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6月9日,奥运火炬传递到中国,这一天也成为几乎所有北京媒体倾巢出动的日子,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再一次打响。北京的所有新闻网站均参与了报道,如何在众多的报道中独具特色?如何通过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展示网络媒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3.
新闻语言,是新闻信息的载体,对新闻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考解决军事新闻语言枯燥乏味的问题,对军队媒体来说,应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新闻语言对报道致效有着特殊意义语言是思想的翅膀,决定思想传播的效果和范围。对新闻而言,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决定新闻宣传目的能否达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会议新闻在报道中不可或缺,但长期以来,由于此类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段枯燥,语言干瘪,往往让读者失去阅读的"胃口",也大大削弱了报纸的指导性.因此,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使其真正鲜活起来,成为读者与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路艳霞 《出版参考》2009,(12):12-12
近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对外发布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并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一书。该报告称,中国语言生活呈现出健康有序、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2008年度产生新词语359条,“山寨”、“三聚氰胺”、“堰塞湖”位列新词语使用频次三甲。“山寨”、“雷”、“圆”由网络媒体迅速辐射到其他媒体,成为2008年的三个流行语词。  相似文献   

6.
“新闻宣传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这是由于我们的许多宣传动员是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而且我们现在大众传媒的前身,亦是以宣传为己任的党报党刊党台。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叙述,而且这个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为了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新闻业得以产生。因而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它的目的是向公众灌输观点。完成宣传任务,得到满足的是宣传者,宣传行为的  相似文献   

7.
近来,电视屏幕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中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宇宙飞船及“神舟”四号凯旋的镜头和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激起了人们对“航天”这个神秘天疆的特别关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新闻报道也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遨游太空,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序幕。经历过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人们,心中都定格着这样一个镜头:卫星发射当天,人们聆听着收音机里的“东方红”乐音,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在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成为大家竞相争读的新闻“大餐”。 此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一颗颗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相继升空,“亚星”、“澳星”、“铱星”等外国卫星也由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顺序送入预定轨道。空间探索多一项成果,航天新闻报道便向前迈进一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新闻报道已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网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试述新闻采写中的“让步”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蔡文耀  吴静 《视听纵横》2005,(3):111-112
现场采访是随着电子媒体的诞生而派生出来的采访手段,它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当今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类电视节目中。现场采访是指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伴随着事态的发展进程而同步进行的采访方式,它通过对现场的直观反映,对观众形成最具生动性、最具说服力的感官冲击力,较好地体现了电视的特性。这种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往往在一条新闻或整档新闻节目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稼轩词不仅因其抒发壮怀和寄托感慨之气势凌云不主故常而受到词家的重视,而且因其使用语汇之丰富多彩而为历来读者所喜见。加拿大学者叶嘉莹教授曾认为,辛词在语言方面是“既能用古又能用俗”,“其对语言文字之驱使运用之手段”,却是使之成为“一位伟大的词人主要缘故”(见缪 、叶嘉莹合著《灵溪词说》)。就语言文字的笺释来说,当前国内外最完备的注本当首推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其它各类选本的注释大都源自此本,不必细说。邓注本不断进行修改增订,已趋完善。自1956年印行以来,它经历了1962年和1993年的…  相似文献   

11.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12.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13.
石翼 《军事记者》2010,(3):59-59
先说“受众”。它来自传播学,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受”的一端的所有人。受众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等。也就是说,大凡书籍的读者、音乐的听众、  相似文献   

14.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采访一般会带着目标,但现实生活的丰富和复杂,有时会与记者的“有备而来”不相吻合,而那些突然“冒”出来的新情况反而激起了记者采访和写作的热情,于是“计划外”的新闻便产生了,并引起了积极反响。我的记者生涯中有过一些这样的经历,几十年过去了,仍深深烙在记忆中,很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6.
成皿 《声屏世界》2012,(12):13-14
人们常将那些不靠谱的故事揶揄为"新闻话"。本来,通过新闻媒体,向大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由此形成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的语言特色。然而,不少新闻离不开套话、官话、大话、假话、昏话,不伦不类,给人以口实。  相似文献   

17.
以“必读”和“实用”为特征的服务类新闻,正在成为现代报业,特别是以都市读者为主要发行对象的都市报的“拳头产品”。探讨服务类新闻的采写及编排规律,根据市场需求、读者需要和传媒的地域特点,打造读者认可的“服务品牌”,做好做足服务类新闻,被普遍看作是都市报的成功之道。 全些、再全些 所谓服务类新闻,是指那些注重发掘沟通社会、服务读者物质和精神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说“觏新闻”指观点正确、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题材出众、写作新颖,让读者看一眼就能留下痕迹,很久以后还能娓娓道来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因题材难得、典型;或因标题制作“鹤立鸡群”而动人心弦;或细细品味有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篇却是泛泛新闻难以堙没”的感觉,读后让人有所深思和启迪,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是地方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好的地方党报,离不开好的经济新闻的支撑。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却广受诟病,“内行不稀看,外行看不懂”,经济新闻的生、冷、硬面孔一直令读者生厌。因此,如何强化经济新闻有效信息传播,让读者喜欢并乐于接受经济新闻一直是我们从事经济新闻编采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作用是传播信息。新闻作品只有抓住受众才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才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作品更吸引人,笔者以为,"文似看山不喜平",要讲究波澜起伏,曲折变幻,做到这一点,新闻才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在新闻作品中借鉴和运用一些文学创作手法是个很有效的办法,比如说"扣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