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1910)素有“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之称。在世界短篇小说作家中,他也经常与莫泊桑、契诃夫等齐名,被人称为短篇小说的大师。他一生写了三百多个短篇,收有《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这些作品主要取材于拉  相似文献   

2.
刘昊 《华章》2011,(17)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选用的则是普通生活中的细小琐事、平凡素材.但作者善于以平常的小事反映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从而能够在有限的场景里极自然地推出生活中最深刻的真实,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达到对于合乎人性的真善美则给予了热情的讴歌和赞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违丑恶行径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与批判的创作目的.本文通过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赏析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欧·亨利是美国本世纪最初十年间颇受读者欢迎的短篇小说作家,原名威廉·锡德内·波特。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个医生。他书念得不多,十五岁起就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五年以后,因健康关系到西部一个牧场上放了两年牛。1884年起,他先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  相似文献   

4.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20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巧妙的结构安排与独具特色的幽默行文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诠释着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与对小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的作品更加犀利地抨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揭示了当权者的黑暗统治,对中下层人民的贫苦生活进行了深入描写。欧·亨利的作品多短小精悍,语言风趣幽默,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正因为如此,欧·亨利的作品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警察与赞美诗》一篇大约在民国时期被传入中国,被大量的英语爱好者所喜爱。在译文中不仅能看出翻译者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翻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技巧。从欧·亨利与《警察与赞美诗》的简介入手,对比李文俊先生与其他翻译者的技巧,并详尽分析了《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创始人之一,并以"欧·亨利笔法"驰名于世."欧·亨利笔法"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小说巧妙的构思,紧凑的悬念,曲折的情节,妙趣横生的巧合,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尾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钟青芬 《海外英语》2013,(21):210-211
欧·亨利的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幽默的故事情节以及新颖的故事构思,吸引着大量的读者。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警察与赞美诗》,则是其生动语言与幽默故事情节的最佳体现,而针对这篇小说的英语翻译技巧,则一直是翻译领域当中的分析典范。文章将针对翻译家对本篇小说的翻译与英语学生的翻译进行详细的对比,来逐步的深入探讨针对此篇佳作的翻译技巧与细节。  相似文献   

8.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体现了现代短篇小说描写社会,批判现实的传统,它又代表了近现代讽刺幽默的表现手法。笔者拟从黑色幽默,二元对立,和残酷社会下的顿悟三个角度对这一经典作品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警察与赞美诗》以小人物为作品主人公,成功运用情景反语修辞艺术,叙述语言于幽默中带着残酷,故事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集中体现了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什么,更要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对作品语言艺术形式的探寻有助于我们对作品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而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剖析其小说的语言特点,说明欧·亨利小说语言内在的丰富语义,及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存在主义和叙事学角度对《警察和赞美诗》的意蕴和叙事特点作了一整体性的解读,那就是主题上的无奈和叙事上的冷漠。  相似文献   

12.
接受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被读者接受,从而实现译文的价值,因此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必须考虑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生活经历等因素。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与其译文精湛的翻译技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接受理论视角解读其译文的词汇和修辞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常规关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话语含义,还能使人们理解和把握各个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行为或事物的运作规律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小说的理解和欣赏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读者对小说的解读基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借助背景知识中的固有常规关系理解小说之外,随着读者与作家、作品的不断互动,读者还会建立临时常规关系来解读作品.这部小说结尾违反了固有常规关系却遵循了临时常规关系,便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效果,这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叙事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文章讨论了《麦琪的礼物》的叙事速度、叙事动力、悬念设置以及聚焦模式,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加速叙事、减速叙事和聚焦变化等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人们对其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以欧·亨利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为例,从作者已死和作者复活两个不同的角度赏析作品,以证明作者及其写作风格对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异化”的主题。并通过分析“父亲”的个性发展和鸡蛋的象征意义,探寻使“父亲”异化和安德森戏剧性弃商从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是一部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欧·亨利的学术专著,该书有三个特点1.多角度、全方位出击;2.融研究、评论、鉴赏于一体;3.活跃的文体.  相似文献   

19.
林小群 《海外英语》2012,(3):198-199,201
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鸡蛋的胜利》中父亲以及一家人的命运,通过颠覆和抑制两个社会功能来分析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的相互错位,进一步分析他们之间的话语权力的对换。父亲在"自我形塑"和"协和"的过程中,与他者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揭示了在工业发展的美国社会背景下,许多人在神话般的美国梦中迷失自我,成为了美国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翻译领域的研究不再限于文学、美学角度,更多转向语言学角度.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有关英汉运动事件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翻译英汉运动事件的译者需要将原文的运动事件还原为一定的认知语义结构,再词汇化为译入语相应的形态-句法结构.本文通过对欧·亨利的英语原版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及其汉译本中的运动事件表征研究,探讨英汉运动事件的表征特征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