复情节、三极建构和圆形框架。  相似文献   

12.
论哲学与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源于生活,但在其后的发展中越来越远离生活。哲学孕育了科学,但又为科学所拒斥。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哲学、生活、科学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成为哲学发展中的一大关隘。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现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总结科学成就,正确处理哲学与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以物观物“的流变进行勾勒,指出了这一命题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两分“,由回归“天道“走向贴近“人心“,由一个哲学命题逐渐演变为一个审美命题,由一种人生哲学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4.
意境,这一传统诗学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即是"儒道释"思想共同作用的理论典范。"儒道释"三家思想为意境丰富审美形态的形成做了最基础的哲理准备,在它们既区别又融合的发展中丰富了意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模式形成深厚的文化意蕴,产生整体观、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对异文化的兼容并蓄等价值观,形成对当代世界带有普遍意义的统一多元、和谐共处、仁爱宽容与平等互利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释义是词典编纂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汉语大词典》是现存大型汉语词典中质量较高的一部,但它并非完美无缺,部分词目在释义方面还存在着牵强附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轻言通假或借音、轻言引申或比喻意义、用语素意义拼凑词目意义、生硬地关联形近义异的词目等四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成为一部精致的大词典。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本质联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曾被淡漠、肢解了的关系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在学科领域内出现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跨越的交叉学科、中间学科和边缘学科,这就宣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野并立的时代已经结束,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学科大科学学必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的新观念。从科学观的转向来分析后现代科学观,其中内在着反科学的非理性因素。结合我国现状,重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建立“科学技术人文学”,并用它来代替“科学知识社会学”,是科学观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民居的村落选址、空间布局以及居住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所蕴涵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居住文化因子,揭示出大屋民居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文化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