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词心和审美心理两个角度解读《石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就词心而言,《石林词》表现出明显的功业思想、落寞况味、厚谊重情和特殊人物崇尚;就审美心理而言,《石林词》则渗透出浓郁的崇大、尚气、醉吟、庄禅意趣等倾向。  相似文献   

2.
词心研究是词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词心最能反映词人的创造个性,展示词人对人世生命的感悟.就词心而言,后主是亡国之恨,小山为伤逝之悲,而人世痛苦、生命虚无则系纳兰之词心,纳兰词更具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醉花阴·重阳>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全词用语雅致、凝练,形象概括力极强.营造了一个深秋怀人悲苦绝伦的境界.尤其是后三句词无论从词意与意象上,还是从艺术审美心理上看,均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梦得是宋代有名的学者、文学家,在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中也建有功勋.所著笔记<石林燕语>、<避暑録话>常被文史研究者所征引.据陈振孙<直斋出录解题>,梦得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其书大概亡于明末清初,因为清初书目如足本<绛云楼书目补遣>尚有著录.今则只有曾收于<石林总集>中的<建康集>八卷行世,所存不及十分之一,使我们不能全面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思想、交游等,这是十分遗憾的.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渊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词。由于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颜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主要表达了词人悲凉的人生感悟,具有沉潜的韵味和深凝空茫的审美特质.这种韵味和审美特质通过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和审美主体的情绪化表现出来.使整首词包含着一定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奋斗人生的无奈与不平,反映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相对稳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萨迦派密教命题"成境为心",不仅是一个佛教命题,也是一个与我国古典美学思想有亲密关系的命题。它源于唯识宗,本质上是一种人心内证的修持过程,旨在强调"境"的生成是由于"心",万物皆存于"心",除"心"之外再无实有外境,人应修一颗明空双运的心以达到生死涅槃的无别之见。探索一条从藏传佛教心性学说到审美心理理论的思想道路,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它反映了一种以主体为本源、夸大了主体作用、完全忽略了客体作用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在美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南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对南宋遗民词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即清空、沉郁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清空,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推崇追慕,这和南宋遗民词人的隐居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的隐居不仕的文化心理相契合,是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沉郁,是指南宋遗民词感情的深沉郁勃,遗民词人身虽隐居,但终生都没有忘怀故国、故家,失意和苦闷增加了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深度,使其词在情绪的深沉和感情的力度上,都呈现出深沉郁勃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屈大均词作为代表的一代明词有其重大词学价值,体现出对明清词史的重新反思。况氏对明词的重新评价根基于其词学价值核心——词心,以"词心"观照词史,构成其词心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