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根据应用型本科课程培训目标和学生特点,提出改革思路,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外辅导以及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了IT治理的涵义,同时全面综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有关非政府组织等为典型代表构建的IT治理相关标准和模型,并从侧重点、范围和目标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些标准的优劣势,提出我国企业或政府组织实施IT治理的若干建议,强调只有对这些国际标准进行裁剪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IT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相关研究和资助管理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和分歧背后,隐藏着对交叉学科五个关键问题的不同理解。文章从交叉学科定义与内涵、交叉学科研究目标、交叉学科研究成功的关键要素、交叉学科研究资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和总结,发现,集成是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因素,对交叉学科研究的资助应以促进多学科有效集成为目标,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学生在通信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通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与科研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展示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通信类本科生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农户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方面,资本投入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果园、菜地、大田,要素投入组合结构从好到差的顺序是:菜地、果园、大田,两个排序中经济作物都要高于或好于大田作物。分析认为稳定市场预期对于大城市郊区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兴技术的概念,并从历史、技术、商业、应用等角度阐述了其特征,从竞争态势的改变和技术不确定性两个方面提出了新兴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最后从组织、市场、战略等方面为新兴技术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12年伊春市种植结构的现状,就种植结构不平衡、产量低等问题,结合伊春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减少大豆面积,增加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和饲料等作物的调整建议。同时,就如何调整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状况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自负、懒惰、自我为中心等。通过对这些心理问题的分析,从自身和社会、学校三方面找寻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心理问题,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提升教师人格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高校创新团队的特点着手,主要从依托对象、学术带头人、研究梯队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培育和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并从团队共同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宽容自由的学术氛围与优胜劣汰机制、团队内外部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创新团队的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大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大豆安全供给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根据2011—2020年我国大豆消费和供给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大豆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国际供给依存度高及进口渠道较集中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大豆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开展大豆国际科技合作及拓展大豆生产国际布局等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水平、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提高我国大豆供给能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浙江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贵兴 《科技通报》2006,22(3):352-357
分析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和供需的现状及发展无(少)污染、安全、优质粮食的紧迫性,提出了稳步推进我省粮食的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投入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粮食安全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管理机制,健全农业标准监测体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加强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林  冉茂盛 《科研管理》2015,36(2):107-114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部分行业呈现出显著的"U"型或倒"U"型关系,其他行业则不存在显著性关系;环境规制对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与该行业所属的污染类型无关。最后,本文就如何在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促进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清洁生产是人类工业活动实践的总结和认识的一大飞跃;清洁生产是转变生产方式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西方发达国家清洁生产的先进经验启示良多:推行清洁生产.要制订有利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运用市场机制,推行经济效益明显的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论从传统草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现代畜牧业才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畜牧业。文中论述了现代畜牧业的特征和它与牧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围绕着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产权制度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强化管理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苗珊珊 《科研管理》2019,40(9):85-95
突破传统经济学的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基于2000-2016年粮食产量、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等相关数据,采用技术进步福利效应模型从分配效应与产量效应视角实证分析粮食生产技术有偏演进的福利效应,探讨技术有偏演进---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农户福利变动这一链条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从2000年的658.77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243.25亿元,但这种改善随时间推移达到拐点后呈逐渐递减趋势。经济剩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采用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具有非均衡性,消费者与采用生化型技术的生产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剩余,采用机械型技术的生产者是遭受福利损失的主体。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差异使得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三大主粮福利分配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作物杂种优势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是 2 0世纪农业科学的重大创举。相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来说 ,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缓慢。回顾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从遗传差异、基因效应、基因表达等几个方面分析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并对深入开展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碳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CES生产函数,通过双层嵌套式CES函数的构建,对我国1995—2014年间的低碳技术进步和生产技术进步水平进行测度,证实低碳技术进步对碳减排正向效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影响技术进步低碳发展的根本因素所在,以期为我国低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倩  余劲 《资源科学》2020,42(9):1668-1679
粮食生产是流转土地最主要的用途,粮食价格下跌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事关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之一,2014—2016年间其价格迅速下降,对农地流转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河南省和山东省8县621户农户构成的3期农地流转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Logit模型及固定效应OLS模型,将玉米价格作为自变量代入模型,就其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玉米价格的变化对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玉米价格下跌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出意愿,降低了转入意愿,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农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②玉米价格下跌后不同类型农户流转土地面积的变化存在差异,非市场化条件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农户没有发生显著改变,市场化条件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农户则会转入更多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地的集中趋势;③玉米价格下跌增加了转入户的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占比,流转土地非粮化倾向加剧。由此可以得出,玉米价格下跌有助于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但转入户非粮化倾向的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亚芬  孙根年  李琦 《资源科学》2007,29(6):188-193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持;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不公平的贸易下,自然资源禀赋及生产量大的地区,往往经济比较落后,呈现出"资源诅咒"现象。本文选取1985年~2004年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及能源生产/消耗的相关数据,从资源经济贡献和发展诅咒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省区,能源消耗量亦较大,反之,能耗就较低;能源储量丰富、生产量大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都较低,出现了"富饶的贫穷"。汇总这两方面研究,本文绘制了能源产耗和经济发展的矩阵图,将中国31个省区划分为不同类型:上海、浙江、北京等东部沿海省区,生产量最低、能源消耗量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居于我国领先地位;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消耗量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另外,河南、四川、江西等省区产耗相当,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