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科学史学会每年颁发各种奖项,在国际科学史界有巨大影响,对科学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2007—2009年所颁发奖项的获奖者和获奖作品,包括萨顿奖、菲泽奖、戴维斯奖、罗西特科学中的妇女史奖、普赖斯/韦伯斯特奖、内森·莱茵戈尔德奖、海泽教育奖八个奖项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科学史只有描述没有解释。独立后的科学史引入了解释方法 ,从而导致了科学史的分化。不同阶段科学史观的差异决定着科学史解释方法的差异。内史的解释与外史的解释、辉格式的解释与反辉格式的解释等都将在新的综合的科学史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科学史会1997~1999年的各种奖的获得者及获奖著作或文章作了详细的评述,对我国科学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回顾     
委东 《科学中国人》2000,(11):12-13
简单回顾一下地球人类的自然科学史是很有必要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和教益。 人类可查证的历史仅有5000余年,且许多记载已在过去的灾害中化为乌有。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许多学者认为:5000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个时期的科技文明。  相似文献   

5.
文章第1部分以生物学和数学为例,说明在思想方法上科学史和现代科学的交融关系。第2部分以天文学、地学和工程技术为例,说明历史资料对现代科学的宝贵价值。第3部分说明科学的外史研究(即科学社会史)对培养人才和制定政策的重要性。第4部分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史是20世纪刚形成的一门现代科学,在我国起步更晚,很不成熟,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俊明 《百科知识》2000,(12):26-27
在科学史上,有一些被遗忘的天才。他们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应得的荣誉被人“张冠李戴”,他们的名字长期被埋没,他们默默无闻。反思这些事件,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谁是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 1952年,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瓦克斯曼因发现链霉素而荣获诺贝尔奖。而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瓦克斯曼的学生沙茨却什么奖也没得  相似文献   

7.
李志勇  李涛 《科教文汇》2009,(35):1-2,14
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点的科学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激发科技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通过历史研究的方式来激发科技创新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人们只有对前人的科学成果、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史料历史地、辩证地加以分析、消化、吸收和扬弃,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史上.有一些被遗忘的天才,他们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应得的荣誉被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研究的语境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标志着科学史研究的成熟。本文认为科学史研究在经历了最初的内史方法和过渡时期期的外史方法后,20世纪80年代后走向具有综合化和整合化的语境分析方法。语境分析方法的形成,标志着科学史的研究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语境分析方法主要有内外史统一方法、“辉格”与“反辉格”统一方法、历时共时方法、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统一方法和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统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之初,科学与人文的隔阂并无减少,科学和人文教育如何整合受到关注,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史产生和发展与此密切相关。结合科学史学科的历史发展,对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做一探讨: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目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在新世纪科学史学科有待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与科学知识本身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相结合,科学史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这种结合应该是批判性的,带有历史学家独特的认识判断,而独立于当前科学家的认识判断。这些结论同样应该来自于对历史的一般功能,以及当科学成为我们研究对象时,历史如何发挥这些功能的思考。科学史应该将科学严肃地看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一种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3.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史研究中的比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的比较研究能否取得良好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审慎地考察其方法论问题。本文在借鉴比较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比较科学史方法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在科学史可比性原则的引导下,比较研究可以克服传统科学史编纂学考证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客观地考察科学发展从微观到宏观实际,有利于进行概括、发现和检验有关科学发展规律性假说。  相似文献   

16.
受社会建构主义研究纲领的影响,科学史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范式,即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史研究。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学争论、科学家身份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生产场所、科学话语、仪器设备等许多方面。这种新的科学史研究既向传统的科学史提出了挑战,又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史     
恩培多克勒、希波克拉底、盖仑,与今天科学家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的奥秘相比,他们显得有点笨拙.然而,他们却毫无疑问的应该被称作科学的先驱.对于大多数学习生物的人来说,1953年可以算作生物学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揭示出了DNA的分子结构,这是对于生命最核心问题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展了大量当代科学的口述史项目。一方面这些口述史项目以实践的事实证明了口述史在当代科学史研究中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当代科学史研究的反思,进一步为当代科学史研究引入口述史提供了更加严肃的论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史研究包括经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三个层次,经验研究是前提与基础,理论研究是提升与指导,应用研究是拓宽生存与发展空间,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关又互补,共同构成自然科学史研究的有机整体.三者不可偏废,既要重视经验研究,同时也要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便形成自然科学史的立体研究格局,全面发挥和有效实现自然科学史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